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解答题 7 题
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我国的汽车工业正在飞速发展,一辆现代轿车,从动力到小小的天线都与物理学有关,某国产新型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当车速为36km/h时,制动后滑行距离为10m.则轿车所受的制动阻力大小是其轿车重力大小的倍数为(g=10m/s2)( )
    A.0.10
    B.0.20
    C.0.50
    D.1.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I、II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I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
    C.t2时刻I在II的前面
    D.I、II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均为m,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B物体所接触的面是竖直的.跨过滑轮的轻绳分别与接触面平行,且滑轮的质量、滑轮上的摩擦都不计.欲使物体A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物体无论沿哪一方向运动均不会与滑轮相碰),则水平力F应为( )

    A.(1-2μ) mg
    B.(1+2μ) mg
    C.(1+μ)mg
    D.(1-μ) m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倾角为30°、高为L的固定斜面底端与水平面平滑相连,质量分别为3m、m的两个小球A、B用一根长为L的轻绳连接,A球置于斜面顶端,现由静止释放A、B两球,球B与弧形挡板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且碰后只能沿斜面下滑,它们最终均滑至水平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一切摩擦.则( )

    A.A球刚滑至水平面时速度大小为
    B.B球刚滑至水平面时速度大小为
    C.小球A、B在水平面上不可能相撞
    D.在A球沿斜面下滑过程中,轻绳对B球一直做正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两个半径不同内壁光滑的半圆轨道,固定于地面,一小球先后从与球心在同一高度上的A、B两点由静止出发自由滑下,通过最低点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对轨道底端的压力是不同的,半径小的压力大
    B.通过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是相同的
    C.通过最低点的速率不同,半径大的速率大
    D.小球对轨道底端的压力是相同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首次变轨控制并获得成功.右图为“嫦娥一号”某次在近地点A由轨道1变轨为轨道2的示意图,其中B、C分别为两个轨道的远地点.关于上述变轨过程及“嫦娥一号”在两个轨道上运行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应点火加速
    B.“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的速度比在轨道2的A点处的速度大
    C.“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加速度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加速度大
    D.“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机械能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机械能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定义式只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B.F是检验电荷所受到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电量
    C.电场强度与F成正比与q成反比
    D.由该定义式可知,场中某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与该点场强的大小成正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A、B为两个固定的等量的正电荷,在它们连线的中点处有一个可以自由运动的正电荷C,现给电荷C一个垂直于连线的初速度v,若不计电荷C所受的重力,则关于电荷C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始终增大
    B.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速度始终增大
    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7 题
  1. 某同学利用光电门传感器设计了一个研究小物体自由下落时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A、B两位置分别固定了两个光电门传感器.实验时测得小物体上宽度为d的挡光片通过A的挡光时间为t1,通过B的挡光时间为t2.为了证明小物体通过A、B时的机械能相等,还需要进行一些实验测量和列式证明.
    ①(单选)选出下列还需要的实验测量步骤______
    A.用天平测出运动小物体的质量m
    B.测出A、B两传感器之间的竖直距离h
    C.测出小物体释放时离桌面的高度H
    D.用秒表测出运动小物体通过A、B两传感器的时间△t
    ②若该同学用d和t的比值来反映小物体经过A、B光电门时的速度,并设想如果能满足______关系式,即能证明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小物体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轨迹,并求出平抛运动初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取g=10m/s2
    (1)实验时将斜槽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调整安装使斜槽轨道末端切线水平,确保钢球飞出后做平抛运动.请简述你判断其末端切线是否调整水平的方法:______.
    (2)图乙中A、B、C是小球做平抛运动轨迹上的三个点,图中方格的边长均为5cm,若取g=10m/s2,则小球运动中水平速度的大小是______m/s,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m/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θ=37°,表面光滑的斜面体,物体A以v1=6m/s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同时在物体A的正上方,有一物体B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如果当A上滑到最高点时恰好被B物体击中.(A、B均可看做质点,sin 37°=0.6,cos 37°=0.8,g取10m/s2)求:
    (1)物体A上滑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
    (2)物体B抛出时的初速度v2
    (3)物体A、B间初始位置的高度差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当前,高楼遇险逃生措施及训练引起高度关注.有人设想在消防云梯上再伸出轻便的滑竿解救受困人员,解决云梯高度不够高的问题.如图所示,在一次消防演习中模拟解救被困人员,为了安全,被困人员使用安全带上挂钩挂在滑竿上从高楼A点沿滑杆下滑逃生.滑杆由AO、OB两段直杆通过光滑转轴在O处连接,将被困人员和挂钩理想化为质点,且通过O点的瞬间没有机械能的损失.AO长为L1=5m,OB长为L2=10m.竖直墙与云梯上端点B的间距d=11m.滑杆A端用挂钩钩在高楼的固定物上,可自由转动.B端用铰链固定在云梯上端.挂钩与两段滑杆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0.8.(g=10m/s2
    (1)若测得OB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3°,求被困人员在滑杆AO上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sin37°=0.6,cos37°=0.8)
    (2)为了安全,被困人员到达云梯顶端B点的速度大小不能超过6m/s,若A点高度可调,竖直墙与云梯上端点B的间距d=11m不变,求滑杆两端点A、B间的最大竖直距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已知一滴溶液中油酸的体积为V油酸,配制的油酸溶液中,纯油酸与溶液体积之比为1:500,1mL溶液含250滴.那么一滴溶液中纯油酸体积为V油酸=______cm3;该实验中油膜厚度d与油酸分子直径D的关系是______.
    (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由状态B变化到状态C.已知状态A的温度为300K.
    ①求气体在状态B的温度;
    ②由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点.在t时刻A、B两点间形成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在
    (t+3s)时刻A、B两点间形成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A、B两点间距离S=9m,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若周期为4s,波一定向右传播
    B.若周期大于4s,波可能向右传播
    C.若波速为8.5m/s,波一定向左传播
    D.该波波速可能的最小值为0.5m/s
    (2)如图所示,直角玻璃三棱镜置于空气中,已知∠A=60°,∠C=90°;一束极细的光于AC边的中点垂直AC面入射,,棱镜的折射率为n=,求光第一次从BC面射出时:
    ①光的折射角.
    ②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物理-选修3-5
    (1)在匀强磁场里有一个原来静止的放射性碳14,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切的圆.圆的直径比为7:1,碳14的衰变方程是:______
    A.C→He+Be        
    B.C→e+B
    C.C→e+N          
    D.C→H+B
    (2)如图甲所示,-根轻质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块A、B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t=0时刻,A的速度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3m/s,两个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
    ①两物块的质量之比;
    ②在t2时刻A与B的动量之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