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中的生产工具分别出现在什么朝代( )

             

    A.汉朝和唐朝       B.春秋战国和汉朝    C.三国时期和唐朝    D.都是唐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

    ①丝织品  ②景德年间瓷罐   ③唐三彩   ④哥窑瓷瓶   ⑤珐琅彩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尤其是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下列有关官营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在大作坊生产      B.生产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在市场流通,远销国内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古代中国城市中的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最早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中国先进            B.明朝的国力已远远落后西方国家

    C.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的           D.中国人热爱和平,西方热衷海外殖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言论中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  )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关于清朝推行的闭关自守政策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关闭国门,封锁海关                   B.禁止对外贸易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严厉打击外国的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5世纪晚期至16世纪初期,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面的西欧国家是( )

    ①荷兰 ②英国 ③葡萄牙 ④西班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东方的借鉴学习    B.西方的殖民掠夺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是属于谁的?(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英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B.机器的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C.工厂手工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D.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       B.蒸汽与煤炭        C.电力与钢铁        D.煤炭与钢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目的是(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   )

    ①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此,我国(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建设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读下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路线方针通俗易懂的注解(   )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列有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                  B.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社会哪种经济形态?(2分)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2分)

    (2)读材料二, 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8分)

    (3)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请回答:哥伦布说“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实际是哪里?(2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产生的影响。(4分)

    (2)工业文明兴起,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重大跨越。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部门突破?(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4分)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3)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开始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30年来引领中国人民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个历史节奏。(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