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耕牛的极度缺少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冶铁技术的落后      D.小农经济的局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大量出口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开始起步

    C.

    1912—1919年新建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

    20世纪30年代初,国产纯碱出口国外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初见成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 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B. 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 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D. 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 “明显地改变”的是(    )

    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B.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C.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              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 “明显地改变”的是(    )

    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B.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C.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              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明显不符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排除;C项“废弃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亦没有提及,排除;D项“取消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亦没有提及,排除;根据材料信息“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结合斯大林体制的主要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可知此政策改变了列宁时期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采取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B。

    考点: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概况及认识

    “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影响:(1)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创立是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消极影响:但是这种高度集权的经济模式,通过经济资源的绝对垄断,限制市场因素的发展来巩固自身。“斯大林模式”要求国家对经济运行的绝对控制,也就要求空前的国家专政机关作为后盾。于是必然出现出现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盛行等现象。“斯大林模式”和民主、现代法制是完全不相容的。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30年3月,斯大林批评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于是引发了大规模退社的浪潮。到6月,集体农庄的比例已经由60%降到了23.4%,斯大林不得不再改变态度,再一次掀起了集体化运动的高潮。材料直接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    )

    A.是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             B.服务于苏联国家工业化进程

    C.是超越生产力水平的激进措施            D.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不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30年3月,斯大林批评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于是引发了大规模退社的浪潮。到6月,集体农庄的比例已经由60%降到了23.4%,斯大林不得不再改变态度,再一次掀起了集体化运动的高潮。材料直接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    )

    A.是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             B.服务于苏联国家工业化进程

    C.是超越生产力水平的激进措施            D.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不符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苏联政府采取行政命令的过火方式,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直接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违背了农民的意愿,A项符合题干要求,正确;B项与题干“直接反映了”要求不符,排除;C项属于误选项,其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直接反映了”要求,排除;D项说法错误,题干所示做法和当时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是相符的。故选A。

    考点: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概况及认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西方专家和技工的数量超过2万人,其中美国人约翰·考尔德担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总工程师,因贡献突出被授予列宁勋章,甚至还有外籍技术人员还获得了党员称号,这种现象发生在苏俄(联)(    )

    A.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B.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         D. 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西方专家和技工的数量超过2万人,其中美国人约翰·考尔德担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总工程师,因贡献突出被授予列宁勋章,甚至还有外籍技术人员还获得了党员称号,这种现象发生在苏俄(联)(    )

    A.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B.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         D. 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会允许外籍工程师在工厂任职,A项错误;斯大林格勒是在1925年命名的,此时期是国民经济恢复结束时期,B项错误;二战后,美苏实行冷战,意识形态浓厚,不会出现西方大量专家在苏联任职并受到奖励的现象,排除D;根据材料信息“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可知是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

    考点: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概况

    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35年5月6日,罗斯福总统任命霍普金斯为工程振兴局局长,该局从1935——1941年间共耗资113.56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

    B.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C. 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D.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35年5月6日,罗斯福总统任命霍普金斯为工程振兴局局长,该局从1935——1941年间共耗资113.56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

    B.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C. 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D.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该局从1935——1941年间共耗资113.56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罗斯福解决国内就业的举措,以恢复社会经济,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的“缓解社会矛盾”说法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C项的“平息公众不满情绪”说法,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D项明显错误,“合理配置资源”不是题干所示工程的目的,排除。故选B。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罗斯福新政·措施及认识

    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1)作用:A.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B.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等。意义: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在美国历史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对后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美国以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与“预期收益规律” 的心理作用分不开的,即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和对原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基于此种分析,要消除经济危机应该(    )

    A.降低银行利率,刺激消费    

    B.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

    C. 实行赤字预算,增加需求

    D.膨胀通货,增加国民收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与“预期收益规律” 的心理作用分不开的,即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和对原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基于此种分析,要消除经济危机应该(    )

    A.降低银行利率,刺激消费    

    B.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

    C. 实行赤字预算,增加需求

    D.膨胀通货,增加国民收入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凯恩斯主义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降低银行利率与材料中“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并不相关,排除A;“实行赤字预算,增加需求”是度过经济危机的措施,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膨胀通货”并不能增加国民收入,排除D;材料信息认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那么降低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便有效预防了经济危机,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故选B。

