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2 题,单选题 2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2 题
  1.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A.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 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 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 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 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 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 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

    D. 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郡县刚和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和郡县制

    D. 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

    A. 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 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

    C. 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D. 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

    A. 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 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 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 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表是近代重庆《商务日报》发行的广告量,据此可知这一时期重庆地区

    1930.11

    1932.5

    1934.6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15

    17

    20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46.8

    41.5

    38.5

    A. 反帝运动不断高涨   B. 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C.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D. 社会生活日益西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61年,天津洋布价格“仅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它只是使“直隶和邻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买洋布”,而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这表明

    A. 洋布较土布物美价廉   B. 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

    C. 农村地区小农经济具有稳固性   D. 列强的侵略还没有渗入内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材料主要反映出

    A. 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B. 依靠官府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C. 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 民放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这一评价是针对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重视

    A. 划分田地   B. 精耕细作

    C. 因地制宜   D. 优选种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的序号“九”应该是

    目录

    南开学校

    黄埔军官学校

    十二

    南昌起义

    二十六

    坚持在重庆(上)

    A. 五四风暴   B. 从统一广东到北伐   C. 长征   D. 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百里奚辅佐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由此可见当时秦国

    A. 等级观念逐渐消亡

    B. 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C. 践行儒家用人之道

    D. 军功爵制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下列从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实

    结论

    春秋时“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依然牢固

    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

    汉代用分封制代替郡县制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有利于元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汉武帝时期,史官司马迁写《史记》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格,作为“世家”来记载。与之相关的背景是

    A. 司马迁记史不严谨

    B. 孔子被追封为诸侯

    C. 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D. 汉武帝最崇拜孔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A. 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B. 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

    C. 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   D. 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A. 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   B. 重工业和轻工业

    C. 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D. 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及阶级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北平分行金库主任崔中石拿10万美元贿赂党通局官员时说:“为了稳妥,昨晚在南京花旗银行现提的,也就10万,按今天的比价,一元兑换法币(国民政府官方货币)1200万。”当时中美货币兑换比例非常悬殊。与这一剧情相对应的历史背景是

    A. 法币严重通胀促使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崩溃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刺激出口实行货币贬值

    C. 帝国主义滥发货币极大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D. 中美缔结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造成了美元升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

    A. 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 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C. 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D. 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面表格是日本统计的在某一战场中的日军伤亡数字。以下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和时间

    上海方向

    华北方向

    1937年8月

    234

    1112

    1346

    615

    2367

    2982

    同年9月29日前

    2528

    9806

    12334

    2300

    6262

    8562

    同年10月14日前

    3908

    15843

    19351

    不明

    同年11月8日前

    9115

    31259

    40374

    不明

    A. 表明中国抗战减轻盟军压力

    B. 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C.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结果

    D. 中共持久抗战日军伤亡巨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史家在评论近代历史事件时指出“以所谓礼教侍奉权力,是孔子的发明,向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有之才得以区别于周边野蛮人,如今却因为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被当成糟粕来排斥。这真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是前所未有之事。”以上评价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 维新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述,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主要是(   )

    A. 社会变迁的角度   B. 现代化的角度

    C. 社会思潮的角度   D. 社会群体的角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 题
  1.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最可能的是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元的工匠们将规矩工整的楷书广泛用于刻书并加以改造,在明朝中期形成了以“横轻竖重、四角整齐”为特征的宋体字。宋体字的形成

    A. 实现了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

    B. 阻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

    C. 标志着活字印刷术正式诞生

    D. 利于印刷业发展和文化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加深对中国工商业发展史的认识。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英商)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以一战以后,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在范旭东的主持下,侯德榜等人努力奋斗,排除了各种障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掌握了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碱厂终于在1925年开始正式出碱,1926年年产45万吨,1927年年产134万吨。从此,在此后与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这是民族工业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1)材料一中“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是指什么政策?简要分析从汉到清中国传统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得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1)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三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其主张的相同之处。

    (2)指出材料二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与材料三主张的相似点。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两位先生”的含义,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