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运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①今天,我们是应该“轻视”当代人对物欲和享乐的追求,还是站在传统立场上“对抗”现实的商业化倾向?抑或“回避”这样的现实,通过纯粹的学术或淡泊名利的人格来独善其身?我觉得选择上述任何一种立场,好象都难以表达我们对现实真正的看法与期望。如果我们不仅仅关注西方“超越”性的人文精神,也不仅仅关注中国儒家的“忧患”意识和道家的“超脱”精神,那么你就有可能去思考建立新的人文理念。

    ②首先,我们可以从一个大的方面来理解“人文”,那就是“人的文化”,这样一来,对人文的解释可以因文化、文明的差异而千差万别。比如西方式的人文主义和中国式的人文主义内涵就不一样,前者强调“世俗的人”为中心,后者强调“礼仪的人”为中心。阿伦·布洛克在他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人文主义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易经》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含义。这种关于人文的文化性理解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中国当代人文建设,肯定应该具有与西方不同的性质。

    ③其次,就是人文的核心内涵,是文化内部二元对立所产生的自由张力。比如,相对于封建专制,人文主要指个性解放和人的解放;相对于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人文包含对工具理性和技术主义的批判,在西方主要以审美现代性为标志(所谓审美现代性,就是说它不一定设计出比现在民主自由更好的体制,但是它可以对这个体制下发生的问题进行审美意义上的批判)。这可能是90年代市场经济以来,我们中国文化语境下人文的几种主要含义。其共同点,就是它往往设置二元对立范畴,如大众和精英,传统和现代,禁锢与解放,保守与激进,等等,而且有的时候可以互为人文的解释。

    ④人文的含义就是指“人的文化创造”。我们光看人的文化还不行,而且要包含“创造文化”的意思。这个精神我觉得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这个层面上的人文含义,对消解上述人文矛盾是有帮助的。比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在我这里可能就不是主要问题。这不仅因为科学和人文都致力于人的幸福,而且你把人文定位在人的文化创造上,那么科学本身就有人的文化创造,你不能说科学一点人文精神都没有。我们所针对的是科学主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科学主义对人的情感、灵魂、精神、信仰的侵害和无视。所以科学领域中我们产生不了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正在于科学领域内我们“人文创造”的品格是很贫弱的。所以我所理解的人文贫困,就是我们今天丧失了文化生产和知识生产的能力,以及由这种能力所支撑的精神状态。人的文化创造最接近于西方式的“超越”。也就是说真正的人文品格具有“超现实性”。真正的“超现实”,我的理解是必须具有“创造新现实”的品格。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人文理念。

    1.对于“人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文从大的方面理解就是人的文化。

    B.对人文的解释因文化、文明的差异而千差万别。

    C.人文的核心内涵是二元对立产生的自由张力。

    D.东西方的人文理念都具有“超现实”的特点。

    2.以下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轻视”当代人对物欲和享乐的追求,“对抗”现实的商业化倾向,“回避” 现实,独善其身,都难以表达我们对现实真正的看法与期望。

    B.既要关注西方“超越”性的人文精神,也要关注中国儒家的“忧患”意识和道家的“超脱”精神,就有可能建立新的人文理念。

    C.阿伦·布洛克说“人文主义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信条”,这与《易经》中“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人文”的内涵理解是一致的。

    D.科学和人文都致力于人的幸福,而且科学本身就有人的文化创造,所以从“人文创造”的角度说,科学与人文不是绝对对立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审美现代性通过对现有体制下发生的问题进行审美意义上的批判,产生更好的体制。

    B.将人文的含义理解为“人的文化创造”,就可以消除各种二元对立的人文矛盾。

    C.科学主义侵害和无视人的情感、灵魂、精神、信仰,在这方面它与人文理念是对立的。

    D.只要解决了科学领域内人文创造品格贫弱的问题,就能产生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程砚秋:一曲清歌动九城

    章诒和

    ①程砚秋有几个嗜好。

    ②他喜欢酒,也爱抽烟。前面说,他是酒嗓,所以他不忌酒。导演吴祖光曾说:“唱了一辈子旦角的程砚秋却有着典型的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派。这也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和嗜好方面。譬如他抽烟抽的是粗大的烈性雪茄烟,喝酒也喝烈性的白酒,而且酒量很大,饮必豪饮。”

