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其他题 1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孤贫力学,有远志。太祖①幸西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以为皆善,上怒,令武士拽出之。及还,语太宗曰:“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汝为相也。”

    太宗擢进士,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自荆渚至桂州,水递铺夫数千户,困于邮役,衣食多不给,论奏减其半。

    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冬,改右补阙,加正使。齐贤至官,询知饶、信、虔州土产铜、铁、铅、锡之所,推求前代铸法,取饶州永平监所铸以为定式,岁铸五十万贯,凡用铜八十五万斤,铅三十六万斤,锡十六万斤,诣阙面陈其事,敷奏详确,议者不能夺。

    先是,诸州罪人多锢送阙下,路死者十常五六。齐贤道逢南剑、建昌、虔州所送,索牒视之,率非首犯,悉伸其冤抑。因力言于朝,后凡送囚至京,请委强明吏虑问,不实,则罪及原问官属。自是江南送罪人者为减太半。

    先是,江南诸州小民,居官地者有地房钱,吉州缘江地虽沦没,犹纳勾栏地钱,编木而浮居者名水场钱,皆前代弊政,齐贤悉论免之。

    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既内附,皆放归农。至是,言者以为此辈久在行伍,不乐耕农,乞遣使选充军伍,并其家属送阙下。齐贤上言:“江南义军,例皆良民,横遭黥配,无所逃避。克复之后,便放归农,久被皇风,并皆乐业。若逐户搜索,不无惊扰。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齐贤居使职,勤究民弊,务行宽大,江左人思之不忘。召还,拜枢密直学士,擢右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

    归洛,得裴度午桥庄,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觞咏其间,意甚旷适。薨,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张齐贤传》,有删改)

    【注】①太祖:宋太祖赵匡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内四说称旨            称:赞许    B.太宗擢进士            擢:选拔

    C.时州鞫劫盗,论皆死    论:判罪    D.久被皇风,并皆乐业    被: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齐贤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3分)  (      )

    ①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

    ②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③推求前代铸法,取饶州永平监所铸以为定式

    ④索牒视之,率非首犯,悉伸其冤抑

    ⑤皆前代弊政,齐贤悉论免之

    ⑥齐贤居使职,勤究民弊,务行宽大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齐贤出身贫苦,从小有大志向。宋太祖到西都时凭平民的身份献策,陈述了十项事件,其中四项得到宋太祖的肯定,并把他推荐给宋太宗。

    B.张齐贤为官敢于担当。他担任江南西路转运正使时,了解到饶州、信州等地出产铜、铁等金属。就制定新的铸钱方法,并使别人无话可说。

    C.张齐贤为官关心百姓。各州罪犯大都押送京城,途中常死亡十分之五六,在他的建议下,朝廷采取措施,严格审问,从此江南的犯罪减少大半。

    D.张齐贤为官正直。李氏占据江南时,设立了义军,李氏归附后,这些义军都回乡务农,但有官员要求把他们编人军队,张齐贤上书据理力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诣阙面陈其事,敷奏详确,议者不能夺。(5分)

    (2)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觞咏其间,意甚旷适。(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后宫词(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注】熏笼亦作“燎笼”。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熏笼这种放于卧室甚至床上的家具,可提高夜晚睡眠的质量,把衣被熏香、烤暖。

    1.这两首绝句就题材而言,均属于宫怨诗。两位抒情女主人公一个“卧听南宫清漏长”一个“斜倚熏笼坐到明”,她们无法入睡的原因是否相同?(5分)

    2.两首诗里都出现“熏笼”这种家具,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论语》《孟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5)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当人久观五彩缤纷的颜色,就会眼花缭乱。最终损害视力;久听娓娓动听的音乐,就会嗡嗡耳鸣,最终损害听力。

    B.五四时期有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在今天看来也未必都是理性的,国家衰落了,不一定全是那些祖传典籍惹的祸。

    C.历史,是一个复杂得不能用任何单一方式注解的复合体,任何企图用简单话语归纳历史的做法都是粗暴的和捉襟见肘的。

    D.章子怡最近在“捐款事件”中弄得满城风雨,她除了开腔响应事件外,日前终于透过律师发声明,并在内地报章公布捐款数字详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决定人心向背,决定执政党地位的巩固。

