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3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 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 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

    A.准确反映了英国议会的职权  B.揭示了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C.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D.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点光源发射出来的光束的能量在传播中不是连续分布在越来越大的空间之中,而是由个数有限的、局限在空间各点的能量子所组成,这些能量子……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出来。”这一理论的提出

    A.科学精准地描述宇宙运行规律

    B.颠覆了人们对宏观世界的理解

    C.是为了解决热辐射问题的疑点 

    D.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报告发表于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是基于

    A.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格局

    C.商周地方政治权力的独立性逐渐削减

    D.诸侯所在基层共同体具有政治实体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府户籍登载的主要对象是郡县管理下的交纳赋税的自耕农。官府直接控制下的屯田民、兵士、手工业者等不在其中;私家依附人口、奴婢及流亡人口未纳入官府户籍;寺院僧尼及依附人口也不在户籍中。关于这一时期的户籍登记状况,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封建经济发达,人身自由度增加

    B.自耕农和部分依附人口承担官府赋役负担

    C.中央集权削弱,多种地方力量并存

    D.庄园经济盛行,其实质是自然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欧阳修指出: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这表明北宋时期

    A.封建租佃关系比较发达

    B.佃户源于破产的自耕农

    C.佃户之间产生协作关系

    D.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材料出自近现代某政治文件

    这个政治文件最有可能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C.《中共一大宣言》

    D.《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

    年代

    田赋

    工商税(含盐税、厘金、关税等)

    数额(单位:元)

    百分比

    数额(单位:元)

    百分比

    1842年

    42,293,282

    76

    13,030,589

    24

    1885年

    49,829,423

    48

    53,405,201

    52

    1890年

    51,999,675

    44

    66,323,100

    56

    1903年

    57,269,194

    38

    92,143,422

    62

    1911年

    74,076,073

    27

    202,723,658

    73

    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

    C.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

    D.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统计表

    时间

    进口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

    1872年

    5

    1224.1

    1890年

    108.2

    1556.1

    对上表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西方商品对华输出呈现倾销态势 

    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被西方所瓦解

    C.棉纱进口增加间接抵制棉布进口 

    D.洋务运动对西方侵略有一定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

    C.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 

    D.数量变化一定程度反映了抗日局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人民公社的未来几年做出估计:虽然会因遇到许多困难而“调整公社体制”,采取一些“可能会更实际、更符合地方条件”的措施,但中共“肯定会继坚持公社的方针,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结合人民公社的有关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中情局对人民公社的预估不符合史实

    B.六十年代后公社内部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

    C.三年困难后中共被迫放弃了人民公社体制

    D.1992年深化改革后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一五”计划实施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D.工业化基本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初期

    C.70年代初期   D.80年代末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市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规定在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当年内减少1000万人。这说明

    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违背了一五计划的城镇化建设要求

    C.是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D.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据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下列选项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

    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B.“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C.“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张友伦在《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中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政体的产生和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指联邦政体

    B.欧洲的立法机构至上,没有分权和制衡

    C. 联邦宪法的民主性体现在以议会为中心

    D. “分权与制衡”是联邦宪法的典型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79年,法国共和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赦免巴黎公社参加者,宣布新闻、集会、结社、出版等自由,实行发展教育和保护关税等措施。1884年共和政府进一步修改宪法。规定共和制度永远不动摇,凡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担任总统。这些措施在当时法国(    )

    A.主要针对复辟势力的威胁        B.践行了共和宪法的内容

    C.认可了巴黎公社的正义性        D.确保了共和政体的巩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学者在剖析二战后美国相关政策时,说“欧洲所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复兴计划。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缩小国家间的差别,创建一种欧洲经济的新结构。……只要美国援助是被一项项分给各个国家,只要欧洲仍然是被分为各自独立的国内市场,那么美国经济援助努力就将失败,并且将继续失败。”此观点强调美国应该

    A.为控制欧洲设计复兴新途径  

    B.为实施冷战推行马歇尔计划

    C.为复兴经济推行知识经济模式 

    D.为遏制苏联平等对待欧洲盟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职能,由防范军事威胁为主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路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A.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B.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制约着强权政治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D.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人根据英国海关记录整理出下表,从表中信息可知英国

    18世纪主要年份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情况表

    年份

    1700

    1714

    1737

    1751

    1774

    1783

    1800

    吨位(单位:万吨)

    32

    44

    50

    52.5

    84

    96

    192

    A.海上贸易突飞猛进          B.成为“世界工厂”