    考点:欧洲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概况及认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如果然你为下图漫画配上一个标题,比较合适的是(    )

    A. “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    

    B. “各国货币改革须在美元主导下进行”

    C. “全球化和多极化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D. “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结成了同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果然你为下图漫画配上一个标题,比较合适的是(    )

    A. “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    

    B. “各国货币改革须在美元主导下进行”

    C. “全球化和多极化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D. “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结成了同盟”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漫画信息,漫画中欧元和人民币对着美元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而“美元很吃惊”,说明一些国家要求改革,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美元等同于黄金,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漫画信息并未体现“迫在眉睫”,排除A;B项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D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故选C。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认识。(1)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2)意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交往。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良好,对战后稳定国际金融和发展世界经济确实起到巨大的作用。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点,旨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的7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面对着经济危机,这些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国有化的比重,也从侧面说明了西方国家面对危机并没有“自然调整”,而是“反应过度”。既然反应过度了,就要减少干预,增大自由经济的比率,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与题干“减少干预”主旨不符,排除;C项“福利国家制度”,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产业结构的问题,排除D。故选A。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概况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从1928年起,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食。下表是1928至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和国家采购粮食数量的统计。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粮食总产量(百万公担)

    773.2

    717.4

    835.4

    694.8

    国家采购量(百万公担)

    107.9

    160.8

    221.4

    228.3

    这表明(    )

    A.政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                  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

    C.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D.政府大量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从1928年起,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食。下表是1928至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和国家采购粮食数量的统计。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粮食总产量(百万公担)

    773.2

    717.4

    835.4

    694.8

    国家采购量(百万公担)

    107.9

    160.8

    221.4

    228.3

    这表明(    )

    A.政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                  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

    C.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D.政府大量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表格信息,我们可以看到1928年至1931年粮食产量呈现基本下降趋势,而国家采购量却不断上升,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了解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农民牺牲太多,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是1921年至1927年,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直接排除。故选B。

    考点: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概况及认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这一规定(    )

    A. 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

    C.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 

    D.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这一规定(    )

    A. 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

    C.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 

    D.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一五”计划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题干信息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关联性不大,排除A;B项不符合1953年时期史实,题干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工业化建设,排除C;根据题干信息“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体现的正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D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五”计划·概况及认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有这样一幕: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田源为代表的大量知青返回城市,为解决就业问题,田源联合几个云南知青偷摸卖鸡蛋、卖煎饼,后来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国家经济所有制结构有所突破      

    B.国家已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体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突破  

    D.我国改革开放已取得重大突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有这样一幕: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田源为代表的大量知青返回城市,为解决就业问题,田源联合几个云南知青偷摸卖鸡蛋、卖煎饼,后来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国家经济所有制结构有所突破      

    B.国家已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体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突破  

    D.我国改革开放已取得重大突破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从“田源联合几个云南知青偷摸卖鸡蛋、卖煎饼”到“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体现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经济体制较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有所突破,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C项错误,1984年才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改革开放处于起步阶段,排除。故选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状况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区别。(1)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计划经济是无所不包的国家计划,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利率等。(2)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3)调节经济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后者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4)所有制结构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后者所有制结构多元。(5)利益分配不同:前着平均主义严重,后者注重效率。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干不干,照吃饭——好坏不分;多劳不能多得——大小不分;社员占用公家东西——公私不分。” 之所以出现20世纪50年代末这种现象是因为(    )

    A.一五计划       B.人民公社制度

    C.大炼钢铁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干不干,照吃饭——好坏不分;多劳不能多得——大小不分;社员占用公家东西——公私不分。” 之所以出现20世纪50年代末这种现象是因为(    )

    A.一五计划       B.人民公社制度

    C.大炼钢铁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兴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讲究绝对的“公平”,但违背了当时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破坏了农村经济,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即1953年至1956年底,不符合题干“20世纪50年代末”时间信息,排除;C项揭示的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关于工业方面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后,排除D。故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最有可能指的是(    )

    A.大国沙文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经济全球化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最有可能指的是(    )

