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作文题 2 题,语言应用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于丹被轰再给“学术明星”提个醒

    在公共场合向名人发难,似乎成了标榜特立独行的“武林秘笈”。前段时间,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在北大讲堂被轰下台,让这种流行已久的表达方式再次引发争议。在文明社会的文化领域,用喝倒彩、扔鞋、驱赶等方式表达异见,用不文明的方式传播文明观点,这本身就充满了荒谬。

    对一个人的观点持反对意见很正常,若因此把一个人也完全否定,就非理性方式。即使不喜欢一个人,甚至完全否定一个人,那也应该时刻尊重他表达的权利,正如“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所指向的权利平等观念。

    根据现场视频记录,于丹在上台后并没有说什么惊天地的话,只是“代表全体观众表达对老艺术家的敬意”。说实话,虽然现场观众对“被代表”感到不满,但仅凭一句话不会引发如此轰场,倒是于丹老师短裙黑丝的打扮,比这一句发言惊艳得多!

    于丹是复杂的,现场观众也是复杂的。

    于丹的复杂在于,她身上所承载的属性标签太多,文化学者、大学教授、主讲人、心灵导师、畅销书作家、谈话节目嘉宾等等。在中国社会,于丹老师头衔的繁多是她身份名气的象征,而头衔的杂乱,则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她涉猎之广,跨界之大。一个老师上节目、出书、出席活动,传播了思想也赚得了名利实惠,乃至于最后不得不用“学术”来显示其涉猎之广,用“明星”来展示其露脸频繁、名气之大。

    在这个媒体主宰舆论、舆论引导公众的社会生态中,学者需要依靠媒体获得知名度,依靠知名度扩大传播思想的普及面,故而需要适应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而在泛媒体形势下,学者们把深刻观点浅显化、把复杂逻辑简单化、把高雅艺术庸俗化、把严肃话题娱乐化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曾因写作以外的八卦话题频频出现在娱乐版面上。

    因此,成为学术明星的于丹们,就会因为过度曝光成为明星版面的常客。把学术绑架在娱乐话题上,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投机消费。因为有了明星的属性,她原本所承载的学术内容,就必须随之浅显、简单、庸俗,甚至也要够八卦。在这种情形中,一个朝代皇位传承的严肃学术问题,可能就堕落成为个人性事丑闻的情史八卦。

    学术的“雅”和明星的“俗”是不能兼容的,而当它们碰到一起,便会立即成为往两极对抗的力量。从现实情况来看,“俗”明显占据了上风。“雅俗之争”的结果,是成就了不少学者在名利上的实惠,但是长久以来的“学术堕落”,也让一些公众产生了审美疲劳,以及对严肃学术遭冷落的不满,这种心态会进一步表现在对“学术明星”的不满上。

    欣赏昆曲艺术的观众,多是知力、智力较高的人群,对“学术明星”于丹有不满情绪很正常。而观众发嘘声、轰场,则说明了观众的复杂。专家跨界当权威,公众呛声消解权威,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公众是否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不满仍值得商榷,至少轰场、驱赶、扔鞋不应该出现在以理性、尊重为前提的对话现场。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学术堕落”产生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是在当今媒体主宰舆论、舆论引导公众的社会生态中,学者要依靠媒体获得知名度,依靠知名度扩大传播思想的普及面,而适应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的结果。

    B.是在泛媒体形势下,学者们追求“明星效应”而把学术浅显化、简单化、庸俗化、娱乐化的结果。

    C.是当今时代,学术的“雅”和明星的“俗”难以兼容,而在这场“雅俗之争”中 ,一些学者追求自身名利上的实惠的结果。

    D.是当今社会专家跨界当权威,用“学术”来显示其涉猎之广,而自身深度不够,导致学术思想荒芜的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当今,在公共场合向名人发难,成了标榜特立独行的“武林秘笈”。专家跨界当权威,公众呛声消解权威,业已成为一种“时尚”。

    B.在文明社会的文化领域,观众用喝倒彩、扔鞋、驱赶等方式表达意见,用不文明的方式传播文明观点,这本身就充满了荒谬。

    C.对一个人的观点持反对意见无可厚非,但不应该就此否定一个人的全部,而应保护对方表达观点的权利。

    D.把学术绑架在娱乐话题上,或对学术内容进行“八卦”,是媒体主宰舆论的时代出现的情况。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曾因写作以外的八卦话题频频出现在娱乐版面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在北大讲堂被轰下台,是因为观众对自己的话语权莫名“被代表”的不满,以及对她不合身份的装扮的反感。

    B.于丹的复杂在于,她身上所承载的属性标签太多;而要维护她的身份名气,她需要上节目、出书、出席活动,用“明星”来显示名气之大。

    C.于丹事件能够提醒跨界当专家的学者反思:作为学者你能否折服面对的受众群体而拈起“专家”的称谓,受众知力、智力和心理你又知多少!

