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填空题 1 题,选择题 4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填空题 共 1 题
  1.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1.蠢笨的企鹅dǎn qiè (    ) (   )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高尔基《海燕》)

    2.然而,在众目kuíkuí(    )(   )之下绝不能就此作罢,遭人shěn(   )笑。(星新一《喂——出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同学们来到浙东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B.王勃写《滕王阁序》时,一气呵成,文不加点。

    C.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

    D.“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晚成功发射,举国人民弹冠相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D.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B.一般说来,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

    C.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D.他思忖着: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的母亲》-胡适-选自《胡适自传》

    B.《雷电颂》-曹禺-选自《屈原》

    C.《大雁归来》-玻利瓦尔-美国人

    D.《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清初散文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________,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五柳先生传》中表明作者生性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3分)

    1.《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下列哪个人物没有在故事中出现(   )(1分)

    A阿龙纳斯B康赛尔C摩尼D小茨冈

    2.作者________被公认为“________之父”(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语文综合实践。(6分)

    为凝聚班级精神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正在开展“感动班级人物”评选活动,请你阅读下面资料,并按要求完成任务。

    无臂钢琴师刘伟

    【事迹】

    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2岁时,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他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获奖名片】隐形翅膀

    1.让我们打开记忆的匣子,让感动的身影纷飞在我们身边。也许只是每天最后离开教室的他,也许只是坚持跑到终点的她,也许只是在寒风中依旧站岗的他们……请你为记忆中的他(她)或他们,记下一段文字,让我们记住他们的事迹。(2分)

    2.你能仿照提供的例文,为你推荐的事迹起一个【颁奖片名】________(1分)

    3.以下是《感动中国》部分人物的颁奖词,你能从中发现写作的规律并为你推荐的感动人物仿写一段颁奖词吗?(3分)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藤野先生》节选 (12分)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③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④“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⑤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__________ 》一书 。(3分)

    2.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分)A ________B 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4.你是怎样理解“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2分)

    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战争中的一尊雕像》(12分)

    ①巴尔干半岛上的萨拉热窝,往日热闹非凡的街头空无一物,维斯·米斯其纳市场已经没有一块平整的地段了——天空中的大气仍在颤抖、大厦上的玻璃仍在碎裂、酿酒厂的酒浆仍在流淌……战火还没有停息,炮弹在呼啸,坦克在突进,子弹在飞舞,也许就在神不知鬼不觉的那么一瞬间,谁都可能被这个可爱而又可恶的世界抛进地狱。   

    ②下午四点,街头上出现了一个人——瘦高个,一头乱发,近乎可笑的八字胡,一副悲伤至极的神情。他穿着正式的音乐会演出服装,右手抱着一把大提琴,左手拎着一个塑料椅,一步一步地朝前走,脚步很沉重、很坚定。他走到维斯·米斯其纳市场中央,把塑料椅放在被迫击炮炸出的一个弹坑旁,然后一动不动地肃立,合上双眼静默一分钟。接下来,他扬起双手,左手握住大提琴的颈部,右手将琴弓搭上琴弦,庄重地开始演奏——音符漫漫飞扬,旋律款款流泻……

    ③就在前一天,1992年5月27日下午4点,萨拉热窝围城战役进入最激烈时段,几发迫击炮弹飞过来不偏不倚地落在维斯·米斯其纳市场,顿时,整个市场被大火吞噬了,一群正在排队等面包的普通市民被击中,到处是残肢断臂,到处是鲜血和碎骨,当场22人丧生,70多人受伤。韦德兰·斯梅洛维奇,萨拉热窝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亲眼目睹了发生在窗外的惨剧,在经历了巨大的悲痛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④面对呼啸的炮弹和横飞的子弹,韦德兰·斯梅洛维奇没有半点退缩,每天下午4点准时来到维斯·米斯其纳市场中央,满怀悲痛泰然自若一丝不苟地演奏《G小调慢板》。大提琴如泣如诉,沉重的音符在留下一个个弹坑的街道上流泻,缓慢的旋律在被战火摧毁的时空中回荡。  

    ⑤一天,两天,三天,连续的22天里,韦德兰·斯梅洛维奇天天做着一件事——下午四点,在维斯·米斯其纳市场,或端坐在街道的碎石残砾中、或斜倚在四周冒着黑烟的断墙上,演奏托玛索·阿尔比诺尼的《G小调慢板》,演奏给荒凉无人的街道听,演奏给四分五裂的汽车听,演奏给躲藏在地下室里的普通市民听……在此期间,他不敢确定自己能否活下来,只知道自己必须这样做。幸运的是,尽管炮弹呼啸子弹横飞,他却奇迹般地毫发无损。

    ⑥这一场景,被一名俄罗斯摄影师捕捉住了,拍摄了一张照片:背景是坍塌的残yuán断壁,灰暗的色调中透出一片明亮,韦德兰·斯梅洛维奇穿着演出的燕尾服,左手握着大提琴,右手拉着琴弓,沉浸在忘我的演奏之中。        (城市快报》2010年1月27日)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2分)

    吞噬(     )    残yuán断壁(    )

    2.“在这一时刻,纷纷扬扬的战火声全部消失了,这个世界被音乐统治了。”这是原文中独立的一段,你觉得它放在哪最合适?(    )(2分)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3.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的语句。(4分)

    (1)炮弹在呼啸,坦克在突进,子弹在飞舞。

    (2)他穿着正式的音乐会演出服装,右手抱着一把大提琴,左手拎着一个塑料椅,一步一步地朝前走,脚步很沉重、很坚定。

    4.文章第③段最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你认为这个“决定”是什么?(2分)

    5.韦德兰·斯梅洛维奇想通过音乐传达什么思想?(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一食尽粟一石

    (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之不以其道

    2.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作者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一夜睡醒,转侧间,似有人共卧者,摸之,则茸茸有物;烛之,狐也。半夜,狐欠伸。启覆视之,儒冠之俊人也。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生曰:“卿我鲍叔也。如不见疑,卿可常临。”狐诺之。抵夕,果至,促膝欢饮。狐曰:“屡叨艮酝,当为君少谋酒资。”明夕,来告曰:“去此东南七里,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诘旦而往,果得二金。异日,谓生曰:“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从之,收养四十余石。人咸非笑之。未几,大旱,禾豆尽枯,惟荞可种。售种,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二百亩。                                               (蒲松龄《聊斋志异》)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2分)

    (1)之,狐也            (2) 叨艮酝,当为君少谋酒资。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

    3.为了报答车生的不杀之恩,狐狸做了哪几件事?(2分)

    4.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友》,请你在横线上填上一个字。(1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写作(30分)

    作文题:

    岁月匆匆,我们升上初中已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多了一分责任、理想、自信、憧憬......我们的行囊装得满满的,我们的道路正向未来延伸。

    请以“上初二,我多了一分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