    A.大国沙文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经济全球化趋势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长期大国霸权主义,虽然遭到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但霸权主义一直存在,A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普遍现象,虽然在不同时期国家干预的力度有所不同,但迄今为止仍在使用,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大势所趋,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地加强,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随着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黄金储备减少,美元实际贬值加剧,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崩溃,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积极作用的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国际收支危机。战后初期,许多国家由于黄金外汇储备枯竭,纷纷实行货币贬值,造成国际收支困难,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2)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此后中国开始(    )

    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此后中国开始(    )

    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84年初”、“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率先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山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设立山海浦东新区,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与对外开放没有关联性,排除;C项提及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与题干“对外开放”不符,排除;D项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故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 进程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大会……按照‘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路,指导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这是第一次触及中国经济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但这一真知灼见并没在当时贯彻下去。材料中的“大会”召开于(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             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

    C.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之后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大会……按照‘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路,指导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这是第一次触及中国经济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但这一真知灼见并没在当时贯彻下去。材料中的“大会”召开于(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             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

    C.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之后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三大改造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这是第一次触及中国经济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等,可知材料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而且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与“文革”无关,不符合“第一次触及中国经济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排除B;C项错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逐渐以市场为主,排除;材料信息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关,排除D。故选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

    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认识与理解。(1)定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认识: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上海从1959年开始,出现了如下表所示的用工单位退工情况。这表明当时(    )

    合计

    正式职工

    家庭妇女

    1959年上半年

    6.55万

    3.39万

    3.16万

    1961年第三季度

    10.1万

    6.6万

    3.4万(含少量临时工)

    1962年上半年

    20.48万

    15.4万

    5.08万

    A. 妇女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                B.基层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相悖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艰巨               D. 技术革命是影响调整的主要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上海从1959年开始,出现了如下表所示的用工单位退工情况。这表明当时(    )

    合计

    正式职工

    家庭妇女

    1959年上半年

    6.55万

    3.39万

    3.16万

    1961年第三季度

    10.1万

    6.6万

    3.4万(含少量临时工)

    1962年上半年

    20.48万

    15.4万

    5.08万

    A. 妇女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                B.基层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相悖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艰巨               D. 技术革命是影响调整的主要因素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60年代“八字方针”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中的时间点是解题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具体指导下,到1962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66年,全国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使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综上可知,图表信息体现出国民经济调整任务艰巨,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仅从图表信息无从得出“妇女社会地位急剧下降”的结论,排除A;B项属于无关项,排除;图表信息无从体现“技术革命”,排除D。故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八字方针”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 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

    C. 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                D. 公社取消及乡镇政府设置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 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

    C. 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                D. 公社取消及乡镇政府设置变化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过去实行“炒大锅饭”是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多劳多得,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出现材料中的民谣,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土地性质仍然属于集体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20世纪50年代开展的,不符合题干的描述,排除;D项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故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改革的区别:土地改革是把土地分给农民,实行类似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本质上还是封建主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农民承担一定的义务,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的,农民只有经营权使用权,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表是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国家类型

    时间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80年

    38%

    43%

    42%

    30%

    1996年

    40%

    52%

    52%

    42%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各国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D.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表是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国家类型

    时间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80年

    38%

    43%

    42%

    30%

    1996年

    40%

    52%

    52%

    42%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各国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D.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直接得出1980-1996年间,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均在增长,这直接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结论不能由表格数据反映出来,排除;C项说法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该时期区域经济集团化在不断加强,排除D。故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概况及认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三大改造知识点,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农业方面采取合作化的道路,从临时的互助组发展到初级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这与材料所述相符,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各地农村大办人民公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C项,即1960年冬天开始实施的“八字方针”,其目的是纠正“左”倾错误,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实行包产到户,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于2010年4月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日,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不能说明(    )

    A. 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进一步削弱         B.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充满活力

    C.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 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起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于2010年4月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日,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不能说明(    )

    A. 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进一步削弱         B.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充满活力

    C.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 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起来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日”,即能够体现出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根据“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即能够体现出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符合材料总体主旨,题干现象就是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体现,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仅从材料信息无从得出“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起来”的结论,排除D。故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概况及认识

