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单选题 6 题,非选择题 6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6 题
  1.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癌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但其增殖是有限的

    B.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的增加,使其易扩散转移

    C. 有些物理射线可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D. 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大多可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 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 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 白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裴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 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

    C. 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 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a、b、c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B. a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C. b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N–15N-DNA

    D. 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 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

    C. 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

    D.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人群中某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时获取如表所示数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

    调查性别

    男性

    女性

    调查人数

    A

    B

    患者人数

    a

    b

    A. 此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表示为(a+b)/(A+B)×100%,在男性中发病率表示为a/(A+B)×100%

    B. 若此单基因遗传病由显性基因控制,则a/A×100%与b/B×100%必然相等

    C. 若此遗传病的控制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a/A×100%必然小于b/B×100%

    D. 若此遗传病为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b/B×100%高于调查女性中此病致病基因频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6 题
  1. 1910年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于是摩尔根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为红眼。然后他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且F2中红眼果蝇数量约占3/4。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摩尔根之所以选用果蝇为实验材料,是因为果绳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亲代那只白眼雄蝇的出现最可能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摩尔根等人根据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假设1),且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设计了测交方案对上述假设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合当时实际分析,该测交方案应该是让F1中的_________果蝇与___________果蝇交配。

    (3)根据果蝇X、Y染色体结构特点和摩尔根的实验现象,有人提出控制果蝇该眼色遗传的基因还可以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2)。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检验两种假设是否成立(可从上述的所有果蝇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杂交方案: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

    预测结果与结论:

    如果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假设1成立;

    如果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2成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选用某植物A、B两个品种,在正常光照和弱光照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内容与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推知,经弱光照处理,品种A的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正常光照_______ ,导致其卡尔文循环中再生出_______的量改变,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2)表中的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膜中。分别提取经两种光照处理的品种B的光合色素,再用滤纸进行层析分离。与正常光照相比,弱光照处理的滤纸条上,向上而下的第4条色素带变_______,这有利于品种B利用可见光中较短波长的_______光。

    (3)实验结果表明,经弱光照处理,该植物可通过改变光合色素的含量及其_______来适应弱光环境。品种_______的耐荫性较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古代诗词中,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的知识,结合生态学知识,解读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原理: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种群间的_________关系;

    (2)“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种群间的_________关系;

    (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 ___________现象;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写生态系统的功能);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述了植物__________生长的特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请回答有关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问题:

    (1)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灭菌和消毒的主要区别是灭菌能够杀死物体内外__________。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常用________对玻璃器皿进行灭菌。

    (2)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两种,但只有__________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运用该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比实际结果偏_______(填“低”或“高”)。

    (3)能将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的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成,即__________。

    (4)分离尿素分解菌时,常在以尿素为唯一______(填“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指示剂,尿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 ______ 基因;而cDNA文库含有生物的 ______ 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 ______ 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 ______ 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 ______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 ______ 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 ______ (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