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18 题,填空题 4 题,推断题 1 题,计算题 1 题,探究题 1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8 题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食物腐烂        C.火柴折断       D.    固体粉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属于纯净物是(  )

    A.空气         B.    石油       C.    碘酒       D.    蒸馏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水分子﹣2H2O               B.    氯化铝﹣AlCl

    C.两个氯原﹣Cl2                   D.    正二价的铜元素﹣Cu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生活中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食用加碘盐可预防大脖子病,所以应尽量多吃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C.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以保质保鲜

    D.有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化水为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反应使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氯化钠       C .    烧碱       D.    浓盐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电解水生成H2和O2﹣﹣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

    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阿莫西林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其化学式为C16H19N3O5S,关于阿莫西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阿莫西林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阿莫西林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5

    C.阿莫西林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

    D.阿莫西林中含有44个原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放回滴瓶       C.加热液体       D.振荡试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的是(  )

    A.Na2CO3溶液、KCl溶液        B.    BaCl2溶液、KOH溶液

    C.FeSO4溶液、NaNO3溶液        D.    CuO、Na2SO4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伊娃美丽广安,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中,与此倡导不相符的是(  )

    A.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发展快速公交、减少私家车出行

    D.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同学在毕业体检时,检查出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建议他在平时的饮食中可适量增加的食物是(  )

    A.水果、蔬菜       B.米饭、面条       C.瘦肉、面条       D.    奶油、牛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叙述与对应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A水的电解

    B. 向稀硫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气体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生铁比纯铁硬,故黄铜比纯铜硬

    B.烧碱属于碱,故纯碱也属于碱

    C.金刚石很硬,故石墨也很硬

    D.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故氢氧化钠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B.氮肥和磷肥﹣﹣观察颜色

    C.苏打和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的白醋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观察外形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Zn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CaCl2固体(CaCO3)﹣﹣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CO2(CO)﹣﹣点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Cl-、Ca2+、Ba2+、SO42-、CO32-,现取两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C1﹣               B.一定存在CO32﹣,可能存在Ba2+

    C.一定存在Na+                  D.一定存在SO42﹣,可能存在Ca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下表回答问题:

    (1)表中12号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       (填离子符号).

    (2)由11号元素与16号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3)表中同一周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我能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3H2O(反应条件已略去),则X的化学式为                 

    (2)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所下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4种物质中只有D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所需要的下列物质,可以从海洋中获取的是           

    ①石油  ②无机盐  ③可燃冰  ④海洋生物  ⑤淡水

    A.①③④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全部

    (2)从海水中获取粗盐的方法是            

    (3)在粗盐提纯过程中,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为了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现测得溶液的pH为10,为了将pH调节到7,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填物质名称).

    (4)淡化海水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海水中其他离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从而得到淡水.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A.右侧池中海水的密度不变

    B.右侧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淡化膜可用滤纸代替

    D.用膜分离技术得到的淡水为硬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见的装置(其中G、I为干燥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2)用A装置制取的某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现用G装置收集到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欲检验其是否为CO2的方法是            ;若改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a”或“b”)通入.

    (4)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原理是NH4C1(固)与Ca(OH)2(固)混合共热.现要制得干燥的氨气并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所选择的装置连接顺序依次是B→         →F→H(填装置序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是金属氧化物,如图所示是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举出E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由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溶液.为了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该混合溶液5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5g、30g、45g、60g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第Ⅰ组

    第Ⅱ组

    第Ⅲ组

    第Ⅳ组

    稀盐酸的质量/g

    15

    30

    45

    6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1.8

    n

    4.4

    4.4

    (1)第Ⅱ组数据n为              g.

    (2)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探究题 共 1 题
  1. 化学课上老师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1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老师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聪明的小明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Ⅰ小明先从反应物元素组成分析,认为:因为                ,所以反应后可能有铁单质生成.

    Ⅱ(1)为获得实验证据,小明做了实验1.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波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刚提出疑问是: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                  (填化学式).

    小明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3)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明又做了实验2.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溶液中,观察到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