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8 题,其中:
选择题 46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38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6 题
  1. 观察右面一幅漫画(图中英文意为“杜鲁门主义”),若为该漫画拟定标题,较为合适

    的是

    A.反目成仇,势成水火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D.冰释前嫌,共克时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崛起

    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D.欧洲走向联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战争宣传单是一方为了瓦解敌人意志、鼓舞自己士气而印制的宣传材料。下图为二战后某次局部战争时期的宣传单,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这场战争爆发前两极格局正逐步走向解体

    B.这是联合国军为瓦解志愿军士气而印制的

    C.中国的出兵援助使这一地区得到彻底解放

    D.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使用了所有现代化武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C.成立了经互会                          D.掀起了不结盟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敌对行动包括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  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

    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            ④发动代理人战争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表明当时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C.日本崛起,成为政治大国                D.欧共体建立,欧洲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右图摘自2008年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甘,

    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

    A.意图是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B.为中美两国解决台湾问题打开了大门

    C.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首次正式接触

    D.打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寻找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因果关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       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扬州位于南北交通要冲                  B.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②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③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性      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张军同学在探究“古代农业发展”课题过程中,选用了下面两幅图片,他是想用这两则史料的变化来论证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严刑峻法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C.官府鼓励经商                          D.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中国古代贾思勰所编著农书《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说明贾思勰编著这本农书的目的是

    A.反驳“贤者”的错误理论             B.重视发展手工业

    C.鼓励商人的经营活动               D.重视发展农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

    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段材料可能出现在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东晋南朝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在我国封建社会,人口的增长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主要依据是

    A.能反映政治清明                        B.农业生产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人口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D.劳动力可充实手工业生产部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明朝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产)”的积极作用是

    A.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

    B.佃农与地主的依附关系消失

    C.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

    D.佃农与市场发生联系,获得实际利益,积极性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水排鼓风冶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制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须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

    用。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锐利坚硬,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A.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冶炼生铁和钢           B.春秋时期我国出现灌钢技术

    C.用水排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水平         D.春秋时期我国铁制兵器完全取代青铜兵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纺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结论有

    ①政府对城市实行功能分区   ②纺织业分工明确

    ③出现了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出现雇佣关系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了各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均有很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废除了汉唐以来的人头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下列各项说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表现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③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④教会的文化垄断开始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

    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历史学家斯塔诺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荷兰夺去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年—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下表选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一书。阅读下列数据信息,它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1820~1870年英国占世界工业和贸易的比重(%)

    年份

    占世界工业的比重

    占世界贸易的比重

    1820

    50

    27

    1840

    45

    25

    1850

    39

    22

    1860

    36

    ——

    1870

    32

    25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丧失了贸易中心地位                 D.英国主导了两次工业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重组了一回。摩根是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的照片登上封面。阅读下列图片及提示:

                         

    图1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                            图2发表于1954年3月10日。

    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                             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

    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小标题: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图3发表于1971年11月8日。                       图4发表于1972年3月6日。

    标题为“中国人来了”。                              标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请回答:(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周刊认为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4分)

    (2)图2中,周恩来为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何意义?(3分)

    (3)根据图3分析“中国人来了”的含义。(2分)

    (4)根据图4分析“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谈谈我们在使用图片作为历史研究资料时应注意什么?(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图片:

    图1: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商路示意图

    图2: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图3: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争夺殖民地

    请回答:(1)图1反映的历史现象在16世纪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简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2)图2反映了哪些重要历史现象?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

    (3)图3预示着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

    (4)根据上述图片,简要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