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地位”的因素有(  )

    ①圈地运动的推进 ②海外市场的形成 ③垄断组织的出现 ④民主制度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取得的地理大发现的成果有(  )

    ①发现绕过非洲南端的航路 ②到达美洲的沿海地区  ③开通绕过美洲南端的航路 ④完成通往印度的航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  )。

    A.火车机车、水力纺纱机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汽轮                      D.电话机、内燃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

    A.18世纪末的英国             B.19世纪末的美国

    C.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         D.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 殖 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大国的崛起》解说词中写道:“……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 世界霸主,凭借的是它所创造出 来的一种新的制度文明,而这种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进步的潮流,吸引着世界各国争相效仿。”这个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美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 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C.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D.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近代世界市场,具有与早期世界市场不同的特点。以下表述属于工业革命之后近代世界市场的特点有 (  )

    ①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②原先在世界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工业资本让位于商业资本 ③大机器、交通运输、通信和工厂制度成了市场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④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我们从《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  )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  )

    A.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凤凰卫视《腾飞中国》系列节目中展示了下列历史画面。由此可以推断出该节目的主题是 (  )

              

    A.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C.“大跃进”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D.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中国的钢产量大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 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 村

    8.9%

    城 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

    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工业革命的本质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这说明工业革命(   )

    A.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C. 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D. 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   )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C.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对下面图表的解读,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

    ①民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 ②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③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④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矛盾尖锐的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的是(   )

    A. 《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流行歌曲             B. 儿童在东交民巷胡同里玩耍

    C. 主人公去教堂参加新式婚礼               D. 人们通过电视观看《定军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说明宋代和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12分)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是如何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

    (2)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为纠正材料三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