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源/宿愿 服/嚅 显/

    B.桃/石弹/隔/

    C.依/岿然奇/篱笆圈养/

    D.忽/炊黍畸形/岖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秋季的南海,温暖如春,秀色可餐。王勃在南海风的吹拂之下,文思泉涌,才华如展。名冠四杰之首的王勃,其诗文直如一股清新之风,扑面惊人,斐然可观。王勃的聪明是路人皆知的,他在文章里所展露出的才华,也确如笔下的奇葩——恰似一朵红光艳丽的莲花。

    A.秀色可餐

    B.斐然可观

    C.路人皆知

    D.奇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两千多年前,柏拉图曾以“理想国”为题,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______。______,如果说这种表达仅仅是对理想共同体的最低期盼,______,那么,______,______。

    ①如果说在王朝道统下一成不变的治国思想,仅仅被浓缩成王朝更替的背影

    ②真正给中国人带来理想国蓝图的

    ③其实,在任何国度、任何时代,都不乏为理想国设计图纸的实践

    ④中国也不例外,最著名的莫过于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是借由五四运动而席卷中国知识界的短暂启蒙

    A.④①②③⑤

    B.④①②⑤③

    C.③④①②⑤

    D.③④①⑤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艺术与真理

    [英]乔治·科林伍德

    如果把想象和虚拟混为一谈,那么把艺术等同为想象的理论似乎就意味着这样一种见【解析】
    即艺术家是一种骗子。如果把想象完全说成是经验的一种形式,这种经验在一种无法区分的混合物或溶液中呈现真实的和不真实的东西。按照这种观点,艺术的任务就是建造种种可能的世界。

    我们确定了真正艺术所特有的两种功能,一种是想象的功能,另一种是表现的功能。刚才论述的见解阐发了第一种功能却忽略了第二种功能。因为一种表现一个特定情感的想象的构造,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然的。它是那个情感所必需的,因为它是唯一可以表现那个情感的构造。这就是说,在特定场合由特定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不只是因为他能够创作它而创作的,并且是因为他必须创作它。如果我们称这一作品仅仅是许多可能作品中的一个,认为他本来可以另外创作其中的每一个,那我们就说错了。他是在一生中某一时刻创作这个作品的,而且他决不可能在任何其他时刻创作它,在那一时刻他也不能创作任何其他作品。

    如果一个艺术家在一个特定场合所说的话是他在那个场合可能说的唯一的东西,又如果引起那番话的产生活动是一种意识活动,因而是一种思维活动;那就可以得出结论,即这番话决不是对于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漠不关心,它必然是力图叙述真理。在这番话是一件好的艺术品的情况下,它就是一番真实的言语,它的艺术价值和它的真理性是同一回事。

    这一点往往被人否认,然而这种否认是出于误解。我们已经区分了思维的两种形式,即意识和理智。理智涉及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由于理智的真理是特殊类型的真理,即一种关系的真理,因此,理智就具有一种理解它的特殊方式,即论证或推理的方式。意识本身,因而艺术本身,并不是理智,它既不论证也不能论证。它不能说“这个因此就是那个”,或者说“这个因此就不是那个”。如果有谁认为理智是思维的唯一可能的形式,他就会认为,任何没有包含论证的东西就不可能是一种思维的形式,因而就不可能涉及真理。由于注意到艺术并不论证,他就会推理说,艺术与真理毫无关系。

    指出一个人情感的真实性依然是真实性,这样来驳斥上述论点几乎是不值得进行的。当一个诗人今天厌恶生活并这样说时,并不是说他保证明天仍然厌恶生活,但是,他今天厌恶生活则完全是真实的。他的厌恶可能是一种情感,但是他感受这种情感是一个事实;对生活的厌恶可能是一种外表现象,但是所表现的事实则是一种实在。“一个女人不能既有可爱的美德又有令人讨厌的恶习,或这个世界不能够既是一个天堂又是一个垃圾堆。”——对于持这种论点的人,可以用诗人的名义这样来回答,即论证者似乎对逻辑的了解要比对女人的了解或者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更多。

