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书写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3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广mào___美丽的自然、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语文是茫茫宇宙里的日月星chén___,是浩hàn___南海中的碧波银沙;语文是大自然中的蜂飞蝶舞,是秦砖汉瓦上岁月的印痕;语文是“锁”进日记、藏nì___心里的小秘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__________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2)、以赶会为背景的__________,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3 题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3)、可爱者甚蕃_________      (4)、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结合课文,说说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窃入学舍_________           (2)、或牵牛来责蹊田__________

    (3)、执策映长明灯读之___________    (4)、冕因去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 《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C. 《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D. 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根据下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据台湾媒体报道  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望回到台湾。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看到大陆的很多变化,也看到大陆乡亲和我们一样,都愿意追求和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3.划“_____”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赏析。

    4.文段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文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数着“一、二、三……”,其含意是指老妇人对__________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

    2.文中对老妇人身体状况作了怎样的描写?这描写是为了揭示什么?

    3.战时后备役老兵对那两位小姑娘所讲的话中,让她们不要再笑的原因是什么?

    4.文末“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怎么理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

    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

    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以“我爱我家”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