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句子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1 题,其他题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名著阅读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谁敢肆意发动侵略战争,那就必将玩火自焚。

    B. 他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古训视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C. 他在去年的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体操明星。

    D.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B.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共建合作平台,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C. 通过“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创新与变革。

    D. 是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能否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 。(《蒹葭》)

    (2)_____________,左右芼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关雎》)

    (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上下文意和拼音,在句内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

    (1)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zhǔ fù(________)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bì sè(_______)。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_______________)。

    (4)这样看来,花香鸟语,cǎo zhǎng yīng fēi(______________),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例句,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1个进行仿写,

    例句: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1) 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 (2) 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    (3) 悄怆幽邃(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 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C.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虽失败被贬,但快乐是他的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抑郁。

    D. 作者以环境的“静”来抒发寂寞处境中自己的心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肃王与沈元用①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②,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④也。

    【注】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封肃王,后出使金国不归。沈元用:宋朝大臣。②偶俪:对仗工整。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诬:虚假。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使用  )   B. 元用素强记( 向来 )

    C. 取纸追书之(书写  )   D. 略无矜色( 毫无 )

    2.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③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④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产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而每千克氧化亚氮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⑦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危害环境,但我们却不可能因噎废食,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费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

    B. 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C.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

    D. 女性消费化妆品的碳足迹属于第一碳足迹。

    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中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什么是碳足迹”。

    B. 文章划线句子中 “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C.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碳足迹”。

    D. 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危害环境的温室气体,我们也只能从其他方面加以改善。

    3.文章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吊清明

    老娘也要去吊清明,子女没想到。记得四年前吧,她说爬不动山,便一直没再上过老头子的坟。

    约好下午两点在老屋会合,老大还没来。老三有点燥动,他怎么总这样,是不是酒桌上又下不来?老二到了,细妹也到了,不多不少,每家都来了一个代表。

    不知谁说,他是老大,等等吧。大家就坐了下来。虽然同在一个城,他们其实见面也有限,兄弟聊聊天,玩手机,说房价,也挺好。今天天气奇热,地面有点反潮,坐在通堂背的过道,穿堂风吹得舒坦。堂前依然是老样子,家具还是那张八仙桌,几条旧板凳。条案上永远是那架不走针的座钟,一只花瓶;老头子的瓷板像摆正中,一尘不染。

    老娘歇不下来,她一遍一遍检查上坟的祭品,“三牲”不能少,米饭不能缺,酒盅筷子必须备齐。她原计划让子女带爱人孩子来吃中午饭,吃了饭再一起去扫墓。都说有事忙!她猜大家是不愿吃她弄的菜。过年全家团圆,孙子就公开叫嚷,奶奶烧的菜越来越难吃。不来就不来,正好有时间帮老头子多弄几道菜,她记得老头子特别喜欢吃她做的红烧猪蹄。

    老大总算来了,是打电话进来的,说在巷子口等大家。过完年就没落过家,到了家门口也不进来?老娘一边嘀咕,一边让儿女先出去,锁上门,随后走。外面的太阳真烈。

    老大先领大家去杂货店,买花买爆竹,草纸冥币都要。算好钱,除了娘,大家二一添作五,这个份子钱不能垫。墓地说远不远,老大驾车,一会儿就到达山脚下。

    冢场人头攒攒,烟雾弥漫。

    老头子的坟茔在半山腰,老三和细妹搀扶老娘爬山坡,走两步,歇一歇。老大不耐烦,老娘跟来干啥呢?我们来就行了嘛!他提着祭品,带着老二径直往上行。

    老娘气喘吁吁来到坟前,祭品已经摆就位,点了蜡烛,倒了酒,坟头压了一叠草纸。坟前烧的纸钱也准备就绪,一扎一扎的堆满地,冥府又得出个大富豪。

    老大点了一炷香,朝着墓碑虔诚地跪下来。他双手合掌,口里念念有词:“老爷子保佑全家身体健康!保佑我们发大财!发了财,我就多给你送纸钱。”说完拜了三拜,香火插在香炉上,又是三作揖。

    老二老三细妹依样画符。接下来是烧纸钱。老娘说:“前后左右的坟头也敬根香吧!”细妹问:“为啥?”老娘说:“处好邻居关系,老头子不孤单。”

    老二做了。老娘又说:“找块空地也点根香,烧点纸。”细妹问:“那又是为啥?”老娘说:“游魂野鬼可怜,也给他们一点钱。”

    老三做了。老二、老三开始烧纸钱,火势猛烈,细妹也折根树枝去帮忙,个个汗流满面。老大擎起细妹的小阳伞,站在三尺外,悠然地点起一根烟。老娘也退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坟头。纸钱化尽,该收场了。老娘说,我也跟老头子唠两句。她走向前,手扶墓碑道:

    “老头子啊,我又跟孩子们来看你。你在那边过得好不好?家里冷清我就跟你的照片聊天,你听得到还是没听到,也不托个梦给我。我也不中用了,可能以后再也上不来。”

    说着说着,老娘眼角溢出了泪。她用袖口擦了擦,接着说:“孩子们都不错,还会经常给你送点钱,你该用的用,该花的花,不要省。孩子们对我也不错,给我的钱也用不完。他们个个都很忙,你可要保佑他们顺顺利利……”

    “好了好了!”老大打断娘的话,还有最后一件事,放鞭炮。老二细妹牵着老娘离开墓地,没有走几步,爆竹已经炸响。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1.阅读全文,说说题目“吊清明”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老娘歇不下来,她一遍一遍检查上坟的祭品,“三牲”不能少,米饭不能缺,酒盅筷子必须备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二、老三开始烧纸钱,火势猛烈,细妹也折根树枝去帮忙,个个汗流满面。老大擎起细妹的小阳伞,站在三尺外,悠然地点起一根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分析文中“老大”的人物形象。

    4.请分析小说结尾“老二细妹牵着老娘离开墓地,没有走几步,爆竹已经炸响。”一句的含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而每个心头一亮的瞬间,或成长,或提升,都成为了我们成长路上最美的风景。

    请选择你的“心头一亮”的瞬间,以《最美心头一亮时》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文中不得透露考生个人信息资料;

    ②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字数 600字以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