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乡绅即指居住在乡间的绅士,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致仕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等一批在乡村有影响的人物构成。明清时期的乡绅无论授官与否均能享有包括免除赋役、管理地方事务等在内的权力,绅士最基本的任务是负责乡村教化。因此乡绅介入地方书院的建设与管理便成为他们职能的应有之义。乡绅通过积极参与书院建设,一方面掌握了乡村教育的话语权,另外一方面也显示了自身的存在价值。

    第一,创办书院。乡绅创办书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创办。如位于北京房山县西南的文靖书院就是里人总管赵密、宣德府教授贾壤归乡后建立的,他们曾经跟从理学家刘因游学。明代通州的杨行中书院是杨行中致仕归乡后建造的。二是协助官员创办,官员往往是倡导者或发起人,乡绅则是积极的响应者,先是张罗募捐经费,接着就是购置建筑材料,规划设计,监督施工。如道光六年,知州周起瑶对冠山书院进行修缮,就是让急公好义的乡绅“董其役”,因其旧制修葺,堂楹廊庑,焕然一新。第二,捐献经费。为了鼓励民间兴办书院的积极性,清朝政府制定了奖励政策,颁布了《捐输义述章程》,根据乡绅捐输的多少奖励出身或官职,地方官员也积极给为书院捐献的乡绅“请功”,这极大地调动了乡绅捐献的积极性。据统计,清代由民间捐资兴建书院的比例达到了42.84%。清代北京乡绅同样积极为书院捐助经费,如乾隆十一年,知州杜甲重修潞河书院时,当地的周姓、刘姓和魏姓绅士捐出大量资金。第三、管理书院。乡绅参与书院方方面面的管理,这是清代书院的一大特征,由乡绅组成董事会,参与书院管理工作。鉴于董事职责的重要性,担任董事的乡绅,必须是老成持重、公正勤谨廉洁之人。如昌平州燕平书院设置两名董事,规定由州府从城内绅士中选派“老成殷实”者充任,任期一年。

    乡绅参与书院管理,主要是经费管理和对山长的选拔等,对于书院的良性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书院往往建立董事会,由地方上推举的绅士为轮流首士,负责定期或年终向官府报告每年书院用费收支情况,并且负责把账目公开化、透明化。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山长的职责重大,只有“学行兼善”者才能担任。从史料可见,各地乡绅在书院山长选拔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乡绅负责将品学兼优的山长人选禀报当地行政长官批准。山长的任职期限一般是一年,年末商定次年院长人选。选聘程序是先有书院的绅董访求京师大儒,不听任“滥荐”,防止绅董拿聘请山长作人情,影响教学质量。

    有的地方乡绅还担任书院斋长,从事行政工作。清代书院的斋长一般是从住院生徒中选择品学兼优,老成持重者担任,主要负责考勤,协助管理书籍、院产、膏火发放等等。斋长也有由绅士担任的,属于行政管理人员。(摘自《中华读书报·古代乡村绅士的教育话语权》,2015年07月08日1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绅的构成成分多样,有科举及第未仕的与落第的士人,也有有文化的中小地主和因不同原因在乡里的中小官吏。

    B.明清时期的乡绅,无论是否授官,都能享有很多平民百姓享受不到的权利,比如免除赋役、管理地方事务等。

    C.在乡间,乡绅最基本的任务是负责乡村教化,投资兴建书院便是他们最根本的义务,参与书院管理是他们的权力。

    D.乡绅通过参与书院建设掌握了乡村教育的话语权,并通过对书院的管理和负责乡村的教化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北京房山的文靖书院和通州的杨行中书院都是由乡绅自己创办的,冠山书院则是由官员倡导、乡绅协助而成的。

    B.为了鼓励民间兴办书院,清政府颁布了《捐输义述章程》,从法律上规定了乡绅捐献经费筹办书院的义务和权利。

    C.在奖励政策的鼓励下,清朝民间捐资兴建书院之风盛行,各地乡绅积极性高涨,捐资兴建的书院比例高达42.84%。

    D.清代书院的一大特征是乡绅组成董事会参与书院方方面面的管理,由于董事职责重要,成员都是廉洁持重之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绅对书院管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经费管理,使账目公开、透明,定期向官府报告费用的收支情况;二是选拔任命山长。

