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6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6 题
简单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文言文阅读 共 6 题
  1. 给划线字注音。

    (    ) 自其足(    )  吾忘持(    )  江(    )

    契其舟(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该书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人名)编写的论文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两则寓言内容不同,写法也有区别。《郑人买履》主要通过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揭示出郑人________的心理;而《刻舟求剑》则通过对楚人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他的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划线的字。

    (1) 先自其足  (      )

    吾忘持    (      )

    (2)  先度其足       (      )

    其剑舟中坠于水 (      )

    2.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及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郑人有欲买履/楚人有涉江

    B.而置其坐 /反归取

    C.先自度足/遽契

    D.忘操之/剑不行

    3.翻译下面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是吾剑之所从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有江者涉:搭船渡过

    B.沧州南一寺河干临:靠近

    C.是再啮如:如果

    D.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推断

    2.选出下列划线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B.沿河求

    C.然则天下

    D.果得于数里外

    3.翻译下面句子。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甲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乙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5.甲文中的楚人当时肯定是找不到他的剑的,若十年后他再来寻找,那么他可

    在哪里找到他的剑呢?请结合从乙文中的获得的启示来说明理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悯,耽心、忧虑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对“病”字有如下解释:①担忧:郑人~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②困苦;困乏:则久已~矣。(《捕蛇者说》)③缺点;错误:毛~、语~。④祸害;损害:祸国~民。⑤责备;不满:世人~之。请为“今日病矣”一句中的“病”选择恰当的义项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3.你听说过这个故事吗??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4.你知道这个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道理的理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