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3 题,其他题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腈纶(qīng)   潜规则(qián)    不着边际(zhuó) 装模作样(mú)

    B.下载(zài)     贺岁片(piān)    返璞归真(pú)   强颜欢笑(qiǎng)

    C屏弃(bǐng)   一场雨(cháng)   荆钗布裙(chāi)  煊赫一时(xuān)

    D.弭谤(mǐ)     血淋淋(xiě)     叱咤风云(chà)  睡眼惺忪(sōn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瑕不掩瑜      纠纠武夫      出奇制胜     真知灼见

    B.融会贯通      生死攸关      首屈一指     不径而走

    C英雄辈出       出神入化      器宇轩昂     殒身不恤

    D.欢度国庆      人情世故       两全齐美     平心而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从自卫队、消防厅海水浇注,到“50死士”冒死进入现场抢修,再到东电宣布几个机组开始通电,人们一度以为看到了遏制核危机的希望,因为通电、注水、冷却是防止反应堆燃料棒熔毁的三个关键步骤。

    B.总体说来,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

    C.在昨天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对上下班车祸不算工伤问题表示,这一改变是由于交强险实施之后,道路交通事故的赔偿有了相应的渠道。

    D.百度文库擅自收集、刊载和传播广大作者未授权的作品并以此牟利,显然违反了著作权法的规定,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集市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呀、雪梨呀、苹果呀应有尽有;大商场,各种物品琳琅满目: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啊!

    B.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准确的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疾病?

    C.聂绀弩(1903——1986),现代作家,其入选中学课本的作品《我若为王》选自《聂绀弩杂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版)

    D.以前年纪小,不知道主动完善自己;现在我才深切体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真正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

    砚 铭 考

    砚,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氏族阶段向国家形成过渡的时期,当时,已经出现私有财产,人们把自己心爱的墨海——大砚,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拥有。砚铭,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分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就是今人,也时闻有如此雅兴。因此,它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故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砚铭也由最初简单表示所属关系的姓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志叙怀的文学形式。《大戴礼记》所载的西周太公金匮砚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砚铭,是以文学形式写成的,其铭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得无白。”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的砚铭,还是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作为文学形式的早期砚铭,大多数是就砚说砚,是文人用以品评和赞美砚的。到了宋代,人们喜欢用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从此以后,言志寄情、赋诗颂词便成了砚铭创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文天祥写的砚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就属此类。

    砚铭作为艺术品的出现,比作为文学作品要晚得多,它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末元初,我国篆刻艺术空前兴盛,砚铭在它的影响下,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在刻制技艺上,砚铭广泛地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同时砚铭亦趋于完备,年款也较之前代更为普遍,并出现了在铭后加钤[注:盖(图章)]的新内容。从此,款记便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明清时期,赏砚之风日盛。当时金石书法名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如纪晓岚。为了把书法、雕刻和装饰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在书写和镌刻之前,都要对砚铭的全面布局、章法的疏密错落和刀法运用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砚面构图,因形而异,行、草、篆、楷,因砚而择,使其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同时刀法的运用也力求做到笔画的顿挫、轻重、快慢、转折,要刻得生动自然,既有笔意又有刀味。不过,砚铭的书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写作,因受到砚面与雕刻过程的限制,制作者选用的铭文大多简短、扼要、精辟,因此砚铭虽短,却字字千金,均是砚铭者的真情流露,从而使砚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既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艺术品。

    1.砚铭作为艺术品“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宋末元初,砚铭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

    B.宋末元初,款记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C.明清时期,砚铭简短、扼要、精辟,字字千金,能充分地表现砚铭者的真实情感。

    D.明清时期,砚面构图,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刀法运用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大多把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因此文物家一般把砚铭当作鉴定文物真伪的依据。

    B.宋代,文人墨客用砚铭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C.砚铭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内容上大多就砚说砚。

    D.纪晓岚是清代金石书法名家中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的名家。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我国仍有文人学士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的,且多有年款和图章。

    B.随着世界性收藏热的升温,带有优秀砚铭的砚,将成为当代喜欢收藏砚的人追求的对象。

    C.砚铭大多能提高砚的价值,质佳的、传承可考的古砚则会有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和文物的潜在价值。

    D.散文能更好地抒情言志,从文天祥开始,宋代的砚铭大都用散文形式写成,一般不用诗词写砚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沼       泽        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 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 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 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末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

    1.文中说“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其中蕴蓄着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什么?(4分)

    2.“记者”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

    3.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什么用意?(6分)

    4.“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别是什么?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怎样的特点。(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燕荣,字贵公,华阴弘农人也。父偘,周大将军。荣性刚严,有武艺,仕周为内侍上士。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高祖受禅,进位大将军,封落丛郡公,拜晋州刺史。从河间王弘击突厥,以功拜上柱国,迁青州总管。荣在州,选绝有力者为伍伯,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奸盗屏迹,境内肃然。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上甚善之。后因入朝觐,特加劳勉。荣以母老,请每岁入朝,上许之。及辞,上赐宴于内殿,诏王公作诗以饯之。

