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3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3 题
  1. 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新文化运动大力宣扬民主科学   B. 科举制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

    C.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D.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要了解“京师同文馆”“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等内容,可以阅读的书籍是( )

    A. 《晚清教育发展史》

    B. 《中华民国政府的教育成果》

    C. 《北洋政府时期的京师教育》

    D. 《南京国民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以来,科举制度和旧式教育越来越制约社会发展,新式学堂逐渐发展起来。下列学堂创办于甲午战后的是①福州船政学堂②天津北洋西学堂③上海南洋公学④京师大学堂(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吴淞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

    A. 《民报》   B. 《申报》   C. 《解放日报》   D. 《新青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抗日战争时期,外界想了解延安及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新闻,最应阅读的报纸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毛泽东评价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以下属于鲁迅作品的是( )

    A. 《愚公移山》   B. 《义勇军进行曲》

    C. 《黄河大合唱》   D. 《狂人日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1909年,张某在路边向报童买了一份当天的《申报》

    B. 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 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 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侧是山西举人刘大鹏光绪三十一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某天的日记,其中部分字迹印刷不清。这部分字迹应是( )

    九月十七日

    下诏□□□□,士心散涣,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子弟为之,世变至此,殊可畏惧

    A. 举办洋务   B. 兴办学堂   C. 停止科考   D. 结束帝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和平建国   D. 抗日救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抗日战争中,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聂耳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对抗日战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B. 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

    C. 科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

    D. 广大海外华侨,踊跃捐献财物,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聂耳、冼星海等爱国青年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中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是(  )

    A.《松花江上》

    B.《黄河大合唱》

    C.《游击队之歌》

    D.《义勇军进行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我国近代出版的某一图册的封面,它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是( )

    A. 商务印书馆是在北京创办的   B. 该图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C. 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地图册   D. 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历史最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维新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义勇军进行曲》(影片《风云儿女》插曲)

    材料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各是谁?这首歌曲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材料二是哪首歌的歌词?这首歌是哪位音乐家谱的曲?反映了中华儿女的什么信念?

    (3)创作者创作这两首歌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翻开近代中国充满硝烟的历史,一位位个性鲜明、洋溢着满腔爱国之情的文学艺术家们涌现在我们的眼前。观察下列有关近代中国著名文学艺术家的邮票,

    回答问题。

    (l)结合邮票及提示写出这三位文学艺术家的名字及其一部作品。

    ①“文坛斗士”: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国歌功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美术大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邮票中的三位文学艺术家外,请你再举出两位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并分别说出其代表作品。

    (3)特定的历史时代,使这些文学艺术家们拥有了一个神圣的使命,这个神圣使命是什么?

    (4)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