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单仁平:中国该如何让让公知高兴

    新年之际,正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之时,互联网上也出现一些“新年献词”之类的帖子。它们有个人写的,也有“百名公知”的“新年寄语”总汇。它们表达了一些不满,或者用隐晦的春秋笔法,或者直接使用激烈的语言。它们的传播总体上不是很广,产生的影响有限。

    无论公知们的“新年寄语”是否传播了开来,他们有不满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大体想说什么也不难猜到。中国社会上有部分公知持不同意见,怀有一些情绪,是社会多元化的标准表现之一。

    时下公知享有的舆论空间与前两年相比有所缩小,他们很不高兴,自然有牢骚要发。然而前些年他们的主张可以尽情广播,对舆论产生巨大影响,但他们同样没有满意过。回想他们当时的“愤慨”,似乎一点不比今天少。

    大部分公知都在中国社会里拥有正常职业,有些属教学科研领域的精英人士。如何赢得公知群体对国家路线的认同和支持,这是中国的一个长期难题。

    如果能够将这个问题化解,再好不过了。不过即使化解不了,恐怕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有一种可能是,一个国家永远会有一些公知不高兴,让他们高兴起来在政治上就是不可为的。

    不过有一点很重要,国家路线的对错,与公知们给予什么评价关系很小。在有些时候,甚至与“民意”支持程度的高低也不是绝对对应关系。一个时代必须有所作为,取得国力增长和民生进步实实在在的成就,它的实绩比舆论场当时的氛围更重要,更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在思想上非常动荡。但那个时期恰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路线不断调整并形成最终轮廓的关键时期。那些年中国社会里弥漫了各种抱怨,然而回头看,国家路线在那个时期的坚持是何等重要!

    一些人主张,知识分子的使命就应是批判。如果这个逻辑是有道理的,那么政府对待批评的态度中就必须有不惧批判、顶着批判工作的一面。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任何理论和任何国家的经验都不能成为标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道理我们永远不能忘。

    由于有了互联网,表达意见变得极其容易,而且总体看,批评的成本和代价下降,似乎是个趋势。西方社会形成了批评很多、批评也很不值钱的社会治理结构。中国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批评受到了管理,但是批评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非常高。

    中国究竟该如何管理各种意见,把意见表达放开到什么程度,至今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范式。中国可以说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在我国体制下的建设性密码,而且探索得相当努力。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明白,这样的探索过程注定充满争议,甚至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

    和谐是中国这种超大社会的生命线,然而人们对和谐的理解却常常出现分歧。如果说很难给和谐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则是它最后的硬指标。当然了,它一定还有很多其他指标,而且我们衷心希望中国和谐的指标能尽可能占全。

    (选自《环球时报·单仁平》2017.1.3.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作者“公知”的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公知们或用隐晦的春秋笔法,或直接使用激烈的语言,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但它们的传播不是很广,产生的影响也很有限。

    B. 中国中社会正处于社会多元化时期,这就使得有部分公知持不同意见,怀有一些情绪,这是社会多元化的标准表现之一。

    C. 大部分公知都在中国社会里拥有正常职业,有些甚至还属于教学科研领域的精英人士,如何贏得他们对国家路线的认同和支持是一个长期难题。

    D. 前些年公知们的主张可以尽情广播,对與论产生巨大影响,相比之下,他们的牢骚更多,不满意程度更多,是因为他们享有的與论空间有所缩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一个国家永远会有一些公知不高兴,让他们高兴起来在政治上就是不可为的,这个问题是水远化解不了的。

    B. 国家路线的对错与否,与公知们给予什么评价几乎没有多大关系,其至与“民意”支持程度的高低也不是绝对对应关系.

    C. 一个时代必须有所作为,取得国力增长和民生进步实实在在的成就,这些比公知们的舆论要更能经得起推敲。

    D. 我国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管理公知们的各种與论和意见,把意见表达放开到什么程度,但至今还没有多大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碗的一项是

    A.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在思想上非常动荡时期,国家路线的坚持最终战胜了各种抱怨。

    B. 知识分子的使命是批判,因此,政府对待批评的态度中就必须有不惧批判、顶着批判工作的一面。

    C. 中西方的社会治理结构极为不同,西方社会批评很多却很不值钱,而在中国,批评受到了管理,但是批评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却非常高。

    D. 人们对和谐的理解常常出现分歧。很难给和谐下一个最终的定义,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则应是最后的硬指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缺陷者的鲜花

    秦牧

    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被人称誉为乐圣的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听 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到了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 他才猛醒地向听众致谢。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特曾经在贝多芬面 前演奏钢琴,李斯特接受了这位长者的命题,奏出了一串串美妙的乐 音,但是贝多芬却一点也听不见,他只是从李斯特的表情和手指动作 理解到他的造诣,并据此吻贺他罢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严重缺陷、几乎完全听不到任何 普通音响的人,却陆续写下了大量美妙的乐章。他为的不是自己的耳 朵,他为的是广大群众的耳朵!

