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980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

    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  

    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

    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

    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东汉尚书省为决策和号令机关。三国时成立中书省,其监或令与尚书令共负最高政务。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用来牵制中书省。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直到宋代始终贯彻。三省制的这一历程表明

    A.中央政府职权不断削弱  

    B.中央政府机构职能分工逐步走向明确

    C.封建朝廷争权夺利现象突出

    D.“分权与制衡”是历朝行政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铜矿开采在明代属政府管辖,民间开采须经官府批准,并缴纳一定实物。明代后期,民间铜矿产量大大超过朝廷,据嘉靖年间记载,朝廷铸币铜不够,“照例行户部买办”。这一现象表明明代

    A.政府重农又重商       

    B.民间铸造技术高于朝廷

    C.生产技术进步税费低     

    D.铜矿开采政府亏本民间盈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仁宗对谏官张升说,你很孤单,没有朋友,要注意说话方寸。张升明知年老仁宗儿子都夭折了,却回敬皇帝道:臣不孤单,妻儿俱全;陛下才孤单,只有宫女相伴。仁宗没怪罪张升。清代士大夫却没这种“脾气”,大学士曹振镛总结的为官秘诀是“多磕头少说话。”士大夫“脾气”变化表明

    A.儒学思想渐趋衰微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官场风气世俗化             D.经济文化没有协调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近代企业资本表

    阶  段

    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

    商办企业

    外国企业

    资本(千元)

    所占%

    资本(千元)

    所占%

    资本(千元)

    所占%

    1872—1894年

    16196

    23.1

    4697

    9.6

    28000

    67.3

    1895—1913年

    28469

    13.0

    90801

    41.0

    103153

    46.0

    上表呈现的变化表明

    A.“实业救国”努力实践      B.清末新政成效显著

    C.列强内争侵华减弱        D.中外企业逐步协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五四运动后,鼓吹新思潮的刊物有400多种。新思潮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又有各种各样被称为“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流派。这时的情况是,“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之痛,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这说明当时

    A.学生运动放弃游行示威方式,转向进行理论思想宣传

    B.进步学生抛弃不切实际的空想,走上了切实可行的道路

    C.新思潮庞大混杂而无主流思想

    D.进步人士开始放弃资产阶级思想,转而向往社会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42年2月14日,蒋介石在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的电文中说:“此次借款,除为军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A.出卖国家利益巩固统治       B.依赖美国进行抗日

    C.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      D.消极抗日贪婪敛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认真阅读下幅《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它反映了当时

    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

    A.多快好省超英赶美          B.急躁冒进与克难纠“左”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某人行为威胁到城邦民主,公民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投入陶缸中。如果这个人得票超过6000,就表示多数通过,将他逐出国门10年。期间,被放逐者的公民权和财产权保留,期满后自动恢复。这一制度表明雅典城邦

    A.民主性、人文性与盲目性并存

    B.人文关怀高于法律惩处

    C.公民都有理性判断

    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1787年宪法制定中,一次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嘛。这则小故事表明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A.限制民主           B.防止谬误

    C.强化中央集权         D.保障国会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简表

    时间

    大    事

    1921年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年

    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27年

    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

    1928年

    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

    苏联宣布停止新经济政策

    据上表,导致新经济政策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制裁  

    B.经济所有制性质发生冲突

    C.个人崇拜盛行

    D.新经济政策收效甚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2000年以来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下列图片是微电子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微电子技术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

    A.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

    B.第二产业追平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

    ——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材料三   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

    18-19世纪,英国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随着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开始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期,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 269万公顷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编自于新浪网《圈地运动》

    材料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斯密在《荒村》中描述圈地运动前后一个村庄时写道:“甜美微笑的村庄,草地上最可爱的村庄,你的游乐消散,你的魅力褪光;在你的茅屋之间看见暴君的手,荒凉使你的翠绿罩上一片忧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圈地运动的进程及其对英国农村农民的影响,并谈谈你对马克思和哥尔斯密评价圈地运动的理解。

    (4)在农村农民近代化进程中,中国与英国的途径有何主要不同?你认为农村农民走向近代化的关键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给人起名字。下表是我国几个历史时期名人或普通人的姓名(有的含字)

    时期

    姓名(字)

    西汉

    班  超   班  彪(史学家)  扬  雄(文学家)  韩延寿(画家)

