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狗吠深巷中,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积善成德,________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4)________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6),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7)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8)一肌一容,尽态极妍,________,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杜牧《阿房宫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焚 驴 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②小数③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④,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⑤,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⑥,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无所依恃。②厌禳: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③小数:小法术。④桑林之祷: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⑤伐邢之役: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⑥魃(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闻之以为然,命取,将焚之      亟:赶快

    B.民自罹之,吾何焉                预:参与

    C.则存乎天也,焉而已              委:交给

    D.某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谢:道谢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驴的不满情绪的一组是(3分)

    ①怪诬之说兴。    ②云方兴,驴辄仰号之。 ③冤哉焚也!    ④孰诬吾者,而帅从之!

    ⑤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⑥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讥讽当权者迷信愚妄、不仁不智的本性,并巧借天人感应的说法,揭露统治者才是致祸的根本原因。

    B.镇阳帅是急民所急的正面形象,因为他自言忧民,凡能求灾的祈禳,无不尝试。虽说准备杀掉白驴有些过分,但也是因为听信了别人建议,其出发点也是为救民于灾难之中,情有可原。

    C.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情怀。

    D.结尾交待事情的结果也颇含深意:白驴被释,大雨成灾,证明旱涝与它的生死无关;也进一步暗证统治者的无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祸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3分)

    (2)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佛(Bì)肸(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

    【注】①佛肸:音bìxī 人名。春秋末年晋大夫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为中牟(móu)的县宰。②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③“磷”,音lín,薄;损伤。④“涅”,音niè,矿物名,古人用来作为黑色染料。⑤“淄”,音zī,通“缁”,黑色。⑥“匏瓜”,葫芦的变种,俗称“瓢葫芦”。古时有甜、苦两种,苦的不能吃,但晾干后,可以用作浮水工具,或剖开制成瓢。“匏”,音páo。⑦“系”,挂,结,扣,拴缚。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阻止孔子前往,是因为他鄙视佛肸的为人。

    B、孔子是把自己放在和子路平等的位置上来共同探讨问题的。

    C、孔子认为佛肸“坚而白”,值得信任。

    D、孔子认为自己不应该像“匏瓜”,中看不中用。

    (2)孟子曾说过:“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结合上述《论语》选段,谈谈孔孟思想的共同点。(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谒荆公不遇

    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司祭们高举插有二支蜡烛、饰有花卉的烛台,不停地为人们祝福,嘴里反复欢呼:“基督复活了!基督复活了!”一切都很美丽,但最美丽的却是那穿着雪白连衣裙、系着浅蓝腰带,乌黑的头发上扎着鲜红蝴蝶结、眼睛闪耀着快乐光芒的卡秋莎。这是在复活节前一天做晨祷的情景。当时的玛丝洛娃是美丽快乐的。多年后,经历了很多坎坷的玛丝洛娃唯一没变的就是她那双明亮的眼睛。

    B、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

    C、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玛丝洛娃一下子就认出他。聂赫留朵夫跟她说起了以前对她犯下的罪,请求她饶恕,玛丝洛娃不动声色。聂赫留朵夫从她的神色中觉得她是个没有灵魂的女人,就不再坚持请求她饶恕了。

    D、“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拿去吧!”

    玛丝洛娃从监狱里调到医院担任助理护士后,聂赫留朵夫去探望她,并且交给她一张老照片。玛丝洛娃先是含情脉脉地看着照片,甚至迷迷糊糊地想象着她当年是多么幸福,但同时关于这张老照片的话使她想起她自己种种的痛苦经历,于是玛丝洛娃的心头又涌上了对聂赫留朵夫的旧恨,她决心不受他欺骗,不让他在精神上利用她,也不让他借她来显示他的宽宏大量。

    E、“而且我已下定决心请求她,请求她做我的妻子。”西蒙松继续说道。

    晚上点名的时候,西蒙松告诉聂赫留朵夫他想与马斯洛娃结婚,聂赫留朵夫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痛苦,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不能以与马斯洛娃结婚的方式来弥补对她犯下的罪过了。

    2.简述马斯洛娃被法庭错判的经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一种深久的不安

    乔 叶

    ① 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② 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③ 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④ 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

    ⑤ 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

    ⑥ 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⑦ 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 (5分)

    A、看到其他人物质生活没有“我”富足就感到不安,在许多人看来,这种解释可能十分矫情可笑。

    B、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主要是因为我挣钱太容易了,没有付出多少血汗。

    C、本文作者的情感是清晰的,她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既抱有同情,又表达了崇敬之情,表现出一位知识分子的可贵良知。

    D、作者大概是农村人的后代,耳闻目睹过农村人挣扎求生的艰难,所以对社会底层百姓有天然的亲近感。

    E、虽然作者说不评价别人的消费,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但作者还是想通过本文去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

    2.本文第1段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简要回答。(4分)

    3.12、第5段中作者说:“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喻体,再写一组句子。要求修辞方法相同,结构一致,字数大体相同。

    (3分)

    例句:如果你是一棵幼苗,就不要妄想一夜之间长成参天大树,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学会静静地汲取养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今天上午,记者对城区月饼销售市场进行了一次暗访,发现每家月饼摊位都可以将便宜月饼包装成高档月饼。从1块5一个的纸盒到120块的金盒,看起来漂亮极了,花花绿绿的盒子,再加上杂七杂八的月饼,豪华、精装、贵族的大礼盒就形成了。而且买散装月饼的顾客很少,购买精美包装的月饼礼盒的顾客居多。大家普遍认为,中秋送礼,月饼当家,有送领导的,有送客户的,有送长辈的,有送朋友的,这月饼值不了几个钱,但是遇到个好盒子,多有派头啊,看起来很有面子,拿得出手。

    材料二:近日听到有一位女士拿上两个月饼盒去废品回收店,对老板说:“我这两个每盒500元的月饼,内里每盒只八个月饼,那么这月饼盒总要值点钱吧?”谁知老板只是摇头,说:“分文不值!” 结果拒收。因为目前对非单一材质的月饼盒无法分离,所以回收店对非纸质的月饼盒不回收。该女士感叹:如此高档的包装实在是太浪费了。

    有关专家分析,目前市场上100-150元的月饼礼盒最为畅销,这些礼盒大部分使用精美的纸盒包装,吃完月饼之后,这些精美的纸盒就只能进废品回收店了。专家建议有关市场管理部门,“封杀”因包装精美而价格逾百元的月饼。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150字左右)(7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儿子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件事情,便是躺在母亲怀里看动画片,那时候的农村是特别容易停电的,每当屋内漆黑一片而无法看动画片时,儿子就会问妈妈:“什么时候才能来电啊?”妈妈总是笑笑,说:“别急,快了,电在路上呢。”就从那个时候起,妈妈那善意的“哄骗”使儿子懂得了什么叫充满希望的等待。

    光阴似箭,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儿子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写稿之路。前段时间,他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收到稿费单,心中很郁闷,甚至对自己的写作水平产生了怀疑,就在这时,妈妈走过来,微笑着拍拍儿子的肩膀:“稿费在路上呢。”

    这一瞬间,儿子突然明白,母亲一生的处事哲学只有简单的三个字:在路上!美好的日子在路上,生活的希望在路上!

    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立意,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注意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