    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深刻认识:许多经济实力差不多的国家或者国家联盟(诸如欧盟)逐渐崛起,而不像以前西方发达国家遥遥领先。现在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大。加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仍然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依然不公平。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虽然增长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根据“1952年的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一年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虽从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尽于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教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的相似历史背景,并指出两国实施计划过程中各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完成“一五”、苏联完成“二五”计划的不同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虽然增长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根据“1952年的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一年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虽从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尽于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教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的相似历史背景,并指出两国实施计划过程中各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完成“一五”、苏联完成“二五”计划的不同影响。

    【答案】

    (1)背景: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都得到巩固;都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可从两国当时的国际环境、物质基础、经济结构、政权性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作答;答出其中2点可给4分)中国特点:生产关系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得到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苏联特点:过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效率低下。(2分)

    (2)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分)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答:1937年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也可给分);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2分)

    【解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新中国“一五”计划与苏联“斯大林模式”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二信息,把握到两国的“相似背景”,比较、分析,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国际环境、物质基础、经济结构、政权性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作,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一、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展开:中国特点:生产关系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得到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特点:过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效率低下等。

    (2)本问考查的是中国 “一五”计划与苏联“二五”计划的影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结合相关史实,分别展开,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中国: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初步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一五”计划;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概况

    【题型】综合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5日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5日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答案】

    (1)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异: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6分)

    (2)作用: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6分)

    【解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种土地政策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以及比较、分析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问,要注意明确题干“异同”,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异”,紧扣两则材料一信息“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和材料二信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即可得出答案,即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关于“同”,紧扣材料一、二信息,从宏观上把握,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注重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等。

    (2)本问考查的是对当今中国土地流转政策作用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二信息“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等,结合所学知识,注意围绕“带来的积极、进步作用”维度展开,可以把握到以下方面: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剩余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城市化进程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土地流转政策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局限性的认识。无可否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开始实行之初给农村带来了很大的福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显露出了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家庭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二)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三)农村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高成本;(四)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五)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六)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缺乏规范化的法律保障,制约了农民通过经营土地提高收入的能力等。

    【题型】综合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摘编自蒋蔚《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我国借鉴苏联的模式,创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5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遗属等方面的保障,奠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1954年,宪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后,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停滞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重建。1993年后,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从社会救济、养老改革、住房改革,到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改革等多个方面,极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等保障制度政策的完善,扩大了各项保险的覆盖范围。

    ——摘编自朱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共同特点及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摘编自蒋蔚《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我国借鉴苏联的模式,创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5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遗属等方面的保障,奠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1954年,宪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后,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停滞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重建。1993年后,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从社会救济、养老改革、住房改革,到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改革等多个方面,极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等保障制度政策的完善,扩大了各项保险的覆盖范围。

    ——摘编自朱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共同特点及作用。

    【答案】

    (1)背景:中国:新中国成立,政局相对安定;受苏联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部分民众极度贫困,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社会保障事业起步低而且晚。(任答两点,4分)英国:有宗教信仰及教会慈善扶贫的历史传统;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工人运动和社会大众争取正当权益的斗争。(任答两点,4分)

    (2)特点:都重视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保障覆盖面和受益人群范围逐步扩大;政府注重利用法律法规保障民众基本权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任答两点,4分)作用: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分)

    【解析】

    (1)本问考查的是中、英两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旨在考查归纳、概括以及比较、分析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紧扣材料二信息“为保障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我国借鉴苏联的模式”、“ 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5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遗属等方面的保障,奠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等,分析、认知,不难得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紧扣材料一信息“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1939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等,分析、认知,不难得出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

    (2)本问考查的是中、英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共同特点及作用,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两则材料一信息“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和材料二信息“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5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遗属等方面的保障”、“1993年后,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等,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都重视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保障覆盖面和受益人群范围逐步扩大;政府注重利用法律法规保障民众基本权益等。关于第二小问,需要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两则材料信息,把握到总体立意,围绕“积极意义”维度展开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保障制度·概况及认识;英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概况及认识

    【题型】综合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但经济全球化却使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对峙主要事件简表

    美国

    苏联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反苏反共的政策

    1947年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援助欧洲的计划

    1949年3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成立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苏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