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各组中每对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知/熟     擦/怒    蕴/枕   子/而舍之

    B.古/那    陌/道    罗/涟    牾/犊情深 

    C.脑/精    熏/气    娥/句     悲/击鼓三

    D.搔首/瘙痒     扎/脱    寂/涔涔    咀/咬文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仓廒

    B.嗑头

    C.凝噎

    D.烦躁

    橘子洲

    潭柘寺

    罥烟眉

    琉璃瓦

    不落言筌

    仓皇北顾

    残羹冷灸

    前和后偃

    插科打诨

    涸辙之鲋

    穷形尽象

    人才倍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斗?何谓斗?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才是斗,若是实力悬殊太大,斗着没意思!

    B.可以想见,连党员干部都不敢提意见,何况一般群众?而其中的缘由,说穿了无非是怕领导给自己穿小鞋,打击报复。

    C.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不绝如缕

    D.做人须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一是一二是二,一言九鼎,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受到朋友、同行的信任,才能使事业兴旺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江西代表团的代表经过一天的热烈讨论,一套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的议案终于产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C.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效益滑坡一直困扰着这个有五百多万职工的企业,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D.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较薄弱的西部地区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见闻的真切、感受的深刻,使其行文“不事铺张,不事雕绘,意随景到,笔借目传”。(张岱《跋寓山注二则》)

    B.正当我们在为地球的温室效应而苦恼的时候,科学界却有一个全新的观念:抵达地球的阳光在近几十年间变弱了,也就是说,地球渐渐变暗了。

    C.通过想像,可以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丰富表现内容和手段,可以塑造生动新颖的艺术形象。

    D.赵海轩说他暑假去旅游,好友李哲胜问道:“准备去哪?是南下?还是北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三国演义》)

    B.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公馆所有房间的鬼。捉鬼捉到觉民的房间时,觉民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家》)

    C、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巴黎圣母院》)

    D、孔子凭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爱。子路赞誉他,说他的才德是不可逾越的日月;说他不可企及,就好比天空不能踩着梯子爬上去一样。颜渊赞誉他,说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字独特的发展道路

    在汉字创立的时候,汉语的词是以单音节为主的,声母、韵母相同的很多。根据这个特点,先民造字着眼单音节词,一个单音词配置一个字。这样就形成了一词一字,字词对应的局面。配置的字可以是表意字,也可以是假借字和形声字。按照裘锡圭先生的解释,表意字只在意义上和它所记录的词有联系。传统六书中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可以归入这一类型。假借字只和它所记录的词发生语音关系。形声字和它所记录的词既有语音关系,又有意义联系。这三类字中,表意字在表现极相似、极复杂的事物或者极抽象的概念时往往力不从心。假借字借音同音近的字来记录另一个词,理论上讲是可以扩展开去的,但假借太多会造成大量同音字,给识读带来困难。因此假借字也有明显的局限。只有形声字几乎可以为任何词造字,是最能产的造字方法。形声字兼具表意字、假借字的优点,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字形和词的音义同时联系起来。譬如甲骨文“往”字,从“止”“王”声。“往”要动脚,用“止”(趾)作形旁,“往”“王”读音相近,用“王”作声旁。这样甲骨文“往”字便用两条纽带紧紧地和往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比起单纯表意和表音的字来,形声字与语言的关系更紧密,更能够多方位地表现语言。这样,形声字便从表意字和假借字里脱颖而出,一跃而成为汉字主流的构形方式。

    在汉字自身调节过程中,形声字也有明显的优势。有些表意字废掉换成新的形声字,有些通过加形旁或声旁的方式改造成新的形声字。假借字的情况类似,有些新造了表意字或形声字,多数是通过加形旁的方式改造成形声字。

    我们向来主张造字和对字的改造应当加以区别。当语言的词已经有了自己的书写符号时,加工其书写符号的方法便是改造法,还没有书写符号时,为了记录词语的需要,给它造一个或借一个书写符号,都属于造字,其方法便是造字法。对于某个特定的词的书写符号来说,造字在先,改造在后。改造法和造字法都属于汉字结构的方法,改造法是造字法的继承和发展。汉字自身的调节过程,主要是汉字自身的改造过程。

    一部汉字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形声字不断壮大的历史。在商代甲骨文里,形声字的比例占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在《说文》小篆里,形声字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在现代汉字中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由于统计的范围、角度、方法不同,统计者掌握的宽严度不同,统计得出的结论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反映形声字壮大的趋势却是高度一致的。

    汉字适应汉语,走上了一条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发展道路。这是汉字自觉的选择。直到今天,汉字仍然能够很好地记录汉语,适应语言新的发展变化,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汉字所走的路,是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民族文化决定了它的走向,赋予了它无穷的生命力。虽然西方的拼音文字曾无情地冲击它,许多人跃跃欲试,要把它改成拼音文字,但它至今仍然活跃着,成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古老文字,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下列关于汉字“构形方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汉字创立之初,汉语的词是单音节的,词、字相配,一词一字,字词对应。

    B. 表意字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只在意义上和它所记录的词有联系。

    C. 假借字只和它所记录的词有语音联系,而形声字则在语音、意义上都有联系。

    D. 表意字有时力不从心,假借字也有明显的局限,相比之下,形声字优势明显。

    2.下列对改造法和造字法的区别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两者都属于汉字结构的方法,但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B. 改造法是对已有了自己的书写符号语言的词加工的方法。

    C. 造字法是给还没有书写符号的词语造一个或借一个书写符号。

    D. 相对于某个特定的词的书写符号,先用造字法,后用改造法。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甲骨文“往”字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止(趾)是它的形旁,王是它的声旁。

    B. 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有些表意字废弃了,有些则被改造成新的形声字。

    C. 形声字不断壮大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形声字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D.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古老文字,比西方拼音文字的生命力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IH 题

    目   送

    龙应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①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景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⑻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②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试,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和表达作用。(4分)

    ①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无比怅惘幽怨的文笔,剪接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六次目送的画面。请简明扼要地概括出这六幅画面的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情感。(每条不超过20个字)(6分)

    答:

    画 面 内 容

    情      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4.文章第9段与第16段内容完全相同,你是否觉得重复啰嗦?请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招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堤堰,陂塘   决:疏浚

    B. 后安石国        当:掌管

    C. 众不能       诎:通“屈”,使屈服

    D. 人言不足      恤:体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贷谷民,出息以偿   赢而不助五国也

    B.修以其须禄养言朝   苏子与客泛游赤壁之下

    C.未尝财不足为公患也   余与四人拥火

    D.臣之所称,流俗所不讲   客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给文中加虚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B.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C.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D.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4分)

    译文:

    (2)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4分)

    译文:⑶

    (3)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4分)

    译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评价这首诗“照应紧凑,结构严谨”,试作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填空(8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荀子·劝学》)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是《红楼梦》史湘云和林黛玉对的一副妙联。请结合人物的身世分析其“妙”在何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列子·汤问》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

    注释:①讴:歌唱 ②衢(qú):大路

    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这则材料续写一个结尾。要求:

    1.不要复述材料中已经讲述的内容

    2.以薛谭为主要描写对象

    3.情节合理,人物形象鲜明

    4.恰当选择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5.不少于2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宋代诗人陆游在《游西山村》中的名句。意思是:走在村野山谷中,只见前面山岭重叠横阻,水流交叉密布,以为再往前去已无路,正在迟疑失望中,却忽然发现不远处有柳枝茂密,百花鲜艳,原来前头又有一处村庄了。这句诗既传达出诗人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景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又富含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对此,你有什么类似的生活体验吗?有什么新的感悟吗?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