    ③程砚秋最喜欢看电影,凡有名片上演,他是从不错过。他外出喜欢穿中国长袍,这与经常西服笔挺的梅兰芳大不相同。所以,人们看见他是长袍一袭,手提一只公文包进电影院。程砚秋多半是坐在楼上后排,有人怀疑他是远视,也有人认为他是怕别人认出自己。

    ④程砚秋的另一个爱好是打太极拳。他不但打得好,功夫了得,且极有研究。看过《春闺梦》的观众,就能从那段表现梦中情景的动作里,领略他的太极功夫。举手投足之妙,与今天电影的“慢镜头”一般无二。再加上且歌且舞,居然能唱完这一段[南梆子]之后,神色自如,不喘气,不出汗。这凭什么呀?就是凭他的唱工、做工和太极功力了。

    ⑤说到程砚秋的男子汉血性,就一定要讲他和日本人的斗争。1937年,日军进城,北平沦陷。日本人找北平梨园公会,要其组织艺人为捐献飞机唱义务戏。程砚秋说:“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个人不唱,难道就有死的罪过?谁愿意去唱谁就去唱,我管不了。”第二年,梅兰芳隐居香港,余叔岩沉疴难挽,杨小楼病逝。程砚秋继续支撑着舞台直到1942年,他不与伪政权合作,不唱义务戏,不去满洲国,剧场不留“官座”,这引起了当局的不满,迫害也就接踵而至了。程砚秋聪颖过人,也坚毅过人。1943年的8月,当得知金仲荪夫妻患病又遇房东催逼搬家的消息,他在电话里劝金先生不要太悲观,说:“好戏还在后头,墨索里尼暂时休息,希特勒唱累了休息为时恐也不远了。

    ⑥面对种种非难,他决定息影务农。1943年3月,程砚秋先后在北京海淀、青龙桥物色乡居房屋,弃艺务农。紧张耕作,闲来读史临帖,这是程砚秋务农时期的日常生活内容。应该说归隐西山,在程砚秋是蓄志已久的。早年他在上海演戏的时候,就曾请老画师汤定之作《御霜图》,预示着入山隐退之意。诗人周今觉为《御霜图》题诗四首。其中的一首是这样写的:“一曲清歌动九城,红氍毹衬舞身轻。铅华洗尽君知否?枯木寒岩了此生。”在他心里,息影舞台、安于农事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归宿。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所谓好花看到半开时,何况是快落之花呢。”但人又是复杂的,在以耕读为业的同时,他并未忘怀舞台。“不唱可惜呀!”这话传到程砚秋耳朵里,又颇感欣慰,觉得不枉自己多年艰苦练习。他时常对梨园界朋友折简相召,大家天南地北地纵谈艺术,其乐陶陶。剧作家翁偶虹是他乡村居所的常客。程砚秋不止一次地提醒翁先生请多留心,遇到适合于自己演唱的材料,希望仍能编写为剧。为此,他解释道:“我现在虽然不登舞台,但是仓库里的后备物资,不能漠然视之。有朝一日,阴云消尽,我还是要为京剧服务。”

    ⑦程砚秋归隐西山时,曾将自己喂养的鸽子分赠好友。一年后,一只鸽子忽然飞回程家,这令他既惊喜又感慨。有朋友说:鸽子归巢,说明他谢绝舞台的日子快结束了。果然,日本投降后他搬回城里,立刻着手恢复演出的事宜。        选自《中华读书报·伶人往事》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程砚秋身上有着典型的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派,从他日常生活和嗜好方面也可略见一斑。

    B.写梅兰芳隐居、余毅岩病重、杨小楼病逝等是为了与程砚秋的坚毅过人之处作对比。

    C.程砚秋拒绝为日本人唱义务戏,义正辞严,语言掷地有声,充分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D.在《春闺梦》梦境的动作里和且歌且舞中,程砚秋显示出极佳的唱工、做工和太极功力。

    E.分赠好友的鸽子飞回家象征着程砚秋重新焕发出青春,他的京剧艺术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2)体会第⑤段内容,说说程砚秋在电话里劝金仲荪先生的话语有何妙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6分)

    (3)文章为何以“一曲清歌动九城”为题?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来展现这位表演艺术家的风采的?(8分)

