↑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dāo)扰通(jí)鳞次(zhì)比惭(zuò)

    B.(chǎn)媚(jìng)挛怙恶不(quān)信(jiān)

    C.戏(xuè)(bì)睨横(shuò)赋诗(xiè)渎

    D.(qiè)意(shùn)服厉兵(mò)马(kàn)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蕴藉姿式别出新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马厩变幻震聋发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垢病宣泄鸠占鹊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D.告罄沧桑卷帙浩繁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性格比较孤僻,不善言辞,在单位独来独往,和同事很少交流,在家里也沉默少言,弄得自己茕茕孑立

    B.一旦手机出现问题,存在里面的通讯录很容易就付诸东流,从而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C.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因地制宜,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D.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周立波在他主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里批评了很多人。他的言辞虽然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又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呢?

    B.今年4月23日,几十个报社的编辑来到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C.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D.仅在短短的三年之前,电脑“上网”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显然已经是比较熟悉的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不能用于十五、六岁的小伙子。

    B.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呢?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C.《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编者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现在江苏沛县)沛地人士

    D.然而作《易经》的人却比较的聪明,他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他不说仓颉,只说“后世圣人”,不说他造,只说“换掉”,真是谨慎得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日,公安部门借助高科技手段侦破了一起网络诈骗案,在铁证面前犯罪分子不得不认罪 ________。②深更半夜还有一个人在校园徘徊,小刘发现这个人________可疑,便悄悄盯上了。③连日暴雨使重庆北部山区山洪_________,致使公路被毁,交通中断。④我本来可以站起来,但是________我站起身来瞧瞧它,十之八九我也说不出它到底是什么;________一旦一件事发生以后,就没有人能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了。

    A.伏法形迹爆发虽然/如果

    B.伏法行迹暴发虽然/因为

    C.服法形迹暴发即使/因为

    D.服法行迹爆发即使/如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 荆轲顾笑舞阳,前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② 轲自知事不        善水草屯,舍止

    ③ 吾为德         属皆且为所虏

    得劫秦王        燕王振怖大王之威

    ⑤ 愿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击沛公于坐

    A.①②⑤           B.①③             C.①④⑤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面四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女为说己者容:打扮

    B.则虽死不恨:仇恨

    C.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D.子不事范、中行氏乎尝:曾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去事智伯不如因其机遂取之

    B.以报智伯,吾魂魄不愧矣入臣祸至燕

    C.襄子数豫让曰平明,汉军觉之

    D.吾所为者极难耳公子纵轻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3分)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在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营造出怎样的一种氛围?(6分)

    2."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写出了山客什么样的心境?(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子曰:________,非道弘人。

    2.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

    3.子曰:“________,则远怨矣!”

    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

    5.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两株玉兰树

    陈忠实

    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在父母的坟头烧了一堆被视为阴币的黄纸。尽管明知这是于逝者没有任何补益的事,然而每年此日不仅不能缺少,甚至早早就泛溢着一种甚为急切的情绪。自己心里明白,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无非是为消解对父母恩德亏欠太多的负疚心理,获得一种安慰。

    天气很好。温润的风似有若无。西斜的依然明媚的阳光下,原坡和河川满眼都是蓬勃的绿色和黄色,绿的是返青的麦苗,黄的是盛开的油菜花,间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

    回到老屋小院,便坐在前院闲聊。许是那种负疚心绪得到消解,许是得了这明媚春色的滋润,竟是一种难得的轻松和平静。记不得是谁颇为惊诧地叫了一声,玉兰树开花了。我便朝大门右侧的玉兰树看去,在树梢稍下边的一根分枝上,有两朵白花。我的心微微一颤,惊喜得轻叫一声,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几步走到玉兰树下,久久观赏那两朵玉兰花。那是两朵刚刚绽放的玉兰花,雪白,鲜嫩,纤尘不染,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洁白如玉,便想到玉兰花的名字确属恰切。玉兰树尚不见一片叶子,叶芽刚刚在枝条上突出一个个小豆般的苞,花儿却绽放了。我久久地看那两朵花儿,竟然不忍离去。玉兰花在我其实也算不得稀罕,见得也早也多了,之所以发生一缕不寻常的惊喜,这是开在自家屋院里的玉兰花,而且是我栽植的玉兰树苗,便有了一种情结;还有一种非常因素,就是这株玉兰树苗成长过程的障碍性经历,曾经让我颇费过一番心思。

    几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读书写字,一位在灞河滩苗圃打工的乡党,闲聊中听说我喜欢玉兰花,便给我送来一株不过食指粗的幼苗,我便在大门右侧的围墙根下挖坑栽下了。为了便于浇水和保护,我在玉兰幼苗四周用砖箍了一圈护栏。得到我的用心守护和浇灌,玉兰树苗日见蹿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现。恰好盼到玉兰树应该发苞开花的规定期树龄,不仅没有开花,失望且不论,等到叶子成型,我发现了非常的征象,本应是深绿色的叶子,却呈现着浅黄;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晒的时候,各种树叶都变得深绿近青的颜色,我的玉兰树叶反而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了。任谁都会看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征。村里乡党见了,有说是蛴螬咬了树根,有说是缺肥,有说是化肥施多烧了根,等等。后两种说法不能成立,我栽植时填的是农家粪土,不缺肥更不会发生烧根的事,倒是蛴螬啃食树根有可能发生,却也无可奈何。我曾扒土寻找蛴螬,一只也未见到。我就怀疑大约是玉兰根自身发生了什么病患。

    等到第二年,玉兰树仍然是满树病态的黄叶,自然不会开花了。我便有所动摇,这株病态的树会不会自愈?需得几年才能缓解过来?如果等过几年不仅缓解不了反而病情加重以致枯死了,那我就会白等了。我便想挖掉它,重植一株。拿着镢头刨挖的一瞬,却似乎听到一种凄婉的求生的哀音,那一片片透亮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举不起镢头来。突然想到,任它继续存在着,如果真的挨过了病患,当一树健康墨绿的叶子呈现在小院里的时候,我会获得一种别样的欣慰和鼓舞;如果万一病患发展到发生枯死,再换植一株也无妨,这株玉兰树便保存下来。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尽管仍不像正常的叶子那么深色近青的绿,却不是往年那种透亮的黄色了,我不由得庆幸,它的病情缓解了,更庆幸我握在手里的镢头没有举起来……今年,这株玉兰树开花了。尽管只有两朵,却是一种美的生命的胜利。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开放的这两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就不单是通常对所见的玉兰花的欣赏的愉悦了,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文章开头写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是为了引出下文写我要回到老家小屋,表达我对生老病死的思考。

    B.作者突然看见玉兰树开花了,内心微颤,惊喜得轻叫一声,这说明他根本没想到这颗玉兰树还会开花。

    C.文章先写玉兰花开,再写玉兰树的遭遇,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D.玉兰树得以保存下来,是因为作者把玉兰树视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对生老病死参悟的结果。

    E.文章以“一颗玉兰树”为线索,通过这颗曾经快要病死今又开花的玉兰树,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与思念之情。

    2.简述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3.请概括说明文章中这两朵玉兰花有什么特点?描写这两朵玉兰花时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6分)

    4.结合全文,仔细品味文章最后“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谈谈你的理解。(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