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诗歌鉴赏 1 题,字词书写 1 题,其他题 1 题,选择题 3 题,名著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①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

    种名贵的熏香。

    1.2.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3.4.“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hù(______)立   秀qí(______)   狭ài(______)   旁wù(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马者(同饲,喂养)  与常马(等同,一样)   有仙则(命名)

    B.素琴(弹奏)      案牍之形(使……劳累)  之不以其道(驱使)

    C.求其能(怎么)     有千里之能(虽然)     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D.才美不外(看见)   惟吾德(品德高尚)     真不知马也(恐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请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 年轻人对待工作一定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切不可挑三拣四,拈轻怕重。

    B. 突然想起自己喜爱的一本小说,在屋内百寻不见。正要放弃寻找,却妙手偶得一般在书架的一角发现了它。

    C. 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D. 少年时总是讨厌父母的强聒不舍,长大后才明白他们的用心何其良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B. 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禽流感传染的标准之一。

    C. 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

    D. 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确切的一项(    )

    ①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

    ②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

    ③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

    ④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得静极了。

    ⑤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却是各有面目,变化万千,要生动得多的。

    A. ②③⑤④①   B. ③①②⑤④   C. ③④①②⑤   D. ②⑤③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题文)名著阅读

    (1)下列各项对《水浒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由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C.一部《水浒传》,凸显一个“义”字。在众好汉眼里,“义”高于一切:鲁提辖见义勇为,拳打镇关西;宋江、晁盖、柴进、鲁达等人能够在江湖上享有崇高威望,仗义疏财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梁山好汉团结聚义、众志成城亦是梁山大业的重要基础。

    D.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因受高衙内迫害,刺配沧州,在柴进庄上棒打洪教头,怒杀奸贼陆虞侯,上梁山后火并王伦,是一个富有血性、敢闯敢冲、不受羁勒的英雄形象。

    (2)《水浒传》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智取生辰纲》一节, ①  为了将生辰纲安全送达东京而乔装打扮,昼伏夜行,结果在黄泥冈被梁山好汉  ②  等人扮成的枣贩子和 ③  乔装成的卖酒汉子用蒙汗药迷倒,最终押送失败。

    以上文段中画线处涉及的人物应该是① 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词默写填空。

    ①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 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⑤《陋室铭》中描写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初为随州推官,治狱①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②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注释】①狱:案件。②籍:登记。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能尽以输官而          ②号难治__________

    ③去其桎梏而饮         ④食   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之”与“去其桎梏而饮食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持就火炀之    B.虽有千里之能    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
    3.翻译句子。(2分)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2分)

    答: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欧阳公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由此可以看出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源于他既能心怀百姓,又能明辨是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中国人的“忍”

    (1)“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2)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3)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高宗喟叹,原来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真个是“无度不丈夫”;后来却张扬高调,浑然忘记了“忍”字,颇有些“庸人得志”,最后横死吕后之手也就不冤。

    (4)“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着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收获;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事的“忍”字上找到源头。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能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6)一个忍字,两副面孔。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只因他在崇尚忍耐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7)“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8)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比为之事。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选文第三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何作用?

    3.第二段结尾处的“忍受”、“忍耐”两个词语是否重复累赘?为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成长过程中,这每一次美好的遇见总会给你带来种种的收获,满满的欣喜。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