    D.学者以各自的知识为依托,或坐而论道,或身体力行,以理性、尊重为前提的对话现场,应该奉行“君子和而不同”的相处之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县长欠我一支烟

    赵   新

    那是5年前的事情。5年前,马亮35岁,在古寨乡当乡长。

    那年春天的一天,马乡长在乡政府召开一个小型座谈会,座谈关于放牧和养殖大牲畜的问题。参加会议的只有十多个人,都是古寨乡的村民,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作为会议的主持人,会议开始时,马乡长首先向大家问好,给大家道了辛苦,然后掏出自己带的香烟,一支一支递给大家。马乡长的身边坐的是放羊的老汉杨老万,马乡长由远及近最后一个把烟递给他时,竟出现了特殊和意外:那老汉双手把那支烟挡了回去,脸上一片郑重和严肃的表情。

    马乡长笑了:“大叔,您不抽烟?”

    老汉掏出烟来说:“抽啊,我抽烟抽得很勤,很凶!”

    马乡长说:“那您就抽我一支,我这烟比您的烟好!”

    老汉说:“好也是抽,歹也是抽,反正都是冒烟,咱还是各抽各的吧!”

    会议出现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插曲,大家都笑了,都觉得杨老万这个人真是有点别扭。会议接着往下开。会议开得很热烈。十多个人全都发了言,杨老万当然也发了言,而且发言的质量要比别人高,他结合自己的放牧实践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马乡长很兴奋。马乡长在做会议总结时这样说道:“今天的会议开得很成功、很实在,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对我们乡的放牧和养殖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尤其是杨老万大叔的发言,朴实深刻,诚恳直率,句句说到了点子上,句句……”

    讲到这里时,马乡长很想点一支烟抽。马乡长有个习惯,开会讲话时喜欢抽烟,只要把烟一点,他的讲话会更加精彩,表情会更加生动。可是现在马乡长的烟盒里没有香烟了!自己再去买吧,显然不合时宜,而且马上就要散会了,托人再去买烟也不值当;不抽烟呢,情绪上不来,影响自己的临场发挥,影响会议的效果。也是凑巧,这时候正好杨老万往外掏烟,马乡长便抓住这个机会说:“大叔,借给我一支烟吸!”

    杨老万愣了一下:“马乡长,你是说借我一支烟吸?”

    马乡长点了点头:“对,借您老人家一支烟吸? ”

    杨老万说:“马乡长,既然是借,借了东西是要还的!”

    马乡长说:“还,还,散了会我就还给您!”

    杨老万递给马乡长一支烟,马乡长继续把话讲了下去。这又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大家都笑了,都觉得杨老万这个人真是有点意思!

    会议说散就散。散会以后,马乡长立刻被人拉到了饭馆里,一下子喝得酩酊大醉。

    喝醉了酒,马乡长当时就忘掉了那支烟的事情。

    马乡长工作忙,后来仍然忘掉了那支烟的事情。马乡长常常在古寨村的村口和街面上遇见杨老万,遇见那老汉赶着羊群上山,赶着羊群回村。有一次马乡长看见那老汉从地上捡了许多烟头,并把那些烟头小心翼翼地装进衣服兜里。那年年底乡政府召开全乡劳动模范大会,中午就餐时马乡长去给杨老万敬酒,顺手把桌子上的一盒香烟塞进老汉的口袋里。马乡长说:“大叔,以后别再捡烟头吸啦,那玩意不干净!”老汉掏出那盒烟答非所问地说:“马乡长,这烟我可不能要,这是乡政府出钱买的烟,这是招待大家的烟!”

    过罢春节,马乡长被调到了县城,先任某局局长,后来当上了分管全县教育工作的副县长,这就到了现在,到了今年春天。这一天马县长到古寨乡考察工作,除了看见杨老万那一群雪白的羊外,又看见那老汉弯着腰在地上捡烟头。

    马县长让司机把车停下,一个人走到了老汉跟前。

    马县长说:“大叔,您好!您还在放羊啊?我看见您又从地上捡烟!”