    艺术对真理并不是漠不关心的,它实质上是对于真理的追求。但是,它所追求的真理并不是关于关系的真理而是关于个别事实的真理。艺术所发现的真理是那些单一的而且自足的个体存在,从理性观点看来,它们都成为“项”,理智的任务就是确定或理解这些“项”之间的关系。这些个体存在中的每一个,当艺术发现它时都是一个完全具体的个别,理智的作用还没有从它身上抽象出过任何东西来。每个个体都是一种经验,其中起因于我自己的东西和起因于我的世界的东西还没有被区分开来。

    (节选自《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3月版,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5分)(  )

    A.把想象和虚拟混为一谈的人,都持有“艺术家是一种骗子”这种观点。

    B.凡是认为艺术是纯“想象”或“经验”的人都忽略了艺术的表现功能。

    C.艺术家在一生中某一时刻创作某个作品正好说明艺术能表现的功能。

    D.艺术家的意识活动也是一种思维,其作品的价值和真理性是同一回事。

    E.由于艺术家的思维没有包含论证,就被人误解为“艺术与真理毫无关系”。

    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一切有价值的艺术品必然呈现真理性。

    B.艺术家的“意识”是一种思维的形式。

    C.理智思维者都否认艺术与真理的关系。

    D.艺术所追求的是关于个别事实的真理。

    3.文中引述“一个女人不能既有可爱的美德又有令人讨厌的恶习,或这个世界不能够既是一个天堂又是一个垃圾堆”一句有何目的?(4分)

    4.根据文意,为什么说“艺术”实质上是“对于真理的追求”?(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绳子的位置

    叶 静

    一场特大山洪卷走了他的家,也卷走了他惟一的亲人——父亲。阿根从父亲手里继承下来的就只有这一条绳子。可是仅有一条绳子又有什么用呢?头顶没屋,腹中没粮,身上没换的衣,袋里没用的钱。阿根走投无路,就把那根绳子系到树上去,再准备把自己的脖子套进圈里。阿根爬上树,闭上眼睛就把脖子往上套。他心里说:“父亲,你可别怪儿子不争气,我实在是没有生存下去的办法了,只怪上帝不开眼,没给我指一条生路。”

    就在这时,上帝睁开了眼,上帝看见阿根把绳子系在自己的脖子上,要在这棵树上吊死,就对他说:“你有活路的,只是你把绳子放错了位置。”

    阿根见真有上帝,而且上帝居然亲自来给他指路,怀疑是在做梦,就问:“那按照您说,绳子应该放到什么位置呢?”

    上帝说:“放在肩胛上。”上帝说完就不见了。

    阿根于是彻夜不眠地想啊想,绳子放在肩胛上,莫非他叫我像那些纤夫一样去拖船?对,拖船这谋生方式既不要本,又不要多大能力,只要有力气就行。阿根就加入到纤夫的行列,用他健壮的肩膀、用他坚韧的麻绳拽紧了自己命运的纤索。

    三年后,阿根有了些钱,他就用积存的这些钱买了一条船,他不再拉纤,而是靠捕鱼为生,日子倒是慢慢好起来。那条绳子他可没舍得扔掉,因为渔船上经常用得着,解缆系船正好能够派上用场。阿根日里荡着小船,晚上喝着鱼汤,看起来自给自足,无忧无虑,可是只有他自个儿心里清楚,他愁啊。愁啥?快过半辈子的人了还光棍一条,别人到这个年龄,孩子都老大不小了。

    阿根不由长吁短叹,仰天自语着:“上帝呀,我怎么就娶不上一个女人呢?我多么需要一个知冷知热的女人哪!”谁知这一叹,半空中就响起了声音:“谁说你没有女人呢?只是你的绳子该挪挪位置,你现在将绳子系在腕子上试试,说不定马上就有女人向你走来。”

    阿根大惊,既而大喜。他立即把绳子头系在右腕上,正寻思着这个奇怪的理儿:“怎么绳子系在腕子上就有女人来呢?”忽然听得几声“救命啊”的喊叫。再听不像是女人,倒像是男人的声音,就在河汊那儿。阿根来不及多想是男人还是女人,反正有人落水就要救他。阿根带着腕上的绳子就跳进水里,向那出声的地方游过去。可是在水里抓了一气,连个人影儿也没捞到。他冒出水面换口气,准备站到岸上看个清楚再下水去,还没等他完全走上岸,手腕却给绳子拽住了,怎么也拉不动。他就知道绳子那头有人。赶紧往上拽,终于拽上来一个年轻的女人,已经被呛得昏迷过去了,手里的绳子还没放松。阿根抱起女子,放在自己的双膝上,使她吐出了腹中的水,又给她掐人中、抹胸口,终于让她苏醒过来……