    C.已经掌控世界市场          D.自由经济政策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自西汉始,便将礼教炳常奉为立法、司法的指导思想,“明礼以导民”、“德主刑辅”、“明刑弼教”是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原则。并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出发,将孝移作忠,将父权延伸为君权,从而将维系血缘家庭的伦理道德同维护君主政权和社会秩序的国家法律彼此相通。家庭伦理与法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我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宗法家族和君主专制社会,这种传统社会不断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法律自我发展的张力匮乏,法律成为伦理道德体系和行政命今的附庸。

    ——摘编自张历凭《中闯古代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材料二  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法即是刑,是镇压手段,是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的工具,而忽略对个体权利的追求。君主始终掌握最高立法权,皇帝诏赦往往直接成为法律,皇帝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形成了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统一适用的法律体系,这在西方封建时代是不曾有过的。在西方,以古希腊、罗马法为代表,在起源时就被看作社会关系的调节者。是一种确立权利义务的准则和保障权利义务的手段。尤其在古罗马法中已包括了大量的私法规定和私法学说。而古雅典法律,则根据民主原列,规定凡是多数公民要求做的,政府必须去做,多数公民反对的,政府就不能去做。

    ——摘编自杨明霞《古代中国与西欧法起源的法律价值观之比较研究》

    材料三  古代中国和西方都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但是,不同的是,中国的道德后来发展成了君臣分离、自上而下的“民本”;而西方的道德后来则发展成了君权源自臣民、自下而上的“民主”。正是由于“道德”不同的内核,中国“亲亲尊尊”的道德观,使法律一直是政治统治的一种工具,而且还是次要的工具,而西方后世学者将“道德”与平等自由和民主等“价值”联系了起来;当法治与个人主义“价值理想”联系起来之后,西方近现代“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才得以产生。

    ——摘编自徐爱国:《古代中西方法律工具论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不同,这种差异对后世造成了怎样不同的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这其中有科技因素、市场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第一个“低价获取”指户籍制度把农民强制性限制在农村,以此为企业和城市发展获得了廉价农村劳动力。第二个“低价获取”是地方政府多年来都是压低土地价格来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及地产商发展创造条件,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但也使收入差距拉大。用低价的土地和低价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牺牲”就是环境的牺牲,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复的破坏。

    ——摘编自财经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城市化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做出简要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就近现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方面的问题简要提出你的建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国际关系,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政治秩序。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以经济实力为支撑的朝贡制度明显会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落。顺治、康熙、乾隆朝的“恩威并施”、“怀德为上”的方针到嘉道时期演变为“羁縻防范”、“不开边衅”和“不失国体”,经济上的炫耀所剩无几。此时朝贡关系已经不再是经济关系,而转化为政治举措,是一种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外关系。这其间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国力趋于衰落相关,一方面也与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密切相连。清廷将西洋国家从朝贡范围内逐渐剔除,转而对这些国家采取严加防范的政策……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至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宣布放弃对朝鲜的保护,这一体系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体系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体系形成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不同的经济模式有不同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英模式,即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它起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完善和发展。其实质是为维护资本利益、适应资本扩大积累、无限扩张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该模式属于有政府调节的市场经济模式,它强调个人和企业自由创业、自由发展、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任凭私人利益在微观运行中自行调节,推崇利润至上的企业经营目标。在这些国家中,政府虽然有对市场干预的政策,但自由放任的思潮却有强大势力。

    材料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特别强调,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扶贫”是非常成功的。但同时他也指出,伴随贫困的下降,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在加剧,而且中产阶级的真实年收入在不断下降,他以美国作为反例,“这使得美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充满穷人的富国。”

    资料1:2002-2006年,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从3786亿元增长到12242亿元,年均增长34.1%;上缴税金从6794亿元上升到13937亿元,年均增长19.7%。

    资料2:1998-2005年,大型国有企业的年均利润和年均上缴税金增长分别为30%和20.1%;城镇单位劳动报酬、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长分别为9.9%、8.7%和4.6%。

    材料三  “华盛顿共识”是一个深刻影响过去十几年的世界形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重要术语。它一般包括三大内容:“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拉丁美洲国家就成为“华盛顿共识”的试验场,在西方一些国家和多边国际经济组织的压力下,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都进行了所谓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贸易自由化以及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但不幸沦为重灾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模式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差异。

    (2)材料二中斯蒂格利茨的谈话,实际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怎样的问题?为了论证他观点的正确性,你主要选择资料1还是资料2作为证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模式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