    卫  青   霍去病

    宋代

    周敦颐(字茂叔)  欧阳修(字永叔)  陆  游(字放翁) 

    岳  飞(字鹏举)  韩世忠(字靓臣)

    晚清与近代

    曾国藩  李鸿章  康有为  黄兴  陈独秀   李大钊  叶  挺  邹韬奋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

    刘开国  朱援朝  王建设  董跃进 张超美  艾计划  李卫兵  肖灭资

    改革开放以来

    刘向东  洪俊杰  张小康  陈春莲  杨  萍

    文周亮  唐  柳  童安娜  赵丽莎  徐杨卓夫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中名字所含信息进行概括,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予以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改革家。面对世卿世禄下的慵政局面,魏文侯向他询问治理之道,李悝说:“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农业是当时国家的根本,李悝向文侯建议“尽地力之教”,鼓励农耕,“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国家如何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也是当时比较棘手的问题,“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李悝认为,“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为了国家稳定,建设良好治安秩序,李悝还根据各国法律,撰写了《法经》,他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法经》共六篇,“皆罪名之制也。”李悝的这些建议,都被魏文侯采纳推行,魏国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

    ──组编自《说苑》《汉书》《晋书》等

    (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李悝变法的原因。李悝变法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窃以古无久而不敝之法,惟在办事之人同心协力,后先相继,日益求精,不独保境息民,兼可推悟新意,裕财足用。如泰西各国,皆起于弹丸之地,创造各样利器,未及百年而成就如此之精,规画如此之远,拓地如此之广,岂非其举国上下积虑殚精,人思自奋之效乎?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若不稍变成法,于洋务开用人之途,使人人皆能通晓,将来即有防海万全之策,数十年后主持乏人,亦必名存实亡,渐归颓废。惟有中外一心,坚持必办,力排浮议,以成格为万不可泥,以风气为万不可不开,勿急近功,勿惜重费,精心果力,历久不懈,百折不回,庶几军实渐强,人才渐进,制造渐精,由能守而能战,转贫弱为富强,或有其时乎?是天下臣民所祷祀求之者也。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24

    (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李鸿章是怎样实践他的这一主张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

    材料一   对朝鲜的攻击已无可怀疑地说明,共产主义已不限于使用颠覆手段来征服独立国家,现在要使用武装的侵犯与战争。它违抗了联合国安理会为了保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发出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部队的占领福摩萨,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据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的任何攻击。作为这一行动的应有结果,我还要求福摩萨的中国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行动。第七舰队将监督此事的实行。福摩萨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本的和平解决、或联合国的审议。

    ──杜鲁门总统声明(1950年6月27日),哈里•杜鲁门著《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在今天的情况下,共产党俄国和它的盟国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对东南亚施加的影响,不管它们采取的是哪一种手段,对整个自由世界来说都将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美国认为不能消极地来承认这种可能性,而是应该采取联合行动来对付它。这样做或许要冒严重的风险。然而,假如我们今天不敢下定决心去解决的话,那么几年以后我们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危机。

    ──《美国国务院公报》(1954年1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朝鲜战争对交战国有哪些影响?材料二表明美国的目的是什么,为此它在东南亚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2)根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在东北亚和东南亚采取重大行动后,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大学士索额图请诛诸臣之建议撤藩者,上不许,惟驰诏止闽、粤两藩勿撤。……削吴三桂官爵,宣示中外,下其子应熊及家属与狱。……察哈尔、科尔沁诸蒙古各请兵马从征讨伐,诏回牧听调。……西藏达赖喇嘛奏言:“三桂若穷蹙请降,可宥其一死;倘竟鸱张,不若裂土罢兵。”

    ──[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

    材料二   臣源曰:恭读平定三逆方略,而知期战胜与朝庙者数端:一则不蹈汉诛晁错之辙,归咎于首议撤藩之人;二则不重达赖喇嘛裂土罢兵苟且息事之请,力申天讨;三则不宽王贝勒老帅养寇之罪,罚先行于亲贵;四则论录绿旗诸将等,以从古汉人叛乱,至用汉兵剿平,岂有满兵助战?故一时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克让奋于陕……

    ──[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处理三藩之乱问题上,朝野有哪两种意见?康熙帝的主张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取得胜利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