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名句名篇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休 (qì)   而不舍(qiè)    见(piē)     惴惴不安(zhuì)

    B.木(nán)  谬(bó)       茫(miǎo)    骗(kuāng)

    C.阴(mái)  (bīn)彬有礼     虚(xuán)   梁(jǐ)

    D.(xī )沥   (qióng)楼玉宇  痍( chuāng) (hé)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妙手偶得       无边无银       恹恹欲睡  黯然失色

    B.揠苗助长       纵横绝荡       浮想联翩  红装素裹

    C.死心蹋地       温文而雅       未雨绸谬  孤陋寡闻

    D.地大物博       不屑置辩       光彩熠熠  洋洋大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B.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发挥好坏的关键。

    C.我们全校的学生将来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D.通过这次测验,使我们明白了学习要精益求精的道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没有冬的肃杀,我们感受不到春的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我们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实,我们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②我几乎爱上了冬季。③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④不为别的只因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⑤岁月更迭,四季交替。

    A.②④③⑤①    B.⑤②④①③

    C.③②⑤④①    D.④⑤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加横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同学面对老师说:“学生才疏学浅,老师过誉了。”

    B.静静的小山村在月光中若有若无

    C.他不听老师和家长亲人的真诚劝告,死心塌地要和那些流氓一起鬼混。

    D.这些故事或许已经支离破碎,或许已经面目全非,但它们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孔乙己》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节选自《鲁迅全集》。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共有诗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D.王安石,字介甫,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找出作品作家朝代有误的一项:(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俄国诗人

    B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清代散文集

    C.《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北宋文学家

    D 《白杨礼赞》         矛盾   现代作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面《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孙悟空——大闹天宫

    B.刘备——桃园三结义

    C.诸葛亮——空城计

    D.林冲——醉打蒋门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

    (1)写出古诗的上句: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是:“                           。”

    (3)于谦的《咏煤炭》中表现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的丹心的诗句是       

    (4)李煜的《相见欢》中表明诗人离愁之苦的句子是      

    (5)长风破浪会有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探究性学习。

    神话是人类童年的产物。它展现了人类祖先对宇宙奥秘的大胆猜测和理解,以及人对自身“命运”的执著追求。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中吸取丰富营养。

    1.请写出你所知道的神话故事二个:

                    

                   

    2.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说说《愚公移山》这篇寓言的主题属于神话的哪种类型?(   )

    A.创世神话     B.征服自然神话

    C.部族战争神话  D.文化起源神话

    3.有人认为愚公的行为太愚蠢了。你是如何看这个问题的?请说说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诗歌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之景?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秋水至(      )

    (2)不牛马(      )

    (3)望洋向若(     )

    (4)不见水(      )

    2.选出与“以为莫己若者”中的“若”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望洋向若而叹       B.曾不若孀妻弱子

    C.若毒之乎          D.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3.河伯见了北海为何“望洋向若而叹”?(用文中语句回答)

    4.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5.请写出本文中隐含的两个成语   

    6.读完这则寓言后,你有何启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想和做》选段,完成下题。

    ①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②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 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③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段②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        等论证方法。

    A.道理论证   B.比喻论证

    C.对比论证   D.逐层深入论证

    3.作者在选段②中举游泳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4.选段②中“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中的“道理”能不能算真正的道理?为什么?

    5.“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这段文字论述语言很严密,简单说说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不能去掉的理由。

    光靠观察鱼类和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

    ①“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

    ②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我们歌颂黄河,赞美黄河,岂能容忍有人这样“攻击”她!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朋友的这番话有一定道理。这难听的话刺到了我们的痛处。

    ③黄土高原曾经郁郁葱葱,黄河的水也曾经清澈碧绿。随着“坎坎”的伐木声,河畔的森林植被越来越少,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黄,“一石水而六斗泥”,河改名叫黄河。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近5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表层土有0.2~0.7厘米厚。若筑起高和宽均为1米的土堤,至少可以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长期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④水土流失了,每年随之而去的氮、磷、钾约3000万吨,相当于100座年产30万吨化肥厂产量的总和。在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每个劳动力耕种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七倍以上的农田。他们早出晚归,累死累活,即便是苍天保佑,风调雨顺,一亩地才打三四十公斤粮,收二三十公斤油籽。

    ⑤“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浑浊不堪,因此有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之说。黄河的年经流量为423亿立方米,远比世界上的一些大河少,但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8公斤,每年输沙量达16.4亿吨,两项指标均高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黄河的流域面积不及密西西比河的1/4,但年输沙量却是密西西比河的5倍。

    ⑥注入黄河的泥沙使黄河的河床每年增高5~10厘米。在黄河下流的一些地区,河床已高出两岸十多米,成为一条空中“悬河”,真的如李白所说的那样,“黄河之水天上来”。多少年来,这条悬河成为架在人们头上的长剑,历史上曾发生过1500多次大决口。黄河成为一条害河,人们望黄兴叹,谈黄色变。

    ⑦水土流失是世界性危机。世界各国水土流失的发生,无不是植被破坏的结果。

    ⑧据研究,形成一厘米厚的表土,约需100年到400年时间,而若无植被的保护,风雨在短短的几个季度就可把这些沃土冲光。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

    1.为什么说“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2.“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其中“外衣”指的是                           (用原文回答)

    3.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因为                   ,这句俗语现在用来比喻    

    5.简要回答:黄河成为空中“悬河”的原因是什么?各填入一个短语。

    ①直接原因:

    ②间接原因:

    6.“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本文以此句作为结束句,有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写作与表达。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成长路上,有你真好

    题二:面对            ,我流泪了

    要求:(1)上面两题,请任选其一,若选(二)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