    像这样的历史逸事,今天我们追想起来仍是很感动的。在一个音乐大 厅里面,美妙的乐音四溢,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甜蜜的艺术欣赏中,然 而那个以全部生命活力舞动着他的仙笛般的指挥棒的音乐家,自己却 一点声音也没有听到。

    但是这位不幸的音乐大师,我想,他所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恐怕又 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

    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也时常可以见到吗?

    年前,有一个外国的芭蕾舞团到中国来演出。那音乐指挥,是一位眼 睛瞎了的七十岁的老者。有一次演出时我刚好坐在第一排,看到这位 老艺术家被人搀扶着走上指挥席,全神贯注地摆动着指挥棒的情景。 想到他原可以在家颐养天年,却不愿休息,行程万里到国外来参加演 奏活动,而当舞台上那些美妙的舞蹈在演出时,他却一点也没有见到。 我的视线不能专注于舞台上那群美丽如花的正在舞蹈着的姑娘们,而 是集中于这位穿着庄严的礼服的老音乐家身上,特别是他强劲有力的 双臂上。一时,我想起了盲诗人荷马,聋音乐家贝多芬这一类人物, 想起了中国的“生无所息”的崇高的格言,想起了“英勇无畏”这一 类珍贵的词句。

    就在我们身旁,不是也有好些这样的人物吗!这些年来,我们听到有 多少残废者、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登了怎样的高峰呵!有些人, 半身瘫痪了却成为扫盲能手;有些人,身体残废了却发展成为艺术家、 翻译家。在广州,就有一位盲艺人,在他的晚年更加闪耀着生命的光 辉;不久以前他还经常登台演戏。还有一位从事“微细雕刻”的象牙 工艺师,他能够在一粒“象牙米”上刻十八罗汉,在一粒“象牙芝麻” 上刻上岳飞的《满江红》,这位艺匠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你如果以为 他是由于从事微细雕刻而瞎了一目,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在青年时 代右眼失明之后才从事这种微细雕刻的研究。他原来仅存的一只眼睛, 竞比常人不知道高明多少倍地发挥起作用来了。

    这些缺陷者、残废者捧出来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 水,化成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了。

    这使我想起逆流洄游的勇敢的鲑鱼,以及那搏击长空的豪迈的山鹰!

    把阻力化成动力,使坏事尽可能变成好事,这些缺陷者在艺术上的卓 越成就不正是些雄辩的例证吗?

    如果说一个个寻常的人振作起精神、激发起毅力来尚且可以创造如此 的奇迹,那么为最先进的思想所完全武装起来的人,这样的人所组成 的集体,这样的集体所领导的国家,将能够克服多少的困难,创造多 少的奇迹呢?

    让我们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

    让我们从历史上某些缺陷者所栽培出来的瑰丽的艺术鲜花中,更好地 领略“‘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儿的芬芳!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之所以认为“这些缺陷者、残废者捧出来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是因为他们是征服缺陷的大勇者,他们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

    B. 文章以贝多芬的和事例开篇,从人们热知的名人亊迹写起,再写到自己亲眼所见和自己所了解的在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缺陷者、残疾者事迹,表达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

    C. 作者把叙亊、抒情和说理融合在一起,着重叙写了一些缺陷者、残疾者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透过现象,从平凡的亊物中发掘出美来,热情地予以赞颂。

    D. “有多少残废者、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登了怎样的高峰呵!”究其缘由,则在于他们把阻力化成动力,使坏事尽可能变成好事。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画线处“捧出来的艺术花束” “晶莹的露珠”的深层含义。

    3.这篇散文在选材和结构上都颇具特色,请作分析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义新欧”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金钱开行

    新华社杭州11月18日电(记者刘明洋  胡作华)18日上午11时许,浙江省义乌市铁路西站,随着火车一声长鸣,满载着82个标箱出口商品的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鸣笛开行,奔向万里之外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这标志着从中国义乌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最终到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全线开行。

    据悉,首趟“义新欧”(义乌—马德里)中欧班列经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最后到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穿越7个国家,全长13000多公里,运行时间约21天,几乎横贯整个欧洲,贯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目前所有“中欧班列”中最长的一条。

    据介绍,与其他“中欧班列”相比,“义新欧”(义乌—马德里)铁路班列不仅途经国家最多,而且在国内穿过的省份也最多,从浙江出发横贯东西,经过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共计6个省份。此外,“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共将在境外铁路换轨3次,除在哈萨克斯坦、波兰两次换轨外,还需在法国与西班牙交界的伊伦进行第三次换轨。