    B.为了防止绅董拿聘请山长做人情,影响教学质量,书院会派出绅董成员访求京师大儒,将品学兼优的山长人选报批当地政府。

    C.书院的斋长不从事教学工作,属于行政管理人员,负责书院运转的后勤工作,比如考勤,协助管理书籍、院产、膏火发放等等。

    D.书院对管理者和任教者的品质要求极高,尽管绅董和山长的任期不长,但只要是书院的绅董或山长,他们的品质就值得信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可贵者胆   所要者魂

    李可染原名李永顺,1907年出生于徐州一个平民家庭。入小学时,国画老师王琴舫看到李永顺出众的绘画天分,称赞他:孺子可教,素质可染。遂取学名可染。

    “为祖国山河立传”是李可染的夙愿,而李可染在现代中国画领域的开拓性贡献,正是他那被誉为“李家山水”的山水画。早在1942年,在重庆的李可染就认识到要从事中国画革新,必须具备对传统的深刻认识与把握,因此确立了“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勇气打出来”的基本路径。在《谈对中国画改造的看法》一文中,李可染提出了“改造中国画首要第一条”:“必须挖掘已经堵塞了六七百年的创作源泉。什么是创作源泉,古人说是‘造化’,我们现在应当更进一步的说是‘生活’。” 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是李可染的断然选择。20世纪50年代,他展开了大规模的写生,每一次写生都倾注了自己对中国画发展的冥思苦想。李可染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自励,他自释“胆”者是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框框,“魂”者是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这两句印语也成为了李可染一生对待艺术和做人的座右铭。1956年,李可染进行了一次行程数万余里的写生。遍历太湖、杭州、绍兴、雁荡山、黄山、岳麓山、韶山、三峡、重庆……他后来说:“没有1956年,就没有后来的作品”。1959年,李可染又南下桂林写生。此后人们发现,桂林山水成为了李可染后来百画不厌的题材,也构成了“李家山水”的重要风格来源。

    “李家山水”给人一种山势扑面而来的感觉。李可染摒弃了传统山水画的“留白法”,他喜欢满构图,如有空白也常常会用大段的题款加以补足,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构图大多取的“平远法”在“李家山水”这里也一变为“仰视法”,山体因此显得顶天立地。人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李可染大部分山水画都是“以墨胜彩”,而借“黑”出奇正是李可染山水画变革的一大独创。受老师黄宾虹的影响,李可染“惜白如金”,在“李家山水”中,瀑布、梯田、小屋的高光留白总能成为画中的“点睛之笔”。李可染独创的富有鲜明时代精神的“李家山水”,形成了崭新的山水画图式,将中国山水画的变革向前推了一大步。

    李可染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李可染画牛始于20世纪40年代。他曾回忆:当时住在重庆金刚坡下村民家里,住房紧邻着牛棚。一头壮大的水牛,天天见面。它白天出去耕地,夜间吃草、喘气、啃蹄、蹭痒,我都听得清清楚楚。世界上不少有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把自己比作牛。我觉得牛不仅具有终生辛勤劳动、鞠躬尽瘁的品质,它的形象也着实可爱,于是以我的邻居作模特,开始用水墨画起牛来了。从此,李可染画牛不断,直到生命结束。李可染曾在画上题跋曰:“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牵犁驾车,终生劳瘁。事农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肉,无不有用。形容无华,器宇轩宏……”爱牛的李可染还为自己的画室取名“师牛堂”,这个开始于1979年的斋号,一直被使用到可染先生生命终结之时。

    “废画三千”、“学不辍”、“白发学童”是他喜欢的印语,这也正表达出他的苦学精神。即使在失去创作自由的“文革”期间,他仍然借助风景图片和风景画册进行“山的研究”,并以无比坚忍的毅力,发愤练习创出了被自己戏称为“酱当体”的书法。李可染说:“我不是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以苦学精神认真求艺的可染先生终于登上了可以鸟瞰世界艺术原野的高峰。然而,晚年的李可染却对夫人邹佩珠说:“我这一生从未做过好梦。每次做梦都在爬山,眼看爬到高头了,又总是摔下来,从梦里惊叫吓醒。” 晚年的李可染开始思考东方文化复兴的长远课题。1989年12月5日上午,他坐在北京寓所的画室里和大家继续商讨着“东方既白”的话题。刚刚谈开,他突然头一偏,仰靠在了沙发背上。在画坛辛勤耕耘了近70年的李可染因心脏病猝发而再也没有苏醒过来,享年82岁。

