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书写 1 题,名句名篇 2 题,选择题 3 题,其他题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书写 共 1 题
  1. 请从下面句子中提炼两个成语用楷体字写在田字格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2 题
  1. 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通过多读好书,于和煦__散文中感受温馨,于热辣杂文中感受ruì___智,于爽朗诗歌中感受浪漫,于善变戏剧中感受丰富.——选自黄争荣《读书养气》

    ②青青树阴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如lǚ___的音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和倔__强,听出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选自范君问《陋室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诗文默写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两首》)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5)古代仁人志士都有超越个人忧乐的博大襟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担当,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襟怀和担当。

    (6)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毕业在即,请你给你的好友在留言册上赠言连续性的具有勉励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面对小区保安的盘问,作案后的小偷义愤填膺,反应相当激烈,然而,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束手就擒。

    B. 第一回合取胜后,丁辉同学没有自满,决心卷土重来,拿下第二回合,直到夺取最后的胜利。

    C. “成乐高铁”一旦开通,那么在乐山,水运的顺畅与高铁的快捷相得益彰,这将大大提升乐山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D. 在激烈的辩论场上,正方第四辩表现出色,屡次在关键时刻妙手回春,扭转局面,为本队的获胜作出了主要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张家界天门山中学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B. 在教育部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C. 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D. 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活动,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

    B. 各种非法添加剂仍在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环节屡禁不止。客气地说,是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不客气地说,是缺德。

    C. 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 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将备选的三个短语分别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括号内,使表达准确连贯。(只填序号)

    王蒙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还是写小说更文学,更想象,更自由,更留下了创造、理解、发挥,更真实的虚构,更鲜明的直观,还有懂与不懂、(   )、(   )、(    )的空间。

    ①五体投地与气急败坏

    ②竖大拇指与评头论足

    ③看得下去与看不下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①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②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驾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我却好见。”

    (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1)根据提示,选择填空。

    ①“受他降伏”指的是(_______)。

    A.二将军宫门镇鬼  B. 小圣施威降大圣   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②“与我助战”说的是在祭赛国,七圣帮助悟空、八戒打死了万圣龙王和_______,并帮助祭赛国王收回了佛宝。

    A.黑河妖   B.黄狮精   C.九头虫

    (2)根据两段文字,分析悟空这一形象前后各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中阶段推荐的名著阅读书目中,对你影响较大的还有《_____________》,它教会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虞美人· 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写“愁”,与李清照《武陵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海棠红近绿栏杆”,从情与景关系而言,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__________)  (2) 方磨铁杵 (____________)

    (3)始一反焉(__________) (4)媪自言姓武(___________)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C.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D.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____________。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甲】

    世上最温暖的花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 年第3 期

    【乙】

    棉花!棉花!

    ①什么样的词,无论如何也没法大声念出来?

    ②是棉花。

    ③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

    ……

    ④母亲和几位阿姨各占据被子的一边,专心致志地忙活着,银针闪烁,长线飘飘,她们看上去强壮、结实、胯骨宽大,头发和乳房却日渐干枯荒芜,这是无尽的生育和劳累所致。缝被子时,她们把身子低伏下去低伏下去,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

    ⑤人们热情歌颂这世界的山川河流、名花异草,高声赞美这个世界的飞扬、伟岸和多姿多彩,可有谁会注意到它的底座——棉花?正是棉花给予这世界广大的慈悲、安宁和贴心贴肺的温暖,但没有人会常常想起它,偶尔一次在逆境的寒风中裹紧棉袄拥一拥被子想起了棉花,也没法大声赞美放歌抒情,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

    ——摘自《散文》2006 年第2 期

    1.思考文题:①甲文文题“世上最温暖的花”有何含义?②乙文文题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感叹号?

    2.理解词义: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甲文第④段加点词语“有了着落”含义的理解。

    3.赏析语句:甲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做点赏析。

    4.分析结构:虽然乙文中间删减了几个段落,但仍能看出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请具体说明。

    5.探究写法:作为抒情散文,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请说说两文中的“棉花”分别象征了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担当是一种责任。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①  。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由此可见, ② 

    担当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 君子的担当。

    B. 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

    C.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D.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2.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

    ②在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怀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根据文意,在文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全》播出,节目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节目中那些年轻的面孔对于成语的捻熟运用,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印象,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

    3.根据划线句子仿写。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

    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 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黄永武《拥有与享有》一文中说:“前人说过'穷搜千卷,不如融会一得,,必须内心有所融会,自生新意,改变‘以书读书’,为‘以我读书’,才算做了书的主人读书如此,求知、成长何尝不是呢?

    请你以“自生新意的时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