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实验题 2 题,计算题 4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北京奥运火炬实现了成功登上珠峰的预定目标,如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请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B.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

    C.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位移

    D.峰顶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有关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由于物体下落时间太短,不易测量,因此采用了“冲淡重力”的方法来测量时间,然后再把得出的结论合理外推

    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由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又叫做速度的变化率,其值由比值决定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1s末的速度为2m/s.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质点在第2s末的速度一定是4m/s

    B.质点在前2s内的位移一定是4m

    C.质点的加速度一定是2m/s2

    D.质点的加速度可能是3m/s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将一物块分成相等的A、B两部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面上,上端用绳子拴在天花板,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整个装置静止,则(  )

    A.绳子上拉力可能为零

    B.地面受的压力可能为零

    C.地面与物体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D.A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由物体A和B组成的系统处于静止状态.A、B的质量分别mA和mB,且mA>mB.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可不计.使绳的悬点由P点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到Q点,系统再次达到静止状态.则悬点移动前后图中绳与水平面所夹的角θ(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质量满足mA=2mB=3mC的三个物块A、B、C,A与天花板之间、B与C之间均用轻弹簧相连,A与B之间用细绳相连,当系统静止后,突然剪断AB间的细绳,则此瞬间A、B、C的加速度分别为(取向下为正)(  )

    A.﹣g、2g、0   B.﹣2g、2g、0   C.﹣g、g、0   D.﹣2g、g、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物体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阻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拉力改为2F,物体加速度为2a

    B.若质量改为,物体加速度为2a

    C.若质量改为2m,物体加速度为

    D.若质量改为,拉力改为,物体加速度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4kg,m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A上,开始时F=1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21N的过程中,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则(  )

    A.当拉力F<12N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8N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自高为H的塔顶自由落下A物体的同时B物体自塔底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且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若v0>,两物体相遇时,B正在下降途中

    B.v0=,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C.若<v0<,两物体相遇时B物正在空中下落

    D.若v0=,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

    A.A与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可能小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所示,一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左、右两端皆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速度v2沿水平面先后从左、右两端滑上传送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从右端滑到左端的时间不一定大于物体从左端滑到右端的时间

    B.菪v2<v1,物体从左端滑上传送带必然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C.若v2<v1,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则物体不可能到达左端

    D.无论v1、v2的大小如何,只要物体滑上传送带均可能以V1滑出右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弹力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伸长量x(10﹣2m)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

    在图中用作图法作弹力F与伸长量x的关系图,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

    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     N;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模型法   B.等效替代法   C.逆向思维法   D.极限思维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组同学制订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且组装完成,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下列对此组同学操作的判断错误的是    

    A.打点计时器不应该固定在长木板的最右端,而应该固定在靠近定滑轮的那端,即左端

    B.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C.实验中不应该将长木板水平放置,应该在右端垫起合适的高度

    D.小车初始位置不应该离打点计时器太远,而应该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

    (2)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沙和沙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图线如图2,该图线不通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    

    (3)某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3所示,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打点1时小车的速度是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4 题
  1. 以速度为v0=10m/s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第2s末关闭发动机,以后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9m/s,试求:

    (1)汽车作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2)汽车在10s内的位移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取sin37°=0.6,cos37°=0.8,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物体乙的质量m2=4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它受到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上的25N的拉力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g取10m/s2,(已知sin 53°=0.8,cos 53°=0.6)问:

    (1)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等于多少?

    (2)当拉力改为沿水平方向50N时,2s内物体的位移多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物体A的质量M=1kg,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平板车B的质量为m=0.5kg、长L=1m,某时刻A以vo=4m/s向右的初速度滑上木板B的上表面,在A滑上B的同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忽略物体A的大小,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重力加速度g=10m/s,试求:

    (1)若F=5N,在施加给B的瞬间,物体A和小车B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

    (2)若F=5N,物体A在小车上运动时相对小车滑行的最大距离时多大?

    (3)如果要使A不至于从B的右端滑落,拉力F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