    “以前义乌的小商品要走出国门,主要是靠海运和空运,而铁路运输的成本比空运低,速度比海运快,如今‘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开通不仅可以降低商品的进出口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更让义乌的中国制造多了一条走向世界的便捷之路。”义乌海关关长林江表示。

    据了解,为缩短中国东部与中亚、欧洲之间的运输时空,今年1月,义乌首发了“义新欧”(义乌-中亚五国)国际集装箱专列,开辟了义乌直达中亚的国际铁路联运物流大通道,并在9月底实现了该段班列每周一列的常态化运行。

    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表示,“义新欧”班列是义乌市乃至浙江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建设的重要平台,是继开行“义乌—中亚”铁路班列后又一条重要的国际铁路班列,为中国小商品出口欧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高效、便捷物流通道。

    材料二

    马德里迎来首届“义新欧”货运班列

    本报马德里12月8日电(特派记者  何百林)西班牙时间12月9日上午10:30(北京时间17:30)。西班牙政府发展部和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将在马德里Aboriginal火车站举报信隆重仪式,迎接一位特殊的“新客人”———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代言”、从万里之外的中国义乌开来的首趟“义新欧(义乌—马德里)”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共同庆祝中欧新“丝绸之路”的诞生。

    今年9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来访的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时说,当前中欧货运班列发展势头良好,“义新欧”铁路计划从浙江义乌出发,终点设在马德里,中方欢迎西方积极参与建设和运营,共同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

    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关心下,首趟“义新欧”班列上月18日从义乌出发,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西班牙8个亚欧国家,全程13052公里,成为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经过21天的长途跋涉及两次换轨后,这趟装载了82个标箱义乌小商品的班列顺利抵达马德里。据悉,这是中国小商品首次通过铁路方式运抵西班牙。

    义乌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马德里是欧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近年来,两地经贸往来十分密切。目前,西班牙已成为义乌小商品出口欧盟的最大目的地国。今年1~8月,义乌小商品出口西班牙13.5亿元,同比增长18.9%。

    得知首趟“义新欧”班列顺利抵达马德里,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毛峰非常高兴。毛峰说,目前有数万名华商在西班牙经营小商品,这些小商品绝大部分从义乌市场采购。以前,西班牙华商在义乌采购商品后,大多通过海运的方式运至西班牙,用时一个半月左右。现在,“义新欧”班列21天就能到达,比传统的海运节约一半多时间。相信随着时间成本和运费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西班牙华商会选择“义新欧”班列。

    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代办黄亚中表示,“义新欧”班列打破了中国小商品依赖海运的出口运输方式,开辟了中西两国的商贸物流新通道,是中国“一路一带”战略取得的重要新进展。

    (摘自2014年12月9日《新华社日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项是

    A. 材料一中的“11时许”“21天”等在数字后或前加“许”“等”等词语,使表达更符合实际,说明新闻报道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

    B. 材料一说“‘义新欧’中欧班列共将在境外铁路换轨3次”,材料二说“两次换轨”,可见两篇报道中有一篇的数字使用是欠准痛的。

    C. 材料二中将“义新欧”班列到达的时间精确到“12月9曰上午10:30”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也突出了对此班列到达的高度重视。

    D. “义新欧”班列比传统的海运节约时间,越来越多的西班牙华商选择这一班列,“义新欧”班列为“一路一带”做出了大贡献。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这两篇新闻报道,都是对从义乌出发,终点是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班列这一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真实、重要、时效性极强等特点。

    B. 从义乌首发的这趟“义新欧”国际集装箱专列,开辟了义乌直达西班牙马德里铁路联运物流大通道,在当年9月底已实现每周一列的常态化运行。

    C. 材料二的第一段中将从万里之外的中国义乌开到马德里的首趟“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称为一位特殊的“新客人”,给人既形象又亲切的感觉。

    D. “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开通,降低商品的进出口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从而改变了义乌的小商品走出国门主要是靠海运和空运的历史,意义重大。