    老汉有些脸红,有些尴尬。他慌忙把手藏到背后,低下头说:“没有啊,没有啊,我正赶着羊群出村……”

    马县长递过去一条烟说:“大叔,我送给您一条烟,您别捡烟头啦,那玩意不干净!”

    老汉说:“马县长,这条烟是你自己买的吗?”

    马县长说:“不是,这么好的烟我能买得起吗?给您您就抽,管它……”

    老汉说:“不是你买的我不要;是你买的我也要不了这么多,我只要你一支烟!”

    马县长还是没有想起那一支烟的事情来,他只是看着那老汉渐渐地走远,渐渐地走远。

    夏天的时候,县教育局忽然报告马县长,说古寨村的村民杨老万去世了,这位62岁的老汉立下遗嘱,要把多年积攒下的18万元人民币捐给古寨小学!马县长大为感叹,等匆匆忙忙赶到古寨村时,老汉已经入土了。马县长从杨老万的儿子杨小万的手里看到了那份遗嘱,遗嘱上除了捐款的事情外,还有一条是:“马县长还欠我一支烟,一定要让他归还!”

    马县长终于想起了5年前的那个座谈会,想起了那支烟。

    马县长本来带着烟却又亲自从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一盒烟。马县长带着这盒烟来到了老汉的坟头上。马县长给老汉点燃了一支香烟后泪流满面地说:“大叔,您抽吧,这是我自己的烟!”

    马县长还了解到,那杨老万原来是古寨村的前任支部书记,退下来之后当了名副其实的放羊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县长欠我一支烟》围绕一支烟叙述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思想涵盖量很大,给人一种厚重之感,刻画了极具个性、极富感染力的人物杨老万。

    B.小说通过杨老万拒绝马乡长递来的烟和杨老万递给马乡长一根烟两段“小插曲”的叙写,展开了故事情节,在这两个小插曲中,突显了杨老万对年轻干部马乡长的关心。

    C. 作者赵新,在写作技巧上得心应手,尤其是简洁明了、呈现动态状的叙述艺术,令人赏心悦目。本文作者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细节、心理等多种方法,使杨老万的形象生动感人。

    D.小说不止一次地提到马乡长看到杨老汉从地上捡烟头的情节,既与小说的线索相关联,又与杨老万“把多年积攒下的18万元人民币捐给古寨小学”的情节形成反差,突出了杨

    老万的大爱。

    E. 赵新的作品关注现实尤其是关注农村现实,注重人物刻画,这些人物虽处于社会底层,但灵魂并不卑微,对于他们的生存状态、人生态度、心灵期待,作者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县长欠我一支烟》中的杨老万和马乡长就是典型代表。

    2.阅读小说,思考题目“县长欠我一支烟”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3.请分别概括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

    4.有人说,结尾 “马县长还了解到,那杨老万原来是古寨村的前任支部书记,退下来之后当了名副其实的放羊汉”一段文字可有可无,你是否同意?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打不死的贝尔

    木舟子

    他是爱德华•迈克尔•格里尔斯,他的昵称叫贝尔,但是在中国,我们管他叫“贝爷”。

    他是“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男人”。他吃过象鼻虫、十字蜘蛛、老鼠、青蛙、生的斑马肉、鳄鱼和羊的睾丸,还曾从大象的粪便里挤出可以饮用的水分──当他吃那些令人反胃的东西时,他的口头禅是:嘎嘣脆;有点像鸡肉味;蛋白质是牛肉的x倍;这个去掉头和心脏就能吃了……在赞比亚吃虫子时他说,“它的味道,就像你所有的朋友把他们的鼻屎集中起来,塞到一根香肠里让你吃”……

    他的足迹遍布哥斯达黎加的丛林、太平洋群岛、阿尔卑斯山脉、肯尼亚、美国犹他州的沙漠和阿拉斯加的雪地……以及──中国的海南岛。无论是火山、沼泽、冰川还是湖泊,只要给他一把刀和一个水壶,他能够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活下来。

