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

    官职

    1841年2月

    广州虎门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

    总兵

    1841年10月

    浙江镇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1842年6月

    上海吴淞

    陈化成

    江南提督

    A.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知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严重危机。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两派发生激烈争论:一派主张放弃西北保东南,另一派主张(如下图)。提出右图主张的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张之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其间不仅搬入了外国的枪炮、弹丸、雷管,而且外国的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这些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要求

    B.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

    C.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谈到1821-1850年在位的某位皇帝,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皇帝和“土地”分别是指

    A.嘉庆 澳门   B.道光 香港岛   C.同治 台湾岛  D.光绪 辽东半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边的两幅图所反映的史实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 北伐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其中“割台湾”的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A.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哪一企业符合上述思想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建立近代海军        D.创办新式学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

    A.《南京条约》   B.《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 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 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学生运动

    B.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C.认识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2分)

    材料三: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 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下列四位人物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请回答:

    (1)上述图片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请依次以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写出其中的三件大事。(6分)

    (2)图①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但后人还是给予极高的评价。请用一句话说明理由。(2分)

    (3)从上述四个事件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上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