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单选题 5 题,非选择题 3 题
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5 题
  1.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B. 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C. 苹果汁是否有还原糖,加入适量斐林试剂摇匀后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D. 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该生态系统中

    A. 绿藻、水草吸收的光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轮虫和螺蛳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C. 鲫鱼和螺蛳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和捕食

    D. 鲫鱼位于最高营养级,其群体所含的能量最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表示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B. 在昼夜温差为6℃时,番茄茎的生长最快

    C. 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D. 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有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A.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

    C. 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D. 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是一种可激活吞噬细胞的聚合物),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表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疫苗剂量

    (μg)

    辅助剂

    C48/80

    接种疫苗28天后,实验处理及结果检测

    注射致死

    剂量病毒

    小鼠血清IgG

    抗体水平

    注射病毒21天后小鼠存活率(%)

    A

    1.5

    13

    100

    B

    1.5

    11.3

    100

    C

    0.15

    11.3

    87.5

    D

    0.15

    9.67

    50

    E

    6.0

    0

    F

    1.5

    CTB*

    14.33

    100

    注: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

    A. 该实验的对照组只有B、D、F三组

    B. C48/80有增强H1N1疫苗免疫效力的作用

    C. E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少记忆细胞

    D. 实验结果表明,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丝状温度敏感蛋白(FtsZ)是细菌中一种含量丰富且结构稳定的蛋白质,几乎存在于包括结核杆菌的所有病原细菌中。FtsZ也是一种 GTP 酶,有一个GTP(三磷酸鸟苷)的结合位点,在GTP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在分裂细菌中间部位聚集成Z环,Z环不断收缩,引导细菌的细胞分裂。寻找靶向FtsZ的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为建立靶向FtsZ的新型抗菌药筛选模型,科研人员对大肠杆菌表达的FtsZ蛋白进行了相关研究。

    (1)人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提高,严重影响传染性疾病治疗的成功几率。FtsZ抑制剂与以往的抗菌药相比不易形成耐药性,原因是FtsZ蛋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1表示利用荧光散射法测定FtsZ蛋白在体外的聚集程度。当加入__________时,FtsZ蛋白迅速聚集,由此可见,FtsZ在体外依然具备____________功能。实验选取BSA作为对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3)下面两组实验研究温度对FtsZ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一:将FtsZ蛋白分别置于25℃、30℃、37℃、45℃、50℃、55℃,同时加入等量GTP混匀反应30min,测定酶的活性,结果见图2。

    实验二:将FtsZ蛋白分别置于25℃、30℃、37℃、45℃、50℃、55℃保温2h,然后加入等量GTP混匀,置于37℃反应30min,测定酶的活性,结果见图3。

    ①37℃不一定是FtsZ酶的最适温度,请你设计实验确定其最适温度,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一、实验二处理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温度高于45℃时,酶的活性迅速丧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的组成为AABBDD=42。普通小麦的近缘物种有野生一粒小麦(AA)、提莫菲维小麦(AAGG)和黑麦(RR)等,其中A、B、D、G、R分别表示一个含7条染色体的染色体组。黑麦与普通小麦染色体组具有部分同源关系。研究人员经常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来改善小麦品质。

    (1)野生一粒小麦含抗条锈病基因和抗白粉病基因,普通小麦无相应的等位基因,改良普通小麦通常采用如下操作:将纯合野生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获得F1,然后再___________获得F2。若两个基因独立遗传,则在F2中同时具有抗条锈病和抗白粉病的个体最可能占_______________。

    (2)野生提莫菲维小麦(AAGG)含抗叶斑病基因(位于G组染色体上),可以通过如下方案改良普通小麦:

    ①杂种F1染色体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

    ②F1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所有配子都含有_______________组染色体。

    ③检测发现F2中G组染色体的抗病基因转移到了A组染色体上,原因是60Co射线照射F1导致细胞内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F2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F3,F3自交多代选育抗叶锈病普通小麦新品种(AABBDD)。

    (3)利用黑麦(RR)采取与(2)相同的操作改良普通小麦时,培育出了多个具有黑麦优良性状的普通小麦改良品种(AABBDD),而且自交多代稳定遗传。为研究相关机制,科研人员利用黑麦R组第6号、7号、3号染色体和普通小麦特异性引物扩增,相关结果如下:

    图1R组的6号染色体特异引物pSc119.1扩增结果

    注:M:标准物;1:黑麦;2:普通小麦;3:R组6号染色体;4~15:待测新品系。

    图2R组的7号染色体特异引物CGG26扩增结果

    注:M:标准物;1:黑麦的7号染色体;2:普通小麦;3~8:待测新品系。

    图3R组的3号染色体特异引物SCM206扩增结果

    注:M:标准物;1:黑麦的3号染色体;2:普通小麦;3~7:待测新品系。

    在上述检测中R组6号染色体的750bp条带,R组7号染色体的150bp条带,R组3号染色体的198bp条带对应的品种具有不同的优良抗病性状。其中__________号品系具有全部抗病性状。

    (4)研究人员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普通小麦改良品种染色体,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观察减数分裂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行为,可以从细胞学角度判断新品系是否稳定遗传。

    (5)进一步利用不同荧光素标记的探针检测小麦和黑麦染色体片段,可知普通小麦改良品种染色体中含有R组染色体片段。由于R组染色体中有普通小麦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因此普通小麦改良品种在进行减数分裂时_____________,从而使其细胞中染色体更加稳定,该研究也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新思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高山姬鼠是栖息于横断山区的重要小型哺乳动物,为了解高山姬鼠在横断山区的低温胁迫下的适应性生存策略,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

    (1)选取12只非繁殖期的成年个体,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处于25℃和5℃环境下正常饲喂28天,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如下:

    平均体重(g)

    平均体脂(g)

    平均摄食量(g)

    0天

    28天

    28天

    0天

    28天

    对照组

    36.0

    36.1

    5.9

    6.1

    6.0

    实验组

    37.0

    30.2

    3.1

    5.8

    8.1

    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高山姬鼠通过减轻体脂、_____________适应低温环境。

    ②高山姬鼠在低温胁迫下,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增多,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导致________________增强,弥补了低温条件下因散热__________而导致的机体能量消耗的增加;

    (2)科研小组继续检测了实验鼠瘦素含量和下丘脑神经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下:

    ①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元合成的瘦素受体依次由___________(填细胞器)加工、分类和包装并运送到相应部位,与瘦素结合后导致相关基因表达发生变化。

    ②瘦素是一类激素,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抑制下丘脑某些神经元合成促进食欲的神经肽NPY、AgRP;另一方面是促进下丘脑另一些神经元合成抑制食欲的神经肽POMC、CART,从而调节动物的食欲。在低温胁迫下,高山姬鼠体内瘦素的含量___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而摄食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分析,高山姬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实现体重、摄食量等指标的生理变化,维持了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适应了低温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