    是的,如果你看过Discovery Channel的《荒野求生》,那么,你肯定知道,这个死不了的人就是贝尔。他是全球知名的探险家、演讲专家、慈善人士、求生类节目野外主持人,第一个成功使用动力滑翔伞飞跃珠穆朗玛峰的人,迄今为止统领全球2800万童子军最年轻的主席,英国中产阶级最尊敬的七个人中的第二位(第一位是英国女王);他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三个儿子,他们平时住在威尔士北部的一个小岛上,或者伦敦泰晤士河畔一艘自己改装的驳船里,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贝爷,不是已经在危险的地方,就是在奔赴危险的路上。如今,他用《荒野求生》的名字出版了一本自传,让你一窥“真硬汉”养成的秘密,于是他的名头又多了一项:畅销书作家。

    贝尔的家族中流淌着野性的血液。其父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退役特种兵,姨夫是英国驻塞浦路斯的海军准将,祖父是军官,曾外祖父是一战战斗英雄,而其曾外祖父的曾祖父塞缪尔•斯迈尔斯是维多利亚时代新绅士论的倡导者,他写了一本《天助自助者》,认为一个人高贵与否,并非取决于血统,而看他是否过着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作为一个英国人,只要你够热情、有准备、勇于奋斗,世界就是你的牡蛎”。

    “当我慢慢长大,我意识到这个世界充满了虚假和复杂,我越来越追求个性和同一,而这些,只有探险才能给我。”即使独自一人满身泥泞、又湿又冷,贝尔也觉得妙不可言。

    与多数同龄人一样,贝尔也有过疯狂的青春期,在申请上大学之前,他甚至花了三天时间,每天坐在英国军情五处的休息室里,请求这个反间谍机构赏赐他一个面试,最后,一个胖考官告诉他:小伙子,你得先去上大学。

    就这样,贝尔勉强申请了布里斯托尔一间颇烂的大学,研读现代语言学。应付和逃避学习这件苦差事的结果就是:1994年,贝尔决定报名参加英国空军特勤队(SAS)预备队的遴选。

    描述贝尔参加选拔的过程将是一件冗繁的工作,但简而言之,就是:炼狱。训练内容常常包括急速奔跑、山间短跑冲刺、负重奔跑、夜间急行军,俯卧撑、举重、搏击、攀登和潜水,查看地图、随军急救和武器操作,等等;从凌晨六点检阅,训练会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直到每一个新兵都累得跪在地上呕吐”。在荒无人烟的威尔士峰,训练耗费了贝尔六个月,夏天被瘟疫般的蚊子包围,冬天又得浑身湿冷,艰难穿过深没大腿的积雪,有时还被大风掀倒在地,这一切,都在背负50磅或以上负重物的前提下进行。每天都有人被淘汰出局。

    实际上,连贝尔自己也难以用文字描述其间的艰辛痛苦。他当时只有20岁,是年龄最小的参选者之一。他失败过一次,并在两年后的第二次遴选中成功。加入SAS第21团之后,贝尔继续接受专项训练,包括爆破、海空潜入、外国武器操作、丛林生存、外语学习、高速防御性驾驶、冬季战争训练以及敌后方逃生技能……正是这些训练,保证贝尔日后在《军队大逃亡》、《荒野求生》、《绝境求生手册》、《天生求生者:贝尔•格里尔斯》等探险类节目中数次死里逃生。

    1996年底,贝尔在北非一次自由跳伞训练中不慎受伤,康复后向SAS提出退役。康复期间,“那么多的自我都被禁锢在肉体里,我觉得自己既无助又脆弱,甚至不能弯腰系鞋带或转身,也不能扭身擦洗后背,除了尖锐而剧烈的疼痛,留给我的只有深深的绝望”。不过,把贝尔形容为一个海明威式的人物也许并不为过,在事故发生之后的第八个月,刚有起色的他便从医院偷偷溜出来,坐火车回家取自己的摩托车,然后在绑着金属支架的情况下,在黎明前骑车回到康复中心,第二天凌晨偷偷回来──居然没有一次被护士发现。 1997年,贝尔筹到一点赞助,计划攀登珠穆朗玛峰。1998年5月26日早上,在此前经历过坠落冰川缝隙而幸得获救的贝尔,成功登上世界之巅,成为英国成功登顶的最年轻的登山者。

    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何无数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那天寒地冻的山脉,只为登顶的短暂时刻,对此,贝尔引用前辈登山家的话:“若你真的不懂,那么你永远也不会懂。”他并不认为自己征服了珠峰,相反,“你能登山的唯一原因是这座山允许你攀登。如果高峰暗示你等待,你就必须等。在她召唤你去时,你就必须在逐渐稀薄的空气里奋力前行”。

