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3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古代中国农业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

    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

    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

    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是哪一时期的江南开发?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战国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诗经·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 土地公有制瓦解

    C.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 井田制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秦统一全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经济上自公元前216年始,“使黔首(百姓)自实田(自己上报土地数目)”,这一法令表明秦朝

    A. 秦朝在全国实行土地国有制     B. 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在全国确立

    C.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经济政策   D. 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经济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

    A. 相地而衰征   B. 租庸调制 C. 方田均税法   D. 一条鞭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 资本主义的萌芽       B. 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 爵位制度的创设       D. 君主专制的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

    B.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C.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

    D.商业税收成为宋朝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草市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②汉朝和唐朝前期对“市”的时间和规模都有限制③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④明朝中后期,江南棉织业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A.壮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C.壮大汉族地主的统治

    D.挽救中华民国统治的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福州船政局③轮船招商局④继昌隆缫丝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各项中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北洋水师           D.创办京师同文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

    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

    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5~16世纪之交是西欧各国积极开拓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大航海”时代。下列选项中,对下面地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由葡萄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开辟

    B.②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达·伽马开辟

    C.③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迪亚士开辟

    D.④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开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断紧密,下面四幅图中与资本主义市场形成无关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C.贝尔试电话

    D.瓦特及其发明的蒸汽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遇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 官僚资本     B. 外国资本

    C. 封建官府     D. 地主阶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 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 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 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 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可知: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A. 史料正确,理解准确,史论合理

    B. 史料正确,理解准确,史论不合理

    C. 史料不正确,理解不准确,史论不合理

    D. 史料正确,理解不准确,史论不合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 大跃进时期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清朝奉行的“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进一步凝固、强化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同时以“天朝上邦”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长期关闭国门,实行禁海政策……对西洋器物当做“贡品”“玩好”收藏,如英使马嘎尔尼赠送给乾隆帝的地球仪、望远镜、铜炮、火枪、西洋船模型等礼物。

    ──摘自岳麓版教材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禁海政策给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鸦片战争前,行驶于东南亚和日本的中国帆船仅有295艘,地位一落千丈……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终于在近代的前夜迟滞了。

    ──摘自岳麓版教材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总趋势。(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交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清朝对外政策的认识。(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材料五  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组织各种团体,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斗争具有妥协性。

    1.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3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特点。(3分)

    4.根据材料五,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哪些特点?(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二    阅读建国后我国农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张路的四幅春联:①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②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③会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④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改革荡神洲。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4分)

    2.依据材料二选其中③④两幅对联(注意对联编号),分析指出对联反映的事件及其对农村产生的影响。(4分)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