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国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A.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                      B.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

    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中,能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精美的产品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商合办手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发达     B.官营手工业兴盛    C.雇佣关系出现   D.家庭手工业普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B.为欧洲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C.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黄金             D.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香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发生的范围十分广泛       B.科学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灰尘,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三册)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大量出口国际市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极大鼓舞了民族工业的自信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促进工业发展           B.中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      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企业按其性质进行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①继昌隆缫丝厂 ②发昌机器厂 ③天津机器制造局  ④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企业,发展很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百年“张裕”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直接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谷撒地,薯叶黄,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此句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水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1973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增长9.2%。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周恩来调整经济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依据提示,正确的是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多层次,全方位”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之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①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沿海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上海浦东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措施中不仅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的是

    A.断发易服     B.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民主平等的观念   B.人际和谐的观念   C.自由博爱的观念   D.互助互济的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读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          B.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C.通过缓解经济危机来缓和社会矛盾      D.改造美国的经济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B. 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D.加强无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二战”后,苏联建设中出现大量问题的根源在于

    A.农、轻、重比例失调       B.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C.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D.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20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这句话相关的是

    A.《关税贸易总协定》签署    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C.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① 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贸总协定     ④联合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以下标志代表不同的国际组织,中国没有参加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     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        经济试点的报道         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

    (亿)

    上网用户总教

    (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分)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工业化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概括说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特点。(2分)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2分)

    (3)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3分)出现了什么失误?(2分)

    (4)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两种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识别下列图标

    材料三    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发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联系所学的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上述“趋势”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3分)

    (4)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趋势,今天的中国将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3分)

    (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共同体是由哪几个机构合并成立的?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