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null 12 题,单选题 2 题,实验题 3 题,解答题 5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12 题
  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 速率   B. 时间   C. 路程   D. 位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杭宁高速公路上,分别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的数字的意思是(   )

    A. 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

    B. 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

    C. 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

    D. 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得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加速度不变(不为零),速度不变

    C. 加速度减小,但速度有可能在增加

    D. 加速度的方向总跟速度的方向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己知3个分力的大小依次为6N、7N、9N,则这3个分力的合力大小不可能是(   )

    A. 0N   B. 1N   C. 5N   D. 28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倾角为a的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档板挡住如图所示,处于静止.则球对斜面压力大小是(   )

    A. mgcosa   B. mgtana   C. mg/cosa   D. mg/sin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个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方向沿x轴正方向,经过2s后,末速度大小为10m/s,方向与前反向,则在上述2s内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0,10m/s   B. 10m/s2,0   C. −10m/s2,0   D. −10m/s2,10m/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若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是v,则当物体下滑到斜面的中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用图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刻度为零的地方,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c的地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碰直尺.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握住直尺,结果乙同学握住直尺的刻度为b,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已知一个力F=100N,把它分解为两个力,已知其中一个分力F1与F的夹角为30∘,则另一个分力F2的值可能为(   )

    A. 50N   B. N   C. N   D. 25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第3s内和第4s内速度方向相反

    B. 第3s内和第4s内加速度方向相反

    C. 前4s内路程为3m

    D. 前4s内平均大小为0.75m/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某一高度相隔1s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它们在空中任一时刻(   )

    A. 甲、乙两球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B. 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C.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不变

    D.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越来越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当速度达到v时,物体立即改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a2.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分别为s1,t1和s2,t2.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 题
  1. 如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直线散步的位移一时间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这1h(小时)内,A熊的平均速度较大

    B. 在t=10.0mi时刻,B熊的速度较大

    C. A熊的速度总是沿着一个方向

    D. B熊的速度总是沿着一个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一种“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快门从打开到关闭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估测相机的曝光时间,有位同学提出了下述实验方案:他从墙面上A点的正上方与A相距H=1.5m处,使一个小石子自由落下,在小石子下落通过A点后,按动快门,对小石子照相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由于小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CD.己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约为6cm,从这些信息估算该相机的曝光时间最近于(   )

    A. 0.5s   B. 0.06s   C. 0.02s   D. 0.008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3 题
  1.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有位同学做了一系列步骤,其中的两个步骤是这样做的: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 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与两个弹簧秤的读数;

    (2)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线沿原来的方向(即两个弹簧同时拉时橡皮条伸长的方向)拉橡皮条,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 ′和细线的方向; 以上两个步骤中均有疏漏或错误,分别是:

    在(1)中__________________;

    在(2)中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某同学按正确的操作,得出的实验记录,O为橡皮节点的位置,F1、F2的方向分别沿O A、O B的连线方向.

    用力的图示求出F1、F2的合力F =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在原题上作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     s。

    (2)图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1、2、3、4为依次选中的计数点(各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在打出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同学在探究某根弹簧的伸长量x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时,得出一系列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作图如下,则:弹簧的劲度系数是______N/ m,当弹簧受F= 800 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为______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5 题
  1. 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t = 0时刻汽车速度为12m/s,从0时刻开始汽车以加速度大小为3m/s2加速行驶,问

    (1)汽车5s末速度多大?

    (2)汽车前5s内位移多大?

    (3)汽车第4s内位移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质量为4.6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用大小为10N、与水平方向成370角的力向斜上方推它,恰好使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sin370=0.6,cos370=0.8,g=10N/kg)

    (1)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玩具遥控飞行器.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竖直上升.已知飞行器加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飞行器上升3s末由于遥控器出现故障,失去升力开始做竖直上抛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1)飞行器3s末速度多大?

    (2)飞行器3s内加速上升的位移多大?

    (3)飞行器从遥控器出现故障开始,经过多长时间落回地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用两根绳子AC和BC吊起一重物,重物静止,两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所示,已知G=200N,已知sin370=0.6,cos370=0.8,求:

    (1)绳AC拉力多大?

    (2)绳BC拉力多大?

    (3)若两根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且均为210N,若想绳子不断,则所加重物的最大重力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A、B两位同学在某游览区的同一个站点分乘甲、乙两辆车去不同的景点游玩.A乘坐的甲车先出发,当后出发的乙车已经以速度v0匀速行驶时,乙车上的B同学发现自己和A同学互相错拿了双方外型相同的旅行包,在B正欲与A联系时,看到了因途中停车的甲车恰在同一条路上的前方离乙车x处向前启动,于是打算与A相遇时交换旅行包.若甲车启动后先以加速度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待速度达到v0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假定出发站点和两景点站都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出发站点离两景点都足够远,两车只要相遇两位同学就可以交换旅行包.己知,请你分析两位同学在途中能否交换旅行包?(车身长度不考虑)

    某同学是这样分析的:设甲车启动后经时间两车相距Δx,则:

    只有当时, 此时两车才可能相遇.但,所以两位同学在途中不能交换旅行包.你觉得他的分析是否正确?如认为是正确的,求出两车相距的最近距离;若认为是不正确的,则说明理由,并求出从甲车开始启动到两同学交换旅行包的时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