    有评论认为,“贝尔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教会了我们如何在荒野逃生的技能,而且还向我们昭示了人在紧张压力下生命意志的巨大张力和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在他的自传中,贝尔这样写:“犹如偶然,这种疯狂成为了我的生活。不要误会──我太喜欢这一切了。”

    “既然人生是场冒险的游戏,”贝爷说,“那就坚持下去。”

    (选自《看天下》2012年第17期)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贝尔是英国中产阶级最尊敬的男人,他是全球知名的探险家、演讲专家慈善人士、畅销书作家、求生类节目野外主持人,第一个成功使用动力滑翔伞飞跃珠穆朗玛峰的人,迄今为止统领全球2800万童子军最年轻的主席。

    B.贝尔在吃那些令人反胃的东西时,常常对这些食物赞不绝口,说明贝尔是一个“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男人”。

    C.贝尔的家族中流淌着野性的血液。父亲是退役特种兵,姨夫是海军准将,祖父是军官,曾外祖父是战斗英雄……但贝尔在《天助自助者》一书中否认了一个人的高贵取决于血统的观点。

    D.贝尔的人生几乎都在探险中度过,他不是已经在危险的地方,就是在奔赴危险的路上,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真硬汉”。

    E.作者认为把贝尔形容为一个海明威式的人物也许并不为过,因为他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在荒野逃生的技能,而且还向我们昭示了人在紧张压力下生命意志的巨大张力和对自由的无限追求。

    2.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3.文中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贝尔?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贝尔把“人生”比作一场“冒险的游戏”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19分)

    耿炳文,濠人。父君用,从太祖①渡江,积功为管军总管。援宜兴,与张士诚兵争栅,力战死。炳文袭职,领其军。取广德,进攻长兴,败士诚将赵打虎,获战船三百余艘,擒其守将李福安等,遂克长兴。长兴据太湖口,陆通广德,与宣、歙接壤,为江、浙门户。太祖既得其地,大喜,改为长安州,立永兴翼元帅府,以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之。温祥卿者,多智数。避乱来归,炳文引入幕府,画守御计甚悉。张士诚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帅师来争。炳文奋击,大败去。久之,士诚复遣司徒李伯升帅众十万,水陆进攻。城中兵七千,太祖患之,命陈德、华高、费聚往援。伯升夜劫营,诸将皆溃。炳文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常遇春复帅援兵至,伯升弃营遁,追斩五千余人。其明年,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司,以炳文为使。已而士诚大发兵,遣其弟士信复来争。炳文又败之,获其元帅宋兴祖。士信愤甚,益兵围城。炳文与费聚出战,又大败之。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士诚不得逞。大军伐士诚,炳文将所部克湖州,围平江。吴平,进大都督府佥事。

    从征中原,克山东沂、峄诸州。下汴梁,徇河南,扈驾北巡。已,又从常遇春取大同,克晋、冀。从大将军徐达征陕西,走李思齐、张思道,即镇其地。浚泾阳洪渠十万余丈,民赖其利。寻拜秦王左相都督佥事。

    始,炳文守长兴,功最高,太祖榜列功臣,以炳文附大将军达为一等。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而炳文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

    建文元年,燕王②兵起。帝③命炳文为大将军,帅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时年六十有五矣。兵号三十万,至者惟十三万。八月次真定,分营滹沱河南北。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忠、松俱被执,不屈死。鄚州陷。而炳文部将张保者降燕,告南军虚实。燕王纵保归,使张雄、鄚败状,谓:“北军且至。”于是炳文移军尽渡河,并力当敌。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炳文军不得成列,败入城。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燕兵遂围城。炳文众尚十万,坚守不出。燕王知炳文老将,未易下,越三日,解围还。而帝骤闻炳文败,忧甚。太常卿黄子澄遂荐李景隆为大将军,乘传代炳文。比至军,燕师已先一日去。炳文归,景隆代将,竟至于败。

    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妄不道。炳文惧,自杀。                             (《明史•耿炳文传》)

    注:①太祖:朱元璋;②燕王:朱棣,后夺取帝位,为永乐帝。③帝:指建文帝朱允炆,兵败于朱棣。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炳文城固守   环绕

    B.士诚不得逞   最终

    C.告南军虚实   准备

    D.玉带用红鞓,妄不道    超越本分

    2.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耿炳文善于作战的一组是(    )(3分)