    B.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优化电源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

    C.成都的灾后重建,走出了一条大灾之后以全面科学建设、科学发展的城乡现代化道路,实现了新的社会进步。

    D.尽管面临诸多困难,我们仍要竭力解决输入型通胀与国内物价上涨相叠加的问题,预防国际通胀加剧国内通胀压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________相比之下,规划更具体实用,具有阶段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不断修正、调整,甚至改变。

    ①“人生理想”是一个远大的目标,有时远得让人无法企及

    ②而“人生规划”是一个过程性的目标,是理性的

    ③人们易将它与“人生理想”混淆

    ④“人生规划”一直以来是我们很少谈及却又十分重要的话题

    ⑤而“人生规划”则是一个切近的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

    ⑥“人生理想”是一个结果性的愿景,是感性的

    A.④⑥①⑤②③  B.⑥②③①④⑤  C.①④③⑥⑤②  D.④③①⑤⑥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虚词,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5分)

    围绕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其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差异。对发达国家而言,规避金融风险目标 重要, 如果改革损害了他们在全球金融业的主导地位,那 是不可接受的,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 在不损害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 需要从根本上改革现行全球金融体系。

    答: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照下面诗句中的画线句子,自拟两个描写对象,续写诗的第三、四两节,要求所写的诗句在修辞、句式上与画线句子相同。(6分)

    祖国,我爱你

    ________我爱你乡间的牧笛

    ________是它把五彩的音符撒向八方

    ________我爱你都市的高楼

    ________是它把人们的理想托向太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

    论儒学的复兴

    汤一介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在我国历史上虽说是由儒、道、释三家构成中华文化,但儒学却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斩断。

    因此,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就目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在21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原因,但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学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全方位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得我们得到对自身文化传统有个自我反省的机会。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应该发扬什么和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该吸收什么。因而在长达一百多年中,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这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新的现代儒学必须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儒学。新的现代儒学必是“反本开新”的儒学,“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中国文化必须在传承中更新,这样中国文化才得以真正的“复兴”,而“重新燃起新的火焰”。

    本世纪初,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而言十分重要,它会对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谐”是儒学的中心观念,在我国传统儒学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礼记•礼运》的“大国”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这就是说“和谐”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和而不同”又可以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理据。特别是《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已具有“普遍和谐”的意义,这就是说,“和谐”应该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可以称为“普遍和谐”。所以王夫之说“太和”是“和之致”,“太和”是最完美的“和谐”,如此等等,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

    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格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针对上面说到的三大矛盾,我们认为,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对“新的现代儒学”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而成为新的现代儒学。

    B.新的现代儒学必是“反本开新”的,在传承中更新;“反本”才能“开新”,“燃起新的火焰”。

    C.新的现代儒学应是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

    D.新的现代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新的现代儒学。

    2.下列是“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

    A.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要想在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首先就要使儒学复兴。

    B.由于儒学曾经一直处于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C.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斩断。

    D.以西方哲学为代表的“西学”对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冲击。

    3.对文本分析、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学“大国”“ 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为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B.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虽然受到“西学”的冲击,但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

    C.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当前人类面临的三大矛盾。

    D.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但要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矛盾还需探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辜振甫其人其事

    ①辜振甫,字公亮,1917年1月6日出生,台湾省彰化县人,祖籍福建省惠安县。1940年毕业于台北帝国大学(今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后到日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前身)做财政及工商管理研究。1975年获韩国高丽大学荣誉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11月21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以下称“海基会”)成立,辜振甫当选海基会董事长。1993年4月27日到28日,他代表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了“汪辜会谈”。

