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

    D.比例尺甲大于乙

    2.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试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

    B.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

    C.火车站与学校相距300千米,与农业试验区相距750千米

    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增大2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上海市水务局2014年2月22日发布消息,上海长江口水地遭遇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咸潮入侵,对上海长江口陈行水厂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局部地区饮用水的口感已受影响。完成下列各题。

    1.出现咸潮主要与自然因素有关,上海咸潮主要发生的季节是(    )

    A.冬春季            B.夏秋季            C.春夏季            D.秋冬季

    2.下列河口地区出现咸潮机会最多的是(    )

    A.亚马孙河口        B.刚果河口

    C.莱茵河口            D.恒河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中虚线是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b<c,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火山喷发时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

    A.春季       B.冬季     C.秋季        D.夏季

    2.下列关于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终年温和多雨   ②植被具有耐旱特征   ③雨热同期   ④适宜生产柑橘、葡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迎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背风坡

    2.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A.髙山草甸        B.针阔混交林

    C.    高寒荒漠    D.高山针叶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

    A.与经济水平成负相关       

    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          

    D.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

    2.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貌      C.植被         D.土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辐射为0时表示日出和日落。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A.6月20日 多云                        B.6月5日 晴朗

    C.3月22日 多云                        D.3月12日 晴朗

    2.该地可能位于(    )

    A.南沙群岛(105°E左右)

    B.大兴安岭(120°E左右)

    C.祁连山地(100°E左右)

    D.帕米尔高原(73°E左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读甲、乙两河间地形及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M地层岩石性质和形成时代最接近的是(    )

    A.④                B.②                C.③                D.①

    2.若N与④都是岩浆活动的结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与④两者形成时间相同

    B.N与④顶部形成的岩石特点相同

    C.    N岩浆活动比④早                  

    D.N与④下部形成的岩石特点不同

    3.在甲、乙两河间的黄土地上植树造林后,假设该地年降水总量未变,则甲、乙两河年径流量的变化特点是(    )

    A.甲河年径流量增加,乙河年径流量减少

    B.甲河年径流量减少,乙河年径流量增加

    C.甲、乙两河年径流量减少

    D.甲、乙两河年径流量均无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2014年2月4日某地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北海道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电闪雷鸣     B.娇艳似火  C. 晴到多云   D.大雪纷飞

    2.暖湿空气经过较冷的海水表面常形成雾,图中容易发生海雾的是(    )

    A. ①    B.③     C.②      D.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为“某地一处完全淹没在海面下的珊瑚礁体的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该珊瑚礁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             

    B.中部较高,四周较低

    C.礁体南部的坡度较陡              

    D.为淹没在海面下的洼地

    2.图中E、F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    )

    A.5米           B.30米          C.20米         D.15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

    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硬叶林

    2.图示景观②的典型土壤比景观①的典型土壤(    )

    A.土层更加深厚           B.不容易发生沙化

    C.冻结时间更长           D.有机质含量更低

    3.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    )

    A.植被高度变化           B.干、湿度变化

    C.纬度地带分异           D.垂直地带分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性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界。下列甲图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乙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 ④             B.③            C. ②          D.①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大体是一致的

    B.近7千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D.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新疆某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材料一图甲→乙河段流量变化图

    (1)棉田分布区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            ___(2分)

    (2)棉田分布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描述其形成过程。(2分)

    (3)描述甲→乙河段的流量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珊瑚虫生长需要的能量主要靠它们体内与其共生的单细胞藻类虫黄藻提供。虫黄藻的共生和光合作用是珊瑚礁存在的必要条件,然而虫黄藻需要生长在22℃~30℃且有一定盐度的海水中。

    (1)图中A、B、C三海域中有珊瑚礁分布的是________,试分析其他两处没有珊瑚礁分布的原因。(3分)

    (2)下图能反映甲图中P地气候的是________,该气候与美国东南部气候类型相同,但该气候在甲图中的分布面积远小于美国东南部,试从影响气候的诸因素方面对此现象进行解释。(4分)

    (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人口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为什么?(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简述该区域地理位置特征。(3分)

    (2)说出植被带界线东北部和西南部的自然带类型,并分析两侧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7分)

    (3)有人建议在该地区开凿一条运河,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分)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等问题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丹麦及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二: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濒临北海、波罗的海,是欧洲八大经济国之一。丹麦自然资源较贫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进口。丹麦政府积极支持风能发电的研究和开发,技术日臻成熟,风电已占全国发电量的20%。

    材料三: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1) 丹麦及周边地区海岸线曲折、湖泊众多,主要是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1分)

    (2)丹麦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3分)

    (3)丹麦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_______ __;试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5分)

    (4)丹麦拥有众多风能发电站,分析丹麦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的原因。(4分)

    (5)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燃料,学者各有不同看法,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