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问(jié)     记(diàn)   胡(tòng)   B.恶(zèng)   琐(xiè)   水(xián)  

    C.哀(dào)    奔(sāng)   取(dì)     D.唐(tuí)     糕(zāo)   髅(k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锁屑   和蔼   烦躁   噩耗    B.仲胀   惧惮   尴尬   呵斥

    C.潦倒   交卸   渴幕   焦灼    D.跋涉   赋闲   狼藉   伎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触目伤怀(心,心中) 人头济济(形容人多)   B.情不能(停止)   猝然昏厥(出乎意料)

    C.情于中(聚集)    犹豫再三(重复三次)   D.识文字(判断)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人下列句中空缺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3分)

    ①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    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

    ②此后,我就更注意     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

    ③这些日子,家中      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物色   搜集   光景           C.物色   收集   情景

    C.查询   收集   光景           D.查询   搜集   情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 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连线,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B.朱自清——《背影》——《朱自清散文全集》

    C.钱钟书——《围城》——小说

    D.余秋雨——《信客》——小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选出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B.通过两个月的实践,终于使他能够熟练地操作机器。

    C.菜园里种着茄子、西瓜、豆角和许多蔬菜。

    D.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13分)

    (1)、                        ,阴阳割昏晓。

    (2)、感时花溅泪,                    

    (3)、               ,死者长已矣。

    (4)、常恐秋节至,                  

    (5)、                            ,山山唯落晖。

    (6)、乡泪客中尽,                     

    (7)、                              ,波撼岳阳城。

    (8)、黄鹤一去不复返,                 

    (9)、                         ,芳草萋萋鹦鹉洲。

    (10)、青山横北郭,                

    (11)、               ,落日故人情。

    (1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依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 否定 想象”的格式造一个句子。(3分)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并非粉笔屑,它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仿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3分)

    中国青年报5月15日电为鼓励广大青少年编创、制作、传播优秀微电影作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动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大赛突出“向上·向善”的活动主题。“向上”即心系祖国、追求梦想,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向善”即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爱岗勤勉、敬业奉献,敬老爱幼、睦亲敦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参赛作品分为微电影成片和微电影项目书两类,获奖者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中央、省市电视台和知名网络媒体进行展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3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       )      (2)未复有能其奇者(       )

    (3)怀民亦未(       )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填空。(计7分,每空1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                      _”。

    (2)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             ____”的语句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共18分)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竞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竞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4分)

                                                         
    2.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6分)

    第③段:                                               

    第⑥段:                                               

                                                        
    3.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4分)                                                     

                                                        
    4.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计17分)

    父亲的雨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1.阅读文中划橫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挨了骂父亲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3分)

    (2)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山塘给“吹胀”了是什么意思?)(3分)

                                                         
    2.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3.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说说你的看法。(4分)

                                                           
    4.你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情节和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55分)两个题目任选一个作文。
    1.有一首小诗写道:只要春天还在,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纵使身陷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请以“只要          还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有位花匠院子里的葡萄藤结了不少又大又甜的葡萄,他高兴极了,很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给邻居。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惕。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就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需要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