    ①与张士诚兵争栅

    ②炳文将所部克湖州,围平江

    ③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

    ④从大将军徐达征陕西,走李思齐、张思道,即镇其地

    ⑤于是炳文移军尽渡河,并力当敌

    ⑥燕王知炳文老将,未易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耿炳文继承了父亲的遗风,英勇善战,多次以弱胜强,战无不胜,因战功卓著,被朱元璋列为一等功臣,深得朝廷器重。

    B.耿炳文不仅自己善于作战,而且富有合作精神。与常遇春、徐达、李坚、宁忠、潘忠、杨松等人多次通力合作打败敌人。

    C. 耿炳文也能发现并招揽人才,曾召足智多谋的温祥卿进入他的幕府。耿炳文还关心百姓,重视民生,如他镇守陕西时,曾疏浚泾阳十万多丈长的水渠。

    D.耿炳文65岁仍旧率军出征,建文帝听说耿炳文兵势不利,非常担忧,派李景隆前往代替他,但是也没能扭转战局。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征中原,克山东沂、峄诸州。下汴梁,徇河南,扈驾北巡。(5分)

    (2)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而炳文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青门引  寄宠人

    时彦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①,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注: ①香鸭:鸭形香炉。

    1.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边地旅途图景,请赏析写景的特色。(6分)

    2.请结合下片内容,赏析“宠人”的人物形象。(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

    (3)舞幽壑之潜蛟,          。                   (《赤壁赋》)

    (4)地崩山摧壮士死,            。                (《蜀道难》)

    (5)沧海月明珠有泪,          。                  (《锦瑟》)

    (6)夜深忽梦少年事,          。                  (《琵琶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近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公安干警心里没有群众,就是忘本;漠不关心群众疾苦,就是变质。

    B. 同声传译是各种翻译活动中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因为同声传译人才最难培养,所以目前全球能胜任这份高难度工作的人才,真可谓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C. 山高水长,距离无论多么遥远,也阻碍不了母亲那颗深如大海的心,她可以包容一切,哪怕你因为忙碌而忘却了关心她,哪怕你因为爱情中的阴霾而冷言顶撞了她……

    D. 企业能够扭亏为盈,达到了今天这样的规模并能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几年来苦心孤诣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用心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对产品的生产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我们要深思而慎为。

    B.以北京和北京人为描写对象和故事背景的文学创作,自晚清已开始,近两个世纪中,老北京的面貌在文学作品中不断被想象、建构和改写。

    C.鞍山位于辽宁中部偏南、辽东半岛中部的位置,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有“共和国钢都”的美誉。

    D.青年人有了创业的勇气,如何去实践才能胜算多,失败少?专家提示:关键在于要善于学习并汲取他人的经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横线处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罗衾不耐五更寒”,这是一种在寂静中才能品味出的伤感,           ,其声音响彻天地,成就了五代词的繁华之巅。假若没有坚强,李煜也许早已沉沦在丧国之痛中,不能自拔。此时的坚定使他看淡世事沉浮,使他唱出生命的高歌。

    ①它勾起了后主李煜的无限愁思

    ②昔日,车水马龙的胜景只能在孤囚中化为清冷的月光,漫洒在西楼之上

    ③空留的仅仅是孤寂的小院

    ④或许,流水已逝,落花难再

    ⑤在悲伤中,李煜以词为伴,怅然歌咏于天地之间

    ⑥春意亦是渐行渐远

    A.①②④⑥③⑤   B. ⑤②③④①⑥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②④③⑥①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请你对以下的信息进行整合,以校学生会的名义拟写一份会议通知。(5分)

    ①学校将于2014年1月13日上午举行“2014届学生成人宣誓仪式”。

    ②校学生会于2014年1月8日发出开会通知。

    ③校学生会定于2014年1月10日(星期五)下午学生会活动时间召开高三各班班长和各班团支部书记会议。

    ④会议地点是在学校会议室。

    ⑤会议商讨并决定“成人宣誓仪式”的内容和程序。

    ⑥由于会议重要,与会者不能缺席,不要迟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教授是个极其有名的音乐大师,在授课的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的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成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又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

    这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教授没开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学生怔怔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请仿照下列语句,续写后面的句子,构成一段表意明确,表达连贯的话。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人当如兰,幽谷长风,宁静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