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18 题,判断题 1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8 题
  1.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916年建立契丹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 赵匡胤   B. 耶律阿保机

    C. 完颜阿骨打   D. 元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 “齐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 “五胡乱华”   D. “安史之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  (   )

    A. 北宋前期   B. 北宋后期   C. 南宋前期   D. 南宋后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一项历史工程的赞颂。它是(  )

    A. 长城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辛弃疾是两宋时期“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慷慨激昂,豪迈悲凉。下列各项中,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   )

    A.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果你生活在盛唐时期,下列哪些现象是你能见到的①在长安城内可以见到长年聚居的外国客人②有人正在看雕版印刷的《金刚经》③饮茶风靡全国④妇女以穿着男装、骑马出游为时尚(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真宗的《劝学篇》中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从中可以了解到的史实有(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科举制产生深远影响     ③宋朝开启“偃武兴文”的风尚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这位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

    A. 文成公主   B. 蔡文姬   C. 王昭君   D. 金城公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戏剧是  (   )

    A. 京剧   B. 豫剧   C. 昆曲   D. 秦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走进一栋大型建筑物。里面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    )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著作是(   )

    A. 《天工开物》   B. 《梦溪笔谈》   C. 《农政全书》   D. 《窦娥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

    A. 麻沸散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清初实行(   )

    A. 焚书坑儒   B. 八股取士   C. 厂卫制度   D. 文字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

    ① 兵部             ② 锦衣卫           ③ 东厂            ④ 刑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有一个从北向南逐渐转移的过程,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的最后完成是在(  )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理依据是(    )

    A. 《尼布楚条约》   B. 设置台湾府

    C. 雅克萨之战   D. 清朝的疆域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求贤若渴的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    )。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王叔和——《脉经》         

    D、孙思邈——《千金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0 题
  1. 581年,北周外戚杨建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炀帝。    (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隋唐时期,科举考试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末农民起义的首领是王仙芝、黄巢。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六千多米。                     (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元朝,是蒙古族人的骄傲,毛泽东因此把他称为“一代天骄”。(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元朝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修订的《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国际通行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了700年。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开始于元朝。                   (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外八庙和避暑山庄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在清朝时期实际上起到了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它们位于今天河北承德地区。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朝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废除了自秦国以来行之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1)郑和下西洋是哪位皇帝期间?这位皇帝派遣他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郑和下西洋到达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哪?

    (3)郑和下西洋起到作用了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图中的人物文天祥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请回答:

    (1)文天祥的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他被俘后,在狱中悲愤的写下了哪两首诗?你对他有怎样的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典型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材料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材料一是唐朝哪位诗人的诗句?他被尊称为什么?另一位与他齐名的大诗人是谁?你能列举出这位诗人的名句么?

    (2)材料二是北宋哪位词人的作品?宋代还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你知道她是谁?

    (3)请写出我国四大古典小说的名称及作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祖国领土不可侵略,也绝不容分裂。在统一的各个时期,统治者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维护统一,巩固统治。

    请思考探究:

    (1)我国历史上的唐帝国时期,统治者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举例说明。

    (2)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疆域最大?为了巩固统治,它建立了什么制度?

    (3)面对外来侵略,明清时期我国军民进行了哪些英勇斗争?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4)针对中国南海及钓鱼岛主权有关争端的问题,有人认为应该和平解决,也有人主张武力出击。你认为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