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文化觉醒的基本条件是

    A.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形成                B.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诸侯争霸对人才的需求                  D.社会大裂变对文化的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

    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

    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文化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喜爱那根链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的发展既吸取了西方文明,又继承了儒家文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这主要表明的是

    A.儒家主张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儒家认为人与社会、自然不可分离

    C.中国古代不重视人自身和科学研究         D.中国古代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09年7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中华世纪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右图是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上介绍和以下图片说明东汉时

    A.造纸技术有了一定进步

    B.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C.普通百姓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D.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

    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A.《丧乱帖》        B.《肚痛帖》         C.《汉汲黯传》       D.《玄秘塔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科举考试在元代式微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下

    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

    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

    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D.《雅》主要内容是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

    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

    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本草纲目》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朱熹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的军队手持突火枪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小明同学上网搜索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下列搜索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春秋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②《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③《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④元代郭守敬制成的简仪比欧洲同类仪器要早500年

    ⑤南北朝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⑥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近制记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A.①③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③⑤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在适应、利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它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三】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有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画的是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材料五】李贽虽在麻城(李贽弃官后孑身寄居麻城的龙潭湖芝佛院,位于湖北省的东北部)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春秋战国到秦汉是我国古代的转型时期,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转型的表现。(6分)

    (2)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创办私学的最大的作用,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5分)

    (3)材料二、三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书法、绘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8分)

    (4)据材料四,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话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干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自讲求,

    -——《三宇经》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

    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四】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

    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甚

    至儿女、弟弟:郭六七十岁了,每个人在这个层次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

    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从儿女出生开始,通过《三字

    经》等经典将他们嵌入“孔家店”,扣上“三纲”包袱,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会因不服长者

    的意愿而内疚得无地自容。

    【材料五】 一个典型中国人的一辈子实际上是不幸的:小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听父

    母亲的话;年轻时最能花钱但却没钱花;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时候又不可能幸福,因为首先要四世同堂,没有个人的空间,也要负担父母的生活;老了以后也是很不幸的,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可能看着父母亲时会想:“他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还要养他”。如果有两个孩子,他们看着年老的父母就会互相推诿。那么,作父母亲的就在想:“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要靠他们的施舍来给我生存的保证?”后代看到老年人感觉是负担,老年人看着后代又感觉要看很多面子,也处于一个更不幸福的状态。

    ——材料四、五、均摘编自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材料六】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2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2)列举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儒学家的努力。(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顾炎武等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儒学进行取舍给社会带来怎样积极的影响?(6分)

    (4)依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分析儒家文化的影响。(6分)

    (5)根据上述材料,对于儒学这一传统文化我们应有怎样的正确态度?(1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