    E. 两篇新闻报道的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都在首段将标题提到的事件作了概要叙述,看到标题和首段,读者就能够直接了解到该文的全部信息。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篇新闻报道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那些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天祥,字吉甫,少隶军籍,善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叛据济南,结宋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以天祥为千户,屯三汊口,防遏宋兵。事平罢归,居偃师南山,有田百余亩,躬耕读书,从之游者甚众。其居近缑氏山,因号曰缑山先生。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及与语,出入经史,谈辨该博,乃大称异。至元十一年,起家从仕郎。十三年,兴国军以籍兵器致乱,行省命天祥权知本军事。居岁余,诏以本军为路,有代天祥为总管者,务变更旧政,治隐匿兵者甚急,天祥去未久而兴国复变,邻郡寿昌府及大江南北诸城邑,多乘势杀守将以应之。时方改行省为宣慰司,万户郑鼎臣为宣慰使。鼎臣帅兵讨之,至樊口,兵败死。黄州遂声言攻阳罗堡,鄂州大震。时忽都帖木儿恇怯不敢出兵,天祥言于居贞曰:“阳罗堡依山为垒,素有严备,彼若来攻,我之利也。且南人浮躁,轻进易退,官军凭高据险,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居贞深然之,而忽都帖木儿意犹未决。闻至阳罗堡,居贞力趣之,乃引兵宿于青山,明日,大败其众,皆如天祥所料。行省闻变,尽执鄂州城中南人将杀之,以防内应,天祥力止之,至是被执者皆纵去。复遣天祥权知寿昌府事,授兵二百余人。为乱者闻官军至,皆弃城依险而自保。天祥以众寡不敌,非可以力服,乃遣谕其徒使各归田里,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大德三年六月,迁河北河南廉访使,以疾不起。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却去之。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复遣使召之,辞以老疾不起。延佑三年四月,卒于家,年八十。追封赵国公,谥文忠。

    1.对文中画波浪线不符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B.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C.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D.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2.下列对文中年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 起家,是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朝廷把人从家中征召出来,然后授以官职。

    B. 万户,官职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夫之长,隶厲子中央枢密院;驻扎各路者,則分属于行省。

    C. 行省,“行中书省"的简称,唐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在当时主要进行军亊管理。

    D. 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平生事迹与品徳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兮。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天样淡泊名利。在平定李璮之乱后,皇帝赐予他百亩田而罢免了他的职务,他住在偃师南山中,边耕种边读书,来向他求教的人有很多。

    B. 陈天样策略得当。在他离开后不久,接替他的人改变了他制定的策略,兴国发生了民变,附近县城的叛民也乘势杀死守将来响应。

    C. 陈天样料亊如神。在忽都帖木儿对陈天样的计策还在犹豫不决时,贾居贞引兵前去迎战阳罗堡的叛民,结果完全符合陈天样的預料。

    D. 陈天祥恪尽职守,在调任河北河南廉访使后,因病未就任,而一些受到冤枉的人却到他家中来伸冤.他因自己不在任就让他们离开了。

    4.把文中幽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2)天祥以众寡不敌,非可以力服,乃遣谕其徒使各归田里,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过华清宫

    李贺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注:①紫钱:紫色像钱一样的苔藓。②残露:残余的露水,此指残余的酒。③蜀王:指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中,李隆基逃到蜀地避难。诗人因此称他为“蜀王”。

    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描写了华淸宫冷落萧瑟的景象,渲染了华清宮春夜的凄凉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 次句写诗人隔着积满尘土的窗帘,看到宮花仍旧迎春盛开。但无人观赏,显得那样寂寞悲苦。

    C. 颔联写诗人仰看云雾从宮檐下的红窗飘出,言其宮殿之高;俯看御阶石块断裂,苔藓横生,言其宫殿之败。

    D. 尾联以景结情,以小见大,既表现出华淸宫的凄冷、荒寂,又寄予了诗人“黍离”之感慨。

    E.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从不同方面,描绘昔日繁华富丽的华淸宮而今荒凉破敗的景象,暗寓讽刺感喟之意。

    2.这首诗描写了华淸宮之最,请从虚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的品格更加髙洁的句子是:                    

    (2)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句子是:                    

    (3)《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句子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項是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球迷的叫喊声、欢呼声不绝如缕。

    ②曾经不名一文的年轻人。如今已是亿万富翁,成为了人生的大贏家。

    ③以给每个人发一百元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④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⑤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前几年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只剩下几家平分秋色的企业。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一又和亊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台风的强势登陆,厦门大桥上的许多路灯被狂风吹落,各种不明物体在风中

    盘旋,甚至警车连连击中。

    B. 悠久灿烂的中原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游牧文化、齐鲁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C. 近日,本报记者驱车来到南京市高淳区,发现作为中国首个“国际慢城”,发展亮点纷呈。

    D. 生活剧《小别离》讲述了当三个平凡家庭里的孩子进入青#期时,人到中年的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焦头烂额,矛盾不断的琐碎故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 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 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 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          ,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寻。但只要          ,有一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一扇门,但我们最终将会发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文段有三处逻辑不当或表述不当的地方,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除了读书,要做成任何事情,都必须有着三种品质: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才不会甘于平庸,做事情一定会成功。有识才能具备做事的本领,有恒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把事情最后干成。三个方面各成一体、缺一不可,是千古不易的成功原理。

    ①“除了”应该为“不光”或“不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④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⑤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