    材料链接:

    我画了将近70年的画,一直在前进。有人说:“李可染还要再跨进一步。”我说:“跨进一步是可以的,但不能跨到西洋那里去。” 中国画到今天仍是蒙尘的明珠。中国画的水平是很高的。有一次看中国画和别国友邦的联展,感到水平差距很远。回来以后,我就请王镛刻了一方图章:“东方既白”,是借用苏东坡《前赤壁赋》的结尾一句:“不知东方之既白。”东方文化复兴的曙光一定会到来,中国画会在世界上占很高的地位。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介绍了李可染先生取学名一事,“可染”二字既可以看出国画老师王琴舫对于幼时李可染绘画潜质的认可,又可看出对他未来的无限期望。

    B.李可染不是一个盲目的革新者,也不仅仅是一个个性风格的表现者,他是一个肩负20世纪中国画革新使命而且自信能够完成这一使命的行者。

    C.李可染曾进行过行程数万余里的写生,遍历太湖、杭州、绍兴、雁荡山、黄山等地方,而这些地方也在以后成为他中国山水画中百画不厌的题材。

    D.李可染大规模的写生经历和对自己画牛经历的回忆以及他对中国山水画的变革性推动都说明了中国画的创作源泉一直很好地流淌着。

    E.李可染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一同被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他们这种高水平的中国画暗示了中国画早已被国际认可。

    2.文中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家山水”的特征的?请简要概括分析。

    3.“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是李可染先生艺术和人生的座右铭,请结合全文,简要陈述“胆”在文中有什么体现。

    4.用“一代宗师”来评述李可染应是十分恰当。那么你认为这个一代宗师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地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

    (节选自《明史·赵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B.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C.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D.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2.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期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C.“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D.“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戴孝任职。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惜花

    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注释:韩偓,晚唐代著名诗人。

    1.颔联中哪两个词用的极妙?请找出来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2.诗歌的尾联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肖复兴认为,如今少数网络作品的走红,依然掩盖不了整体网络文学创作水准和思想含量不高,因此,我们要辨证地看待网络作品的火热现象。

    B.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D.为抗议第58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播放介绍“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的纪录片,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和赵亮决定撤回准备在2月中上旬在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上公映的3部影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要体现量入为出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原则,投资建设既要考虑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地方财力的承受力,还要考虑到规避债务违约的风险。不能不计成本、不考虑产出地盲目乱投,           ,这样的开支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开支。

    A.纳税人辛辛苦苦挣来的大量资金被花掉,换来的却是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

    B.花了纳税人辛辛苦苦挣来的大量资金,换来的却是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

    C.花了纳税人辛辛苦苦挣来的大量资金,换来的却是烂尾工程和坏账工程

    D.纳税人辛辛苦苦挣来的大量资金被花掉,换来的却是烂尾工程和坏账工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最近,美国格林纳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如果说谎,虽然鼻子不会像匹诺曹的鼻子那样明显变长,但会比平时更热,而发热必然会肿胀。研究人员使用热成像摄像相拍摄到的图像显示,①                  ,鼻子和内眼肌肉部位的温度会升高。因此人说谎时的鼻子肯定会变长一点点,②                       ,肉眼难以察觉罢了。这种变化其实是有生理性依据的:当人说谎时,大脑皮质的岛叶部位被激活。岛叶被认为是控制情感、体温等的大脑重要区域之一。当人撒谎时,因担心谎言被戳穿而心生焦虑,③                   ;如果不撒谎,心情自然不会紧张,那么面部温度就不会升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中国邮政为纪念世界读书日而发行的邮票中的主题图片,请简述图片除文字信息以外的内容,并说明图片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时候只要往上走几步,不要太高,只要走到海拔五百米,世界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不必像爬山专家,到五千或者一万的地方,把名字刻在石上,他们说那是“征服”。但是,有了征服,就没有完全自由的心情。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