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即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 虚心纳谏   B. 轻徭薄赋   C. 减轻刑罚        D. 微服私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同学编了一个反映唐朝社会生活的小剧本,以下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

    A. 外国商人在长安城经商   B. 妇女们喜好骑马出游

    C. 农民用曲辕犁耕种土地   D. 瓦舍里在生产唐三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道:“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悲”的是(  )

    A. 盘庚迁殷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黄巾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未能体现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是(   )

    A. (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 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C. “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D.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B. 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C. 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 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   )

    A. 大运河上漕运繁忙   B.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

    C.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D. 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减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隋唐时期最突出的社会特点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房谋杜断”“设安西都护府”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

    A. 文帝建隋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炀帝暴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她(  )

    A. 替体弱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务   B. 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

    C. 重用人才,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掀起了全民学诗词的热潮。如果出题:他的诗忧国忧民,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他”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杜牧   D. 白居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史料记载: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85%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材料反映出的社会现象是(   )

    A. 宦官专权   B. 外重内轻   C. 藩镇割据   D. 外戚乱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下表中课读出的信息包括(   )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成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千秋疑案陈桥驿,衣着黄袍便罢兵。”这句话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 杨坚   B. 李渊   C. 朱温   D. 赵匡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等语句反映的是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有关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金-阿骨打      ③阿保机-党项族    ④元-忽必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与词中的“靖康耻”相关的事件是(   )

    A. 澶州大战   B. 金灭北宋   C. 宋金对峙   D. 元灭南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油条是我国分布面最广,食用频率最大的早点食品,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一名称反映了百姓对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 岳飞   B. 郑成功   C. 文天祥   D. 张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南宋时期,在江南可能看到的景象有(   )

    ①川蜀地区栽种茶树和棉花           ②农民种植引进的占城稻  

    ③开封城里出现早市、夜市           ④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同学选用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宋朝的(   )

          

    宋代针铺商标   北宋交子   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南宋海船

    A.政权并立       B.艺术精湛       C.民族融合      D.商业繁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历的漫长过程。与对应的时间是(   )

    A. 南朝   B. 唐朝

    C. 南宋   D. 元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   )

    A. 统一全国   B. 建立元朝   C. 统一蒙古   D. 起兵抗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且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这个王朝是(   )

    A. 蒙古   B. 辽   C. 清朝   D. 元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

    材料三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根据材料一及相关知识,说说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一中,②国派遣的来华使团叫什么?唐朝与②国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

    (3)材料二中的“伟大僧人”是谁?他“西天取经” 的目的地是哪国?由他口述而成的,反映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哪一部?

    (4)材料三中的“专门机构”叫什么?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哪些(写出一个)?当时出口的主要商品有什么(写出两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搠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材料二  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英国从中国学去的是什么考试制度?该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这种制度诞生前后,选官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该制度的发展分别做了什么贡献?

    (3)宋代时,这种制度继续发展。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4)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宋元三代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当时若要限期将罪犯缉拿归案,应该由哪个部门执行?

    (2)宋初宰相赵普认为,要天下安定,应该“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这是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为此,宋朝新设了哪些职务?

    (3)元朝中央管理军事和监察的分别是什么机构?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地区被称为什么?其他大部分地区由哪一机构管理?

    (4)元朝时,管理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天可汗”指谁?他获此称号的原因是什么?这表明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是怎样的?

    (2)《步辇图》反映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交往情况?双方交往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有何意义?

    (3)两宋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签订过的和议有哪些(至少写出两个)?请选其中一个和议进行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