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选择题 5 题,其他题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吟诵的前世今生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吟诵的方式,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形式则是依照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法。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给学生。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诗词多吟而文赋多诵。在古代,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因此,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吟诵,几乎没有关于吟诵的专门论述。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也有偏差。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一般为三年义务教育制,所以一些农民也会吟诵。乡镇以上的地方,妇女也多可读家馆。文盲率窜升,乃近代以后之事,实是新学堂勃兴之后,师资不继、私塾消亡所造成的恶果。吟诵是完全口传心授,纯粹的口头非物质文化。因此吟诵也无定调,也无曲谱。流派纷呈,其吟诵调也有雅俗乐之别。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不仅华人吟诵,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很多国家中,吟诵汉诗的传统也一直流传不衰。但是,作为吟诵之根,远为丰厚璀璨的中华吟诵却几乎没有了传承!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吟诵首次受到打击。民国建立,新学堂勃兴,私塾进一步消亡。抗日战争私塾再遭灭顶。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随话剧进入中国,其后汉语朗诵遂定型,并取代吟诵。20年代赵元任先生首次研究吟诵,并录唱片。1934年、1948年唐文治先生两次录制唱片,发行海内外。1946年北大中文系应命召集几十位著名学者开会研讨,一致开出“吟诵”药方。建国以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但很多著名学者都曾撰文提倡吟诵,如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等等,80年代许多领导和学者都曾大声疾呼恢复吟诵,惜未有实效。1997年,陈少松先生著《古诗词史吟诵研究》,并附吟诵录音光盘。此后陆续有零星论文、调研报告等。2008年,常州吟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以来,许多前辈学者都曾为光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而身体力行。然逝者如斯,吟诵终于还是濒临失传的边缘。今世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年龄基本上都在80岁以上,由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最后一代学会了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他们的学生和儿女。能否在这段时间内把传统吟诵系统地保留下来,对今后吟诵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华读书报》2009年12月11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吟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学习汉语诗文传统高效的方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B、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汉语古诗文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汉语诗词文赋的活态。

    C、吟诵的形式依据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的格律,吟诵的传承主要依靠私塾和官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口传心授。

    D、在古代,凡诗文皆可吟诵,凡文人皆会吟诵,历代的歌诗在不能歌之后,只有用吟诵之法传承。

    2.下列不属于吟诵“濒临失传”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科举制的废除,新学堂的兴起,抗日战争的爆发,私塾由困境走向消亡。

    B、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进入中国,汉语朗诵定型并取代吟诵。

    C、近现代,虽有不少著名学者大力提倡、研究吟诵,但只有零星的论文和调研报告。

    D、建国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学生和儿女。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吟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

    B、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吟诵的专家和论著,却有很多吟诵的名家。

    C、吟诵在古代,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而且一些农民和妇女也会吟诵。

    D、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有偏差,其实,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文盲率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翻  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着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见后文与“翻浆”无关,这是文章的一处败笔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壁  滩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文中对司机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与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对司机的刻画,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先锋派小说的荒诞性特点。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见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2.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析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段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宋书·羊欣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欣少靖默,无竞于人                 竞:争斗

    B、病自免,屏居里巷                   屏:隐退

    C、弟徽被遇于高祖                     遇:对待

    D、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             诣:去、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献之书裙数幅而去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不以高卑见色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殿中礼乐所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转在义兴,非其好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羊欣在十二岁时就得到王献之的赏识,王献之在羊欣睡觉的时候,在羊欣的新绢裙上写了几幅字,羊欣的书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B、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羊欣给他写字,羊欣坚决推辞,因而被贬为军府舍人,但羊欣却能泰然对之。

    C、羊欣多次被征召为官,但他却无意于仕途,或辞不就命,或称病自免,即便在任,也常以山水为娱。

    D、羊欣平常喜欢黄老之学,经常抄写黄老典籍,即使生病也不吃药,但他却精通医术,还撰写了十卷《药方》。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爱珍奇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的《过秦论》

    (2)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6)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7)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地壳/子弹壳      当家/螳臂当车      吭声/引吭高歌

    B、刹车/一刹那      命脉/含情脉脉      血泊/淡泊明志

    C、煞尾/煞风景      粮囤/囤积居奇      遂愿/半身不遂

    D、倾轧/轧花机      宁愿/息事宁人      奢靡/靡靡之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踌躇      寒暄      国粹      恰如其份

    B、取缔      云宵      针灸      荒诞不经

    C、怄气      磕头      车蓬      没精打采

    D、驰骋      自诩      迢远      俯首帖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文化遗产继承问题上,复古主义者吵吵嚷嚷,“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队伍内部也颇多分歧,针对这些,鲁迅先生写出了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B、在封建卫道者眼中,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是一个身无长物的“不肖”“无能”的纨绔子弟。

    C、《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而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的灵活运用,使它成为了形象清新、脍炙人口的名篇。

    D、父爱应该受一定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而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这份“春风送岗位”活动宣传材料提醒外出务工人员要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设的就业服务机构求职,以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D、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作品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春天到野外踏青,除了可以_______外,还可以___________。那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清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缭绕的雾气,_________,一下子变得清晰明媚起来,__________不由使人想到“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的诗句。

    ①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          ②感觉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

    ③在迷蒙的烟雾中亭亭玉立      ④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

    ⑤点染胭脂的春桃              ⑥桃花的笑脸

    A、①②④③⑤⑥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①②④③⑥⑤    D、 ②①④③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请你认真阅读下面文段,仿照前面的店名,结合上下文,为后面的小店分别取一个店名,要求:符合该店特点,生动形象,又能很快被大家记住。(3分)

    成都某茶坊,在大门上方悬挂一大牌匾,上书龙飞凤舞的“圆茗缘”三字,既有前世今生的厚重,又有一见钟情的命中注定。

    学校后门不远有家理发店,小老板是个光头,为人风趣,居然给理发店取了个“ ”的名字,店名与他的形象真是绝配。

    楼下新开了一家舞蹈学习班,店名特别猛,叫“ ”。

    一家卖卤品的小铺,取名叫“ ”,展示了店家对古典名著的研究以及对自己的卤制品的自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以下是从某中学生的作文中摘录的片断,它可以代表近几年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请评论这种语言现象。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少于60字。(5分)

    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是“偶”非常“稀饭”的。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FC……昨晚,我的JJ带着她的青蛙B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JJ的BF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真是好BT啊,7456……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根据下面材料和要求作文:

    “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概念,一个木桶的容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其他的木板即使长出许多也没有价值,要增加木桶的容量,就必须加长这块最短的木板。

    要求:从这个理论中得到什么启示?联想自己、周围人或社会上的事物,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