    (4)结合全文,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试评价一下程砚秋的艺术人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襄子乃豫让曰               数:责备

    B.则虽死不                       恨:仇恨

    C.女为说己者                     容:打扮

    D.今日之事,臣固诛               伏:服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他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B.赵襄子开始放掉行刺未果的豫让,是因为豫让是个义士,后来赵襄子不想释放再次行刺的豫让,是因为赵襄子认为自己对待豫让已经仁至义尽了。

    C.豫让伏剑自杀前作了最后一搏,三次跳起来向赵襄子扑去,但只是刺破了赵襄子的衣裳,最终未能替智伯报仇。

    D.豫让要舍命为智伯复仇,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他的人格。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4分)

    译文:

    (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译文:

    (3)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译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2题

    秋日三首(其二)

    高翥①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②。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注】①高翥(zhù) (1170~1241)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磵,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②蛩:蟋蟀。螀(jiāng):蝉。

    1.本诗一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最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为什么?(5分)

    2.本诗虽为写景,人情味却极浓,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歌的后两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__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_____ 。(《礼记·学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陕北的山

    祁玉江

    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苦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④陕北的山是雄壮的。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涌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⑤陕北的山是博大的。它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大山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⑥陕北的山是纯洁的。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走累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

    ⑦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高迎祥、刘志丹、谢子长、李子洲等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兰花花》、像《三十里铺》、像《走西口》、像《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仗义,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等等。我想这都是沾了陕北的山的灵气的,是大山养育和熏陶的结果。

    ⑧陕北的山哟,我怎能不讴歌您、向往您呢?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4月13日

    (1)文章首句说“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以下对“神奇美妙”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陕北有雄壮、博大、纯洁的山。

    B.陕北的地下埋藏了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地上又盛产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在能源缺乏的今天尤显珍贵。

    C.陕北有着纯朴、勤劳、坚强的山民,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

    D.因为“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所以“神奇美妙”。

    E.陕北的山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所以“神奇美妙”。

    (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①为什么说“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 (3分)

    ②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 (3分)

    (3)作者在第③段中写到自己在陕北的生活和对陕北大山的“怨恨与诅咒”,这样写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分)

    (4)结合全文探究思考:本文以“陕北的山”为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多元文化融合的盛会的愿望。

    B.《霸王别姬》在北京天桥剧场以磅礴的气势、壮美的舞姿,完整地演绎了项羽兵败诀别虞姬的悲壮故事,其舞段精彩纷呈,均可圈可点

    C.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D.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留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根据方案的要求,我们要继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在全国所有的城市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B.张艺谋和他的团队经过几百个日夜的努力,60年国庆大典以震撼人心的视觉感受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C.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寻求开启与古巴关系的“新开端”,并承诺将与其他美洲国家树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

    D.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进网络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也有许多未成年人过度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这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把历史悠久而且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通过现代化的光电手段,舒展成一幅优美动人的华彩画卷。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中华民族以这些杰出的贡献,证明了自己是人类大家庭的伟大一员。

    ① 造纸术使人类告别了羊皮和纸草,人类的知识有了便利的记录和传播的载体

    ② 茶叶是一种芬芳馥郁的饮品,也是神秘东方淡定从容的生活方式

    ③ 印刷术使人类告别了绳泥木石,人类的创造有了更加迅捷的表达和交流的媒介

    ④ 之后,火药炸开了中世纪领主的堡垒,指南针指明了全球化步伐的方向

    ⑤ 瓷器也不仅是一件晶莹绚丽的容器,更是华贵中华沉静细腻的审美情趣

    A.④①③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运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某电视台准备推出一则主题为“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的公益广告,意在用人们真实感人的行动来唤起人们的公德意识。请仿照下面的镜头和画外音,从另一角度为这一主题再设计一个细节性镜头和画外音。

    [主题]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小伙子,将别人扔在垃圾桶外面的废弃物放入了垃圾桶。

    [画外音]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

    [镜头]________(3分)

    [画外音]________(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2008到2010到2011,从北京到上海到西安,从“奥运会”到“世博会”到“世园会”,我们一次次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为中国的成功而骄傲而自豪!“绿色引领时尚”,2011年绿色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伴随着我们的祝福和期待,给世界一个新的惊喜和更加美丽的西安!请你为世园会拟一个口号,要求:简洁明快,贴近生活,富有感召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