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25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   )

    A.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反映了(   )

    A.地方权力增大               B.相权不断加强

    C.军政实现合一               D.皇权不断膨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民族英雄是指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和主权,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B.率军反击沙俄侵略

    C.抗击了东南沿海倭寇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包产到户”的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军事实力   B.时时刻刻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C.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D.增强军事实力,应对美国的对台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地理大发现。从15世纪开始,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下列哪位航海家与“西印度群岛”这一概念有关?(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

    A.君主专制                  B.总统制

    C.民主共和国                D.君主立宪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随着沪宁城际高铁、武广高铁、京沪高铁等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时代。饮水思源,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哈格里夫斯                B.史蒂芬孙

    C.爱迪生                   D.瓦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新中国成立

    C.宪章运动                 D.巴黎公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不同之处是(   )

    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废除了农奴制度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改变了社会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大学世界近代史文学研究室要召开一个探讨俄罗斯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艺术研讨会,你认为选择谁的照片挂在会场最合适?(   )

    A.高尔基                   B.弗朗西斯·培根

    C.莎士比亚                 D.列夫·托尔斯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学者指出,达尔文把传统生物学的某些理论翻了个个儿,这是因为达尔文提出了(   )

    A.进化论                   B.神创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相对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与此有关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是以1944年诺曼底登陆为背景拍摄的,参与这次登陆战的军队主要是(   )

    A.英美盟军                 B.英法盟军

    C.美法盟军                 D.苏美盟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李老师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国家的人都拥有统一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这一地区是(   )

    A.北美洲地区                B.欧盟地区

    C.南美洲地区                D.大洋洲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

    A.美国经济的滞胀              B.苏联的威胁

    C.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          D.中国的崛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表是不同时期从科学技术成果到产品投入市场所使用的时间情况统计,此表反映了(   )

    时期

    19世纪

    一战前

    二战前

    20世纪70年代后

    时间

    50年

    30年

    7年

    3-5年

    A.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越来越互相渗透

    B.科学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C.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美国学者都斯在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列出了导致“人类困境”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本投资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要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些全球问题,必须(   )

    A.维护本国利益               B.优先发展农业

    C.加强国际合作               D.转向海外投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2014恰逢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黄埔军校成立、红军长征开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南方视察深圳特区等。为纪念这些历史事件,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展课外学史活动,收集了一些材料,现邀请你共同探究。(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片指出黄埔军校创办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任黄埔军校校长是谁?(1分)

    (2)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分)咏读材料二《七律·长征》,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哪些长征精神?(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方式。(2分)

    (4)材料四中的雕塑“拓荒牛”,体现了深圳特区的一种什么精神?(1分)细读邓小平题词,指出特区主要“特”在哪一领域?(1分)与深圳同时开放的位于福建省的特区是哪一城市?(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2分)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1分)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1分)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2分)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八年级某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10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1972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3分)

    (2)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2分)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1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2分)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1分)

    (4)纵观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美国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传奇,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图说天下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  《IT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IT产业是指信息技术产业)

    项目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国内总收增长率

    2.2

    4.2

    3.3

    3.5

    4.7

    4.8

    5

    其中IT产业的贡献

    0.6

    0.8

    1.0

    1.2

    1.3

    1.3

    1.6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母邦”是指哪个国家?(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2分)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2分)

    (4)据材料四指出IT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及趋势。(2分)

    (5)纵观美国崛起的历史,你认为大国崛起应具备哪些条件?(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结盟,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界初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示意图

    材料二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材料三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中代表的军事集团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引发了什么世界性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

    (2)材料二中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目的是什么?(1分)

    (3)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美苏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2分)

    (4)据材料四的图片信息,“未来政治格局”呈现什么趋势?(1分)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影响国家间结盟与对抗的根本原因。(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