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填空题 11 题,选择题 8 题,作图题 4 题,实验探究题 3 题,计算题 2 题
简单题 2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填空题 共 11 题
  1. 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__。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球,它们的体积之比为4∶1;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_______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后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所看到的都是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40”表示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min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_______m远;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______m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后2s内的通过路程是20m,这个物体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4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m3,质量是6750kg,则它的密度是________,这种金属可能是________;若将金属块截去2/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空瓶质量为5kg,瓶内装满水后为17kg,若换上酒精,整个瓶子可装的酒精比装水少________k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束光线与界面成角从物质射到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________过程中要热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8 题
  1. 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用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会聚的作用

    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清江两岸的美景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旅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下列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个质量为0.25千克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千克,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千克,那么某液体的密度是 (   )

    A:1.75×10千克/米               B:1.2×10千克/米

    C:1.16×10千克/米               D:1.0×10千克/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下列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

    D.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4 题
  1. 在图中完成光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是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 画 图 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光由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你在图10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探究题 共 3 题
  1.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甲                    乙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________℃,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___(选填“快”或“慢”).

    (4)图像中DE段是________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⑴测量焦距: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_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⑵如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_______,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

    ⑷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是________。

    ⑸小明在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他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让在光屏上的实像变大些,小明应当把蜡烛向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⑹小明把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⑺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移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明和小华在实验室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⑴小明先把金属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他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在向右盘加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他应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和右盘砝码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g;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⑵小华说小明在天平的使用上存在错误,这个错误是;并且这种测量方法使测量的金属块密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⑶小华接着做“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他绘制的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跟液体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烧杯的质量为________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2 题
  1.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若汽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问:

    速度v/km·h-1

    反应时间t/s

    制动距离s/m

    50

    O.49

    13

    60

    O.50

    20

    80

    O.51

    34

    100

    0.52

    54

    120

    O.54

    85

    (1)反应距离是多少?

    (2)为避免与前车相撞,在正常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自己驾驶的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至少要大于多少米?

    (3)请你谈谈超速行驶的危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红的妈妈到某工艺品商店买了一件用金铜合金制成的实心工艺品,商店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件工艺品是由质量相等的金、铜两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含金量为50%.小红的妈妈对商店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让小红进行验证.小红通过实验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600g,体积为52cm3,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19.3g/cm3和8.9g/cm3

    (1)请根据小红的实验结果计算工艺品的密度.

    (2)请根据售货员的说法,计算出工艺品的密度.并说明售货员的话是否可信.

    (3)请计算这件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最后两问结果保留小数点后面一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