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综合题 6 题
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

    A. 生物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都与细胞核内的核仁有关

    B. 破坏小鼠浆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小鼠的细胞免疫水平会降低

    C. 胰岛细胞中核孔的数目多于口腔上皮细胞

    D. 肝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盐酸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

    ②经健那绿染液处理,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③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鉴定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

    ④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

    ⑥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⑦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可用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⑧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是育种工作者的育种过程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野生一粒小麦与山羊草能产生杂交后代,属于同一个物种的不同品种

    B. 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 野生二粒小麦为二倍体,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可育配子

    D. 此育种过程所遵循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DNA-RNA的杂交区域中可存在T与A的配对,图甲中的b端对应图乙的左侧。

    B. 由乙丙两图推测,tRNA与氨基酸的结合过程有水产生。

    C. 若DNA模板链上的CCA和GGT分别决定甘氨酸和脯氨酸,则图乙方框内为甘氨酸。

    D. 图甲的状态能发生在蓝藻细胞中,图乙中有三种RNA,图丙圆圈内是一种嘌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小

    B. 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球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

    C.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取样器取样法,样品中肉眼难以分辨类群的小动物可以不做统计

    D.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处在样方边线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A. 利用性外激素等化学信息进行害虫防治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B. 甲种群的部分个体迁入乙种群中,则甲种群的迁出率等于乙种群的迁入率

    C. 某种群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随机分布等数量特征

    D.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外,其余能量以10%-20%的传递效率流向下一营养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下图中甲是叶绿体膜上磷酸转运器及相关生理作用示意图。磷酸转运器是三碳糖磷酸与无机磷酸的反向转运蛋白,它可将三碳糖磷酸转运到叶绿体外,同时按照1:1的反向交换方式将Pi回到叶绿体基质中,在光合作用产物运输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图乙是水稻在夏季晴朗的一天24小时内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00和19:0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突然停止光照,①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

    (2)若合成三碳糖磷酸的速率超过Pi转运进叶绿体的速率,则______________(填“有利于”或“ 不利于”)淀粉和③的合成,其中③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3)通常情况下,脱离卡尔文循环的产物(三碳糖磷酸)可用于合成多种有机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

    (4)据图乙推断,24小时内不能产生图甲中④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若适当增加环境中CO2的浓度,B点将向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5)测得该植物一昼夜O2的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一昼夜的呼吸速率不变,则图中阴影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0mg。出现乙图中C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神经学家研究发现了海兔缩鳃反射的习惯化和敏感化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轻摸海兔的喷水管,鳃很快缩回。

    ②连续多次重复①中的触摸过程,鳃的缩回变慢甚至消失(即为习惯化)。

    ③习惯化后,在头部给予重击,并同时轻摸喷水管,鳃非常迅速缩回(称为敏感化)。

    下图表示海兔缩鳃反射的神经调节模式及短期敏感化前后有关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生理变化。

    ⑴ 图中最简单的反射弧含有________种神经元,此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

    ⑵ 为研究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受刺激部位膜内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表中①和②代表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填“产生”或“不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_________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

    ⑶ 据图分析,习惯化后,当海兔头部受到重击后,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5-HT,这种信号分子与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上的__________结合后,能使突触后膜K+______受阻,因此,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构成的突触中,突触前膜兴奋后,恢复静息电位变慢,使Ca2+________增加,进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出现敏感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人类第7号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相互易位(如图甲所示,正常及易位后的7号、9号染色体分别用A、A+、B、B-表示),但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并未发生变化,第9号染色体上的R片段异常会造成流产、痴呆等疾病。若个体的体细胞中有三份R片段,表现为痴呆病;若只有一份R片段,则导致早期胚胎流产。乙图表示因发生第7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的系谱图,已知I—2、II—4均为甲图所示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II—3染色体正常。请据图回答。

    (1)个体Ⅰ-2的7或9号染色体上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2)乙图中,个体II—4产生的配子中,7和9号染色体的组合类型有______种,个体Ⅲ—6的7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的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

    (3)若Ⅲ—8为存活个体,则其染色体异常的概率是_______。II—3 和II—4再生一个染色体正常孩子的几率为___________。

    (4)已知7号染色体上有一基因M,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对应的DNA序列如图丙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正常情况下,其转录时的模板位是_______链。若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G,其对应的密码子将变为_______。

    (5)为避免生出患遗传病的孩子,建议婚前进行________,妊娠期间进行产前诊断,利用对羊水中胎儿细胞的_____检查可避免生出染色体异常患儿,通过________可避免基因异常个体出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及引入某害虫的天敌后通过调查构建的模型。请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的成分_______。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限的。

    (4)上图乙模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 ”概念” 或”数学”),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_________调节。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天敌K值的数据为____。

    (5)碳元素在无机环境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依赖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普遍存在,在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信息传递的作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

    (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此培养基中的成分X除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_______,该培养基从作用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调节pH在________步骤后。

    (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则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运用图A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4 mm3,观察到图中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80个,则1 mL样液中约有酵母菌________个。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________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原理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________染色法。在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前以________比例加入染液,这种鉴定方法的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基通常用__________法灭菌,若无条件,也可用间隙灭菌法。其程序是:第一天,将培养基在100 ℃下维持30 min,然后在36~37 ℃下放置24 h;之后重复前面的操作2-3次。请分析:

    ①培养基在100 ℃下维持30 min的目的是______。

    ②在36~37 ℃下放置24 h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③怎样证明间隙灭菌法的效果?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科研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干扰素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技术流程如图,分析回答

    ⑴步骤①的技术名称_________。

    ⑵将基因导入ES细胞而不是上皮细胞是因为____________。

    ⑶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因表达载体。之前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可以从图2的ABCD四种单链DNA片断中选取_______作为引物。对干扰素基因片断和质粒进行酶切时,可选用限制酶的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⑷将步骤③获得的ES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发___________色荧光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为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