    伐陈之役,以为行军总管,率水军自东莱傍海,入太湖,取吴郡。既破丹阳,吴人共立萧瓛为主,阻兵于晋陵,为宇文述所败,退保包山。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为荣所执晋陵会稽悉平检校扬州总管寻征为右武候将军。突厥寇边,以为行军总管,屯幽州。母忧去职。明年,起为幽州总管。荣性严酷,有威容,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范阳卢氏,代为著姓,荣皆署为吏卒以屈辱之。鞭笞左右,动至千数,流血盈前,饮啖自若。尝按部,道次见丛荆,堪为笞棰,命取之,辄以试人。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荣曰:“无过尚尔,况有过邪!”榜棰如旧。

    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是时元弘嗣被除为幽州长史,惧为荣所辱,固辞。上知之,敕荣曰:“弘嗣杖十已上罪,皆须奏闻。”荣忿曰:“竖子何敢弄我!”于是遣弘嗣监纳仓粟,得一糠一秕,辄罚之。每笞虽不满十,然一日之中,或至三数。如是历年,怨隙日构,荣遂收付狱,禁绝其粮。弘嗣饥馁,抽衣絮,杂水咽之。其妻诣阙称冤,上遣考功侍郎刘士龙驰驿鞫问。奏荣虐毒非虚,又贼秽狼籍,遂征还京师,赐死。先是,荣家寝室无故有蛆数斛,从地坟出。未几,荣死于蛆出之处。

    (《隋书·卷七十四  列传三十九 酷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部              按:巡查       B.道次见丛荆     次:驻扎

    C.瓛败走,为荣所执    执:抓捕       D.怨隙日构       构:形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燕荣严酷的一组是(    )

    ①奸盗屏迹,境内肃然。          ②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

    ③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    ④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

    ⑤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  ⑥遂收付狱,禁绝其粮。

    A.②④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荣性格刚严,武艺高强,为官以严厉著称,管辖地区盗贼绝迹,百姓相安无事,隋文帝对其颇为赏识,常常慰劳勉励。

    B.在攻打陈的战役中,燕荣率领精锐甲兵五千人追踪吴郡国主萧瓛,萧瓛败逃,被燕荣所擒获。突厥侵犯边境,燕荣为行军总管,屯兵幽州,后来由于为母亲服丧而离职。

    C.某次燕荣鞭打一人,那人辩解说自己没有犯罪,于是燕荣答应他如果他下次再犯错,就宽恕他不施以惩罚,后来他再次犯错,别人虽然替他求情,但那人仍然遭到鞭打。

    D.元弘嗣被任命为幽州长史时,害怕被燕荣所侮辱,所以坚决推辞。隋文帝下诏书想要庇护元弘嗣,元弘嗣因而招致燕荣的怨恨。

    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3分)

    ② 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4分)

    (2)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为荣所执晋陵会稽悉平检校扬州总管寻征为右武候将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感遇①·其一  张九龄(唐)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②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1)首联用了对偶修辞,互文以见义,写出了春兰与秋桂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2分)

    (2)联系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 分)

    (1)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 《劝学》)

    (2)然而成败异变,________。(贾谊 《过秦论》)

    (3)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4)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韩愈 《师说》)

    (5)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是________ 国的博物学家。

    (6)汉魏晋是我国散文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史记》________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新闻,用一两句话概括新闻事实,然后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点评,点评要求观点明确,用语得体。两项各不能超过30字。(4分)

    今年1月,号称大陆“首善”的富商陈光标率团赴台,进行“行善感恩之旅”。他到南投、桃园、花莲、高雄,为台湾低收入户发慈善红包,总共捐出新台币5亿元(人民币1.12 亿元),估计上万人受惠。陈每到一处,都力邀各媒体跟随宣传报导他直接派红包的过程场面,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如国民党执掌的新北市就拒绝接受。对此,陈光标说,一个人做好事如果能传播给十个人,等于做了十件好事,做好事需要传播,他在大陆是高调做慈善,来台湾当然也要“高调行善”。

    (1)概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点评: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中国网民文化节”活动的标志,请从构形的角度说明标志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字。(4分)

    答: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请根据陶渊明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符合原诗意境;②语言生动,富有文采;③不超过60字。(4分)

    答: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白处填入合适关联词,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本书为何开篇谈“素材”?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①  大师创作  ②   孩子习作,③必须首先面对“材料”,即靠什么“材料”来编织文学。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契诃夫留下的《手记(1892年—1904年)》就是他搞创作的素材库。它收集了大师在创作成熟期随手录下的对生活的瞬间感触、未来作品的腹稿、读书心得 ④ 从别人著作中摘录下的精粹。细细品味,我发现,它是一种既包含了大师生活的真实,又 凝聚着大师对现实的感知、理解、想象与情感的心理复合体。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