    不用说,这女子就成了阿根的妻子。两口子在一起你勤我俭,日子过得更加滋润了。一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那条小船也早已成了他们仅仅用来捕鱼的工具,因为他们在岸上有了崭新的家。

    突然有一天傍晚,暴雨倾盆,他们的女儿却正发着高烧,眼看有生命危险,而取药须到河对岸去,不要说撑船不得过,就是游水也凶多吉少。女人正急得没法可想,阿根却顿悟似的抬起头来说:“上帝呀,这回我知道绳子的位置了。”只见他将绳子的一头系在门前的一棵树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腰里,他对妻子交待了几句,就扑通跳进了水里,没多久果然把药取来了,虽然身上让木渣乱石划破了好几处,孩子却得救了……

    其实,在人们祈祷上帝赐福的时候,上帝也在祈求人们不要轻易把绳子系到脖子上。

    1.“绳子的位置”具体指哪三个位置?各有什么意义?(4分)

    2.本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说明。(5分)

    3.“在人们祈祷上帝赐福的时候,上帝也在祈求人们不要轻易把绳子系到脖子上”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有怎样的内涵?(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雨吞噬的生命至少该留下姓名

    从玉华

    这只是两个小人物的“非正常死亡”。

    至少,报纸上关于他们的新闻,占据的版面不算大,轻轻地,就翻过了。

    在两个青年20多岁的人生路上,北京苹果园南路一只敞口的窨井,是他们的终点站。6月23日的北京暴雨中,这个“黑洞”吞没了他们年轻的身体。

    没有人知道,当他们在雨中推着熄火的公司小轿车,不慎掉进黑漆漆的排水井时,曾有着怎样的恐惧和绝望。没有遗言,来不及挣扎,甚至没人说得清他们留在世上最后的身影,他们就被死神拽走了。滂沱大雨,是唯一的背景音。

    这两个从河北南皮县来北京打工两年的青年,在漆黑的地下8米的淤泥里,最终跟这个城市融合在一起。而他们中的一个,还有两个月,就要当爸爸了。

    原本向上的好日子终结在这黑暗的洞里。数日来,无数人引用雨果的话: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那么,这两个青年,无疑用生命为这个城市的良心买了昂贵的单。

    可事后证明,他们的死,于这个城市似乎无足轻重。我们无从得知这两个青年的姓名、生平、喜好,只能语焉不详地记录事情的概要。一家媒体,甚至已为他们留出了逝者的版面,却没有内容可填。

    正如我们平日在新闻里见到的路人甲和路人乙,他们的死亡,仅仅只是个数字。

    冰冷得正如这场雨

    还有浇透人心的另一场雨。官方的解释是,事发井口附近排水管线的水流量远超过其承载能力,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泄,加之管线内水压过高,造成井盖被水流顶起,发生移位。

    简单地说,这口井平日是“不吃人”的,这一次只是百年一遇大雨里的“特例”。他们的工作是“无瑕疵”的。这是相关部门的逻辑。

    或许,事情原本还能有别的路径。暴雨之前,气象部门既已发出预警,市政部门如果能提前完善对城市窨井的管理,比如在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窨井旁设置警示标志,比如派人现场全天候看守等,也许那个坠入窨井的青年,就能在两个月后亲吻初生孩子的小脸。

    终归,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汹涌的暗道带走两个青年20多年人生所有的鲜活和美好。更令我们心痛的是,两个青年死亡6天了,没有人出来公开道歉,甚至没有人表示“遗憾”。

    冰冷得甚于这场雨。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另一个“非正常死亡”的女孩。2008年春运中,17岁的少女李红霞被踩踏而死。事后,在广东全省抗灾救灾表彰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特意提到了李红霞。他说:“此时此刻,我们尤其不能忘记,在广州火车站倒下的那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对这个沉重的代价我们至今仍感到深深的歉疚和自责!大家记住这件事,这个人!”

