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鉄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进步                      B. 精耕细琢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                      D. 耕牛的极度缺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 ,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 上“墨家利用, 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大唐新语》记载,李承嘉当上御史大夫,要求其他御史向皇帝奏事前先向自己汇报。有御史回应说:“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台无此例。”这表明唐代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科举制度冲击了世族势力

    C.监察官员有一定独立性

    D.三省六部制制约了皇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隋唐门下诏敕行达尚书省,需先经都省长官审议,若发现差错,可以;“不奉诏”,甚至“封还诏书”,但一般都是奉敕力行。诏敕经省部审阅后再颁部司 “详定”,个部司要根据具体政务行政法规,核实其可行性,并闻奏于上。由此可推断门下省的职能是

    A. 辅助决策

    B. 监督审判

    C. 行政执行

    D. 旨意传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初,朝廷“诏中外臣僚”不得 “赍轻货,邀厚利……与民争利”。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朝廷下诏,令“臣僚之家为商贩者”,只需纳税便可和平常商人一样从事商业活动。宋代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官员经商现象严重            B.政府对官员控制加强

    C.市场秩序遭到破坏             D.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穆勒说:“但社会本身就是暴君,社会集体的统治者组合为社会的分散的个人时……它就是一种比许多政治压迫更为可怕的社会专制。因为……它几乎没有留下逃脱的手段,更深的侵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奴役着灵魂本身。”这段话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A.直接民主的危害              B.奴隶主贵族的专政

    C.轮流坐庄的弊端              D.多数人暴政的危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A.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公民法不断调整 

    C.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D.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公司的力量》一书中如此表述: “在大航海时代带来的时代剧变中,人类数千年来建立 在亲友、乡邻关系基础上的传统商业组织,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商业合作必 须跨越血缘和地缘,超越人格和亲情……” ,这段话反映了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场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 

    ①商品种类增多 ②贸易范围扩大③贸易中心转移④经营方式转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是明代部分年份每斤棉花价格的变化示意图(单位:银两),图中信息说明明代 

    A.棉纺业得到了发展 

    B.棉农种棉热情的高涨

    C.政府大力推广植棉

    D.棉制品对外贸易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 世纪一位法国思想家曾说: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思考问题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提倡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反对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上,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说很多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也对国内的体制引以为荣,同时蔑视西方国家的民主传统,他们认为德意志特殊道路是一种积极的方式,是处于欧洲中心位置的国家采取的不同于西方其他国家的特殊方式。“这表明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A.在民主方式上优于英法               B. 建立有它的偶然因素

    C. 缺乏广泛的民主基础                D.有强大的社会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了

    A.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B.产业变革的需要

    C.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               D.农业灌溉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1912年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B.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

    C.脱离群众 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世纪后半期,晚清通过整顿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统治秩序出现了“同光中兴”。但这里所谓的“中兴”没有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内涵。材料中的“内涵”主要指

    A.向近代化的转型           B.中央集权的重建

    C.社会性质的转型           D.民主制度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罗斯福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 够的生活来源。 ”从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是

    A.关注民生问题             B.遏制两极分化

    C.削减政府开支             D.控制生产规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法国人对巴黎公社也有自豪感,因为那个时代愚蠢的第二帝国和愚蠢的对普鲁士的战争,与巴黎市民的挺身而出形成鲜明对比。今天巴黎公社社员墙边的鲜花,不是中国人、不是古巴人、不是朝鲜人放的,是法国人放的。”法国人如此看待巴黎公社是基于其

    A.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              B. 革命精神

    C.推动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D. 民族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宪法从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可是获得独立后的美国却没有在宪法中规定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制宪代表解释说这种权利在各州法中已有规定。这主要表明1787年宪法

    A.具有地方分权特点               B.轻率地对待公民权

    C.掩盖性别歧视实质               D.具有种族歧视缺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38—1941年间,西南地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这说明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B. 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发展格局

    D.“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清稗类钞·婚姻类》记述了人们称之为“文明结婚”的新风尚: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 得父母允准, 即延介绍人请愿于女子之父母, 得其父母允准, 再由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 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新风尚”体现在

    A.婚俗已不讲究父母之命

    B.多数人崇尚西方新式婚姻

    C.媒妁之言左右婚约缔定

    D.婚姻男女当事人都有发言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写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②“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指葡萄牙人首次来到中国

    ③“界碑”是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近代最初一步”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一种观点认为:“急于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倾向在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得到很大发展,其集中表现是执行于1918年至1921年初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这一政策之下……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部余粮由国家强行征购。”这一观点实际上   

    A.把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归结为苏俄激进

    B.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忽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制定的内在原因

    D.是对余粮收集制度的非理性判断和否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王石的万科公司、柳传志的联想公司、张瑞敏的海尔公司,它们都诞生在 1984 年前后。这一年想在 制造业和科技界有所作为的人还有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段永平、史玉柱等一干人。这种历史现象产 生的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南巡讲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

    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

    D.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进度的加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近代以来, 自然科学为哲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并呈现正反两个方面,例如启蒙时期的机械决定论和19世纪末以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典型的偏差:都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思维方式。上述两个观点主要运用与借鉴了 

    A.量子理论与进化论                C.细胞学说与原子论 

    B.量子理论与相对论                D.经典力学与进化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西汉经学家刘向曾说过: “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时移则俗移”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庶民地主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对静态的传统农业社会注入了活力,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强有力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明代社会消费风俗的变迁也正是明代社会内在矛盾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伤风败俗的性质,体现着封建政治的腐朽性。文化消费的社会层次下移,市民阶层和村夫野老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文化消费群体的主体力量。

    ——《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

    材料二    民国元年, 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 令,即《服制》。该法令对民国男女正式礼服的样式、 颜色、用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912 至 1919 年间,民国政府又颁发了十余项服制,发人深省的是,民初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虽然,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当时的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城市的政界、知识界率先剪辫易服,商贾亦为之推波助澜,机敏的商家则抓住了改元易服这一商机。民国元年北京《大自由报》刊登此类广告:易服者注意:启 者民国共和告成 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有鉴于此故,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并各国维新便帽无不完备。敝局非图渔利实因鼓吹易服起见,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 

    ——《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民国易服, “拿来”洋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的消费风俗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 “俗移”揭示出怎样的“世异”? 

    (2)民国政府为什么要在服饰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据材料二,概括推动民 国时期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变迁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68—1648年,西班牙镇压尼德兰独立运动,因战乱,许多尼德兰工匠逃亡到英国,他们带来最早的手工纺织技术。英国要求他们每个工匠必须带两个英国籍学徒。英国政府规定鼓励出口,禁止粗纹布、呢绒织品、亚麻布进口。同时规定:治安法官有权使用公款购买成批原料、羊毛、大麻等为穷人安排工作。法律还规定每个郡要办两个到三个工场,即感化院,收容有劳动能力的乞丐和流浪者。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材料二  在工厂里,过度的体力劳动、拥挤不堪的贫民窟、恶劣的卫生条件、匮乏的社会服务……工人们一年到头都在天刚亮或天未亮的四五点钟的时候起床,夜间的休息还没有使他们的精神恢复过来,就匆匆地吞咽了一顿饭,或者什么东西也没吃,就赶到工厂去。

    ——摘编自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英国出现垄断组织发展高潮,比美国、德国晚10~15年,而且一般都是经过激烈竞争,由若干大企业合并改组,并进行一系列兼并活动后形成的生产上的联合。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英国存在的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垄断组织发展晚于美国和德国的主要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表格,概括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的一个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摘编自《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探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