    ②辜家是清康熙初年从泉州迁台的,世居台湾鹿港,“鹿港辜家”在台湾家喻户晓。辜振甫生于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成长于中华文化孕育下的家庭,是唱着“教忠教孝的中国京戏”,吟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论语》长大的。50年代以地主的身份参与了土地改革。其间他在台湾“经贸外交”方面,建立了台湾与印尼的直接贸易关系,并为台湾纺织业打开了印尼市场。到了60年代,他成为台湾政商界的重量级人物,受到蒋氏父子的重视。特别是在中日建交前夕,他奉蒋经国之命,携75万美元。赴日秘密游说日本国会议员。他眼见大势已去,将美元原数携回,这使反商情结甚深的蒋经国对他印象十分深刻,曾一度想让他做行政院副院长。1981年国民党第十二届全会上,蒋经国提名他为“中常委”,从此他跻身于国民党党务系统的决策核心。

    ③辜振甫有“台湾经贸大使”“无任所大使”之称,经常以工商团体代表身份参加各种国际经济会议,奔波于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推行“务实外交”不遗余力。为此,李登辉曾颁授他景星勋章。他与日本朝野关系密切,多年来建立的日本政商界的人脉有早期的椎名悦三郎、岸信介、佐藤荣作、福田赳夫等。他与曾任日本首相的小渊惠三关系甚笃。

    ④辜振甫认为,“两岸是一个国家,处于分治状态,而且双方都处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对于两岸谈判,1998年1月6日他称,“假如两岸都了解目前是在追求国家和平统一的过程中,那么两岸之间就没有什么不能谈的。”

    ⑤辜振甫六七岁起就与京戏结缘,他的父亲辜显荣十分爱好京戏。早年辜家院子里有演京戏的戏院,他从小就耳濡目染。辜振甫曾到北平、上海、香港拜师学戏,曾拜余叔言为师。他认为,在他的戏曲人生中,最值得他回忆也是影响他最深的,则是他20岁左右在北平的那一段日子。“谭派”鼻祖谭鑫培的孙子谭富英的戏及李宝春的父亲李少春的戏,他听得不亦乐乎。还有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以及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等的戏,他也都看过。他不仅是戏迷,还是票友,登台演出过《李陵碑》《洪羊洞》《失空斩》《文昭关》等剧,其中最喜欢的戏是《二进宫》,辜振甫说,他喜欢听、唱悲壮的京戏。他认为,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予以重视、传承。他认为,“中国人的历史都在京剧中,包括忠孝节义,以及中国人做人的方法”。他说,“让大家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多了解,不是很好吗”,“不必分传统、本土、京剧、歌仔戏,都是中国的文化,均应重视、传承”。

    ⑥辜振甫喜怒不形于色,人脉丰沛,但生活严谨。此外,他还擅长油画,懂诗文,喜欢收藏文物。他的祖父辜鸿铭,为前清宿儒。父亲辜显荣,日据时期被封为日本“贵族议员”,但蒋氏父子认为辜显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蒋介石还赐给他八个字“眷怀祖国,独秉孤忠”。辜振甫的妻子严倬云,是福建省福州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是清末文坛名人严复的孙女。她于1949年与辜振甫结婚,育有三子三女。

    (选自《中华工商时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辜振甫任行政院副院长时,被蒋经国提名为“中常委”,身处国民党党务系统的决策核心。

    B.辜振甫在60年代奉蒋经国之命,携75万美元赴日秘密游说日本国会议员,他见大势已去,就将美元原数携回,从此改变了将经国的反商情结。

    C.辜振甫虽然生于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但成长于中华文化孕育下的家庭。他认为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并且相信两岸一定会走向和平统一。

    D.文章写到辜振甫从小就与京戏结缘。并提到他曾到北平、上海、香港拜师学戏,是为了说明辜振甫不仅是戏迷,还是票友,有很深的京戏造诣。

    E.文章说辜振甫是“吟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论语》长大的”,作者这样写不仅为后面写他的爱国情感作铺垫,而且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写辜振甫的?试分点归纳。(6分)

    (3)第⑤段写辜振甫从小就与京戏结缘,到处拜师学戏,还以传主的口吻讲述了最值得他回忆也是影响他最深的一段日子,并引用了传主有代表性的语言。作者这样写有哪些意图?试简要分析。(6分)

    (4)你认为辜振甫先生身上的什么情感特别强烈?试结合文本分析这一情感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并联系现实谈谈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以“底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