    没错,记住死者的名字,就是一座城市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他们无法不让我们想到自己。张嘴的井盖随机吃人,这样的悲剧可能降落在我们任何一个人中间。我们追问真相,是想触碰到死亡背后的一些制度之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看起来的小概率事件,不是小概率事件。

    暴雨过后,相关部门在反省。专家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怎样修补脆弱的排水系统;地下管网的坡度设计应该是千分之六,还是千分之四;怎样花好这几十个亿。

    大家忙着算经济账,大谈城市规划的逻辑,却忽视了城市人文价值的守卫,在反思中,几乎无人向这两名逝者表示哀悼。

    据称,“迎战暴雨”已成北京干部培训模拟课程。这第一堂课,就该讲这次的“雨中坠井”案例,该把死者的名字牢牢记住。

    反思,应从记住死者的名字开始。如果可能,我甚至希望,在那个吃人的井盖处,刻上他们的名字,警示这座城。

    唯一令人感到些许欣慰的是,救援队戴着防毒面罩,两批次奔赴污水坑,寻找这两个年轻人的尸体,一辆车头挂着挽纱的白色面包车停放在旁边。

    那抹黑,虽沉重,却给冰冷大雨后的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淡淡的暖色。

    (《中国青年报》2011年06月29日09版)

    1.请指出画线语句“冰冷得正如这场雨”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2.文中提到的“另一个‘非正常死亡’的女孩”的事件有什么作用?(5分)

    3.网络在转载这篇文章的时候,把本文标题简化为“大雨吞噬的生命”。请结合文本内容思考,这样的“简化”是否合理?(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番君以其女妻之。章邯之灭陈胜,破吕臣军,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引兵而东。闻项梁定江东会稽,涉江而西。陈婴以项氏世为楚将,乃以兵属项梁,渡淮南,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

    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项梁号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败死定陶,怀王徙都彭城,诸将英布亦皆保聚彭城。当是时,秦急围赵,赵数使人请救。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曾为末将,项籍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属宋义,北救赵。及项籍杀宋义于河上,怀王因立籍为上将军,诸将皆属项籍。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选自《史记·黥布列传》)

    【注】①黥: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②番君:指秦代番阳令吴芮。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交通:交往

    B.番君以其女之妻:妻子

    C.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冠军:战胜

    D.项梁涉淮而西西:向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秦时布衣/亡之江中群盗

    B.番君其女妻之/布数以少败众也

    C.立楚怀王/籍悉引兵涉河从之

    D.黥布,六人也/诸侯兵皆以服属楚

    3.以下句子都能表现英布骁勇善战的一组是(3分)(  )

    ①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

    ②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

    ③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④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⑤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

    ⑥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

    A.②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⑤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黥布与吴县的老百姓一起拥兵反秦,在打败了吕臣的军队后,又在清波打败了秦左右校的军队,后来带兵投靠了项梁。

    B.英布率先渡过黄河攻击秦军,屡立战功占有优势,项籍就率领着全部人马渡过黄河跟随英布,于是击溃了秦国的军队。

    C.楚国的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胜,迫使各路诸侯臣服的主要原因是英布指挥军队能够集中优势兵力,使人震服。

    D.英布出身平民阶层,壮年时受过黥刑,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娶了县令的女儿为妻,后被封为九江王。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项 籍 之 引 兵 西 至 新 安 又 使 布 等 夜 击 坑 章 邯 秦 卒 二 十 余 万 人 至 关 不 得 入 又 使 布 等 先 从 间 道 破 关 下 军 遂 得 入 至 咸 阳 布 常 为 军 锋 项 王 封 诸 将 立 布 为 九 江 王 都 六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是时,秦急围赵,赵数使人请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1.诗的前两句写景很有特色,请你简要分析这两句是怎样写景的。(3分)

    2.诗人为什么说“只堪图画不堪行”?请简要分析。(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全国40余家中央和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决定,联合举办“中国网络媒体‘感动中国小人物’评选活动”。假如你参与了本次活动的策划,想从人物特点及活动意义等方面入手,你将写下一段怎样的激励人心的开头语?(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请在相应横线上添上适当话语,从三个不同角度解读苹果公司的徽标创意。内容要切合画面,表达要富有韵味。

    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如果前面有一块大石头拦住,何必一定要搬开它呢?绕道而行,岂不是更好、更方便?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绕道而行”有关的经历或你对“绕道而行”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