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28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5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8 题
  1. “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夺取国家政权

    C.无产阶级掌握政权               D.夺取生产资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西方学者提出“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但作为事实则不然。”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  )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将引发欧洲无产阶级潮流

    C. 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D.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国的记者发回电文说:“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命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据此判断当时的情境是(  )

    A.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夺取了政权

    B.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宣告成立

    C.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把持政权

    D.北洋军阀政府对俄国革命持中立态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课为例,人教版用“《给出的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  )

    A.革命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文明史观             D.全球化史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杨成武将军在《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中写到:“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给我留下了莫能淡忘的壮观图景……”开国大典除了给个人留下壮观图景外,它还标志着(  )

    A.标志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结束

    B.国民党统治在祖国大陆的彻底结束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多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部宪法都体现了(  )

    A.“人民主权”思想            B.“三权分立”理论

    C.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D.人人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因而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大跃进”时期,许多人起名叫“超英”“卫星”“红旗”等。依此类推,与“卫红”“卫东”等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

    C.“文化大革命”          D.解放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惊现“史上最牛公章”,刻有“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理财民主小组审核”字样的公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以将公章合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能入账报销。这一举措有利于(  )

    A.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和实行管辖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制度

    D.都享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人于右任的《望大陆》反映了台湾同胞希望(  )

    A.回到大陆        B.安葬在大陆

    C.“台湾独立”      D.祖国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其主要背景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苏关系的逐步恶化        D.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和新中国面临美国的孤立、封锁、包围威胁的形式下,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

    A.符合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需要

    B.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趋向成熟

    C.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拥护

    D.冲破了社会制度对外交工作的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支撑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是(  )

    A.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B.出席日内瓦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71年10月27日蒋介石说:“本届联合国大会,竟自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置公理、正义不顾,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此次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决不承认其任何效力。”材料中所谓的“非法决议”

    A.纵容了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B.否定了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

    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D.肯定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C.中美关系缓和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  )

    A.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B.美国已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       D.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给国外(见下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年代

    1957年

    1965年

    1972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8年

    1980年

    接受国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西班牙

    联邦德国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l4500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  )

    A.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       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同盟解体            B.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国家实力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学者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提出了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北约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苏联通过这场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亚洲,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这场战争指(  )

    A.朝鲜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

    C.俄国十月革命               D.越南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而且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这评论的是(  )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一位同学查阅1970年某份老报纸时看到以下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口口口政策已在国际生活中得到了有力的确认,因为它在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必须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该报道中的“口口口”部分字迹不清,它最有可能是(  )

    A.全球化           B.冷对抗

    C.不结盟            D.争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69年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在经历了一个对抗的时代之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判的时代。”促使“谈判时代”到来的因素有(  )

    A.美国与苏联争霸失败          B.西欧、日本的崛起

    C.美国衰落,失去了领先优势     D.第三世界对美国的威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日本前首相小泉曾经宣扬日本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他说,“日本正尽一切努力与其他国家合作反恐”,“日本在防扩散领域一直走在前列”。其目的是(  )

    A.恢复军国主义强国地位       B.继续发挥反对恐怖主义作用

    C.推动战后经济迅速复兴       D.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学者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第—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直接导致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得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

    材料三: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莫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实施这一行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它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威力”受到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

    (3)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南朝鲜和一些联合国成员的支持下,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人的战争,而输掉了另一场针对中国人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起因本质上完全不同:北朝鲜人公然发动侵略而被挫败;中国人努力保护其家园免遭潜在的入侵威胁并获得了胜利。

    ——摘自(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材料二 除战争亲历者外,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历史中的一个黑洞。停火的第二年,它就变成了一场没人愿意再去回忆和了解的战争。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

    ——摘自(美)大卫· 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人的战争”的结果是什么?中国人认为“潜在的入侵威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美双方对朝鲜战争结局产生不同认识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息,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以来的局部战争复杂多样,有的被称为“冷战”下的“热战”,有的被称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有的被称为现代高科技战争。……和世界大战相比,局部战争似乎对人类的威胁较小,但有统计表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共发生大小280多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平均每年6次以上,造成的总损失远远超过了二战!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年报告,自1990年以来,就有200万儿童死于战争,600万儿童受伤或致残!

    材料二

    请回答:

    (1)局部战争复杂多样,请结合材料一各举一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图片提供的信息分析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人类渴望和平,消除战争。你认为当今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