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实验题 2 题,计算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紧靠着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间接触面光滑.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物体A恰好不离开地面,则关于A、B两物体的受力个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4个力,B受4个力

    B.A受4个力,B受3个力

    C.A受3个力,B受3个力

    D.A受3个力,B受4个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此力的方向始终未变),在此过程中其余各力均不变.那么,图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狗拉雪橇沿位于水平面内的圆弧形道路匀速行驶,以下给出的四个关于雪橇受到的牵引力F及摩擦力f的示意图(图中O为圆心)中正确的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的飞行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假设嫦娥三号在环月段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则(  )

    A.若已知嫦娥三号环月段圆轨道的半径、运动周期和引力常量,则可算出月球的密度

    B.嫦娥三号由环月段圆轨道变轨进入环月段椭圆轨道时,应让发动机点火使其加速

    C.嫦娥三号在环月段椭圆轨道上P点的速度大于Q点的速度

    D.嫦娥三号在动力下降阶段,其引力势能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我国蹦床队组建时间不长,但已经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假如运动员从某一高处下落到蹦床后又被弹回到原来的高度,其整个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其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则根据此图象可知运动员(   )

    A.在t1 -t2时间内所受合力逐渐增大

    B.在t2时刻处于平衡位置

    C.在t3时刻处于平衡状态

    D.在t4时刻所受的弹力最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的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是20V,b点的电势是24V,d点的电势是4V。如图,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

    A. 4V  B. 8V   C. 12V   D. 24V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一带正电的小球,系于长为L的不可伸长的轻线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为O点,它们处在匀强电场中,电场的方向水平向右,场强的大小为E.已知电场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现先把小球拉到图中的P1处,使轻线伸直,并与场强方向平行,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已知小球在经过最低点的瞬间,因受线的拉力作用,其速度的竖直分量突变为零,水平分量没有变化,(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到达与P1点等高的P2点时线上张力T为 (  )

    A.2mg   B.3mg   C.4mg   D.5m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C倾角为θ,质量均为m的两物块A、B一起以某一初速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物块A上表面是水平的,则在该减速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B.物块B受到A的支持力做负功

    C.两物块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cosθ

    D.物块B的机械能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牛顿时代的科学家们围绕万有引力的研究,经历了大量曲折顽强而又闪烁智慧的科学实践。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中,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开普勒研究了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B.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首次在实验室中比较准确地得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D.根据天王星的观测资料,哈雷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海王星的轨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高速运动的α粒子(为氦核)被位于O点的重原子核散射,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轨迹,M、N和Q为轨迹上的三点,N点离核最近,Q点比M点离核更远,则(  )

    A.α粒子在M点的速率比在Q点的大

    B.三点中,α粒子在N点的电势能最大

    C.在重核产生的电场中,M点的电势比Q点的低

    D.α粒子从M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对它做的总功为正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在物体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B.斜面体的机械能不变

    C.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垂直于接触面,不对物体做功

    D.物体和斜面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

    A.当F < 2μmg 时,A、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F =时,A的加速度为

    C.当F>3 μmg 时,A相对B滑动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6分,每空2分)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中,请作出F-L图线.

    (2)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cm,劲度系数

    k=______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9分,每空3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小物块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光滑水平桌面滑行,之后平抛落至水平地面上,落点记为M1;

    (2)在钉子上分别套上2条、3条、4条……同样的橡皮筋,使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重复步骤(1),小物块落点分别记为M2、M3、M4……;

    (3)测量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①为求出小物块从桌面抛出时的动能,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      

    (填正确答案标号,g已知)。

    A.小物块的质量m

    B.橡皮筋的原长x

    C.橡皮筋的伸长量Δx

    D.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E.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L

    ②将几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物块做功分别记为W1、W2、W3、……,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分别记为L1、L2、L3、……。若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则应以W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作图,才能得到一条直线。

    ③如果小物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不能忽略,则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3 题
  1. (10分)如图所示,一固定的足够长的粗糙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一个质量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在F=10 N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取.试求:

    (1)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运动的加速度

    (2)若力F作用1.2 s后撤去,物体在上滑过程中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如图所示,轨道ABC被竖直地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距离水平地面高H=0.75 m,C距离水平地面高h=0.45 m,一质量m=0.10 kg的小物块自A点从静止开始下滑,从C点以水平速度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D点。现测得C、D两点的水平距离为L=0.60m。不计空气阻力,取 g=10 m/s2。求;

    (1)小物块从C点运动到D点经历的时间;

    (2)小物块从C点飞出时速度的大小;

    (3)小物块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圆形轨道BCDG位于竖直平面内,轨道半径为R,下端与水平绝缘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整个轨道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现有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水平轨道上,滑块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mg,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若滑块从水平轨道上距离B点为s=3R的A点由静止释放,求滑块到达与圆心O等高的C点时的速度大小;

    (2)在(1)的情况下,求滑块到达C点时对轨道的作用力大小;

    (3)改变s的大小,使滑块恰好始终沿轨道滑行,且从G点飞出轨道,求滑块在圆轨道上滑行过程中的最小速度大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