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单选题 6 题,非选择题 6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6 题
  1. 下列关于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蛙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蛋白质

    B. 人体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蛙成熟红细胞适合用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D. 人体成熟红细胞适合用于提取DNA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研究人员发现:幽门螺杆菌的cagA蛋白侵入胃细胞后,会和一种名为SHP2的酶结合,引发胃癌;SHP2还有一种“兄弟”酶SHP1,cagA蛋白和SHP1结合,其致癌活性就被中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SHP1和SHP2这两种酶的分子结构存在差异

    B. cagA蛋白侵入胃细胞,直接影响糖蛋白的合成过程

    C. 这两种酶各自发挥功能的程度会决定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否会患上胃癌

    D. 如果能找到增强SHP1功能的物质,将有助于预防胃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某地区人群中红绿色盲男性的发病率为7%,高度近视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一对健康的夫妇,生了一个患高度近视的女儿,两人离异后,女方又与当地一个健康的男性再婚。下列有关这两种遗传病在此地区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 该地区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49%

    B. 该地区高度近视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是1%

    C. 这对再婚夫妇生的孩子一定不患红绿色盲

    D. 这对再婚夫妇生一个患高度近视的孩子的概率约为1/22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是细胞内常见的两种分子,对它们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上有反密码子,不同的①可能含有相同的反密码子

    B. ②上有密码子,①②的化学元素组成不完全相同

    C. ①②都为双链结构,它们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一样

    D. ①②都参与了基因表达的过程,且①比翻译的直接模板小得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图中甲、乙、丙、丁是相关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过程是体液免疫所特有的,丙过程是由浆细胞完成的

    B. 乙过程为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随后B细胞增殖、分化为抗体

    C. 丁过程只属于体液调节,不属于体液免疫

    D. 哮喘发生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

    B. 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可能会有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6 题
  1. 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酸,能专一催化1mol谷氨酸分解为lmolγ-氨基丁酸和1molC0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下图。

    请根据以上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左图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浓度增加50%或降低反应温度10℃,请在左图中分别画出理想条件下C0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并说明曲线2的原因。___________

    (2)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酶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右图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4”标注)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落地生根(一种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关闭、夜晚开放。为研究其光合作用特点,将落地生根的叶片进行离体培养,在光、暗交替条件下分别测定叶片内的淀粉、pH和苹果酸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据此作出的推测,试回答下列问题。

    (1)落地生根(一种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关闭,不能从外界吸收C02,试分析落地生根___________(能/不能)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

    (2)落地生根与硝化细菌都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试分析两者在合成有机物时的主要区别________。

    (3)试分析光照下落地生根叶片内的淀粉含量变化的原因(提示:C02是合成苹果酸的原料,苹果酸也能分解产生C02):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其红眼、白眼由独立遗传的A/a、B/b基因控制,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白色物质转化为白色素,该白色素在B基因编码的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红色素;相应隐性基因a、b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用两只纯合的白眼个体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红眼个体,F1自由交配,F2中出现红眼个体与白眼个体2种类型。假设杂交过程中不存在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且子代的雌雄比例为1:1。请回答:

    (1)若A/a、B/b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上述F2中红眼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中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上述F2中白眼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2)为判断A/a、B/b基因是否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同学甲认为可通过F2中白眼个体的性别比例作出判断,同学乙认为可通过统计F2中雌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作出判断。你认为甲、乙同学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

    (1)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_________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________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

    (2)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利用: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测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其他材料充足,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时间极短,不易测量)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1是某学生重复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其中一组实验;下图2是基因工程中运用影印法将培养基A上的菌落按原来方向印在培养基B上,以检测重组质粒是否导入大肠杆菌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图2的培养结果显示,两实验中使用的均为________(填物理状态)培养基。

    (2)在配制图2中的培养基时,除考虑营养、pH、渗透压等条件外,还要考虑在培养基A和B中加入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在配制培养基和倒平板的过程中,下列选项需要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①酒精灯,②接种环,③培养皿)。

    (3)培养基灭菌是避免杂菌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适用于图1、图2所示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接种前还需检测灭菌效果,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置于恒温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证明,上述两项实验中R型菌和大肠杆菌的转化率都很低,为获得图1、图2所示的培养结果,一是要设法提高图1中S型菌的_________;二是要使用恰当的方法接种。两实验都不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而应采用菌液直接涂布平板和影印法接种肺炎双球菌和大肠杆菌,理由是__________。接种培养4天后,可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来识别肺炎双球菌和大肠杆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指将人的全部抗体基因插入噬菌体的基因组中,然后让该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最终使抗体以复合蛋白质的形式表达于噬菌体的表面,形成含有全套抗体谱的噬菌体抗体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抗体在合成后,以____________的方式分泌到内环境中。

    (2)若要获取人的抗体基因,可以从细胞中提取相应的RNA,通过逆转录过程获取_______片段,再合成目的基因,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需要的物质除模板链、四种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______。

    (3)构建重组DNA分子的目的是_________。在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过程中,_________(需要/不需要)利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以制备感受态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检测大肠杆菌是否转录出相应RNA时应先从原核细胞中提取其RNA,再以__________为探针,与RNA杂交,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