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单选题 29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3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9 题
  1.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 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C. 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 肌肉注射青霉素

    B.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

    D. 喝牛奶,进入胃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高一新生在军训时脚底部打了泡,泡破后,流出的淡黄色液体来源于(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外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表示分布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某组织局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处与③处血浆所含的CO2浓度相等

    B. 结构②内溶液中蛋白质含量低于③处

    C. ④处进出血管的物质可能分别是废物和营养物质

    D. 若结构②管道阻塞,则⑤处溶液含量将增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   )

    A. 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

    B. 免疫系统可监控和清除人体内衰老、损伤、癌变的细胞

    C.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

    D. 抗体、淋巴因子、血红蛋白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B.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B. 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C. 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 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 静息电位值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增大

    C. 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 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 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 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分别是置于神经纤维 B、D上的电位计。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刺激a点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

    B. 图中D代表的结构为传入神经

    C. 若刺激E,A不发生反应,说明E被破坏

    D. 刺激b点后,甲、乙电位计读数都有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 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 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A. 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 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 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 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的

    ②激素是信息分子

    ③激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作用

    ⑤激素作用于其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

    ⑥激素的作用具有持久性,激素能保持很长时间的活性

    ⑦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A. ①④⑥⑦   B. ①②④⑦   C. ①③④⑥   D. ①②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

    B. 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

    C. 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

    D. 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人体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可用下图表示,对其分析和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B. 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C. 司机见红灯停车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 一般来说,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糖尿病患者常在餐前半小时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浓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因为能注射胰岛素,患者不需要控制其日常饮食

    B. 糖尿病患者胰岛A细胞异常,导致胰岛素量不足

    C. 餐前半小时注射胰岛素的原因是先使患者餐前处于低血糖,以便餐后血糖不高于80~120mg/L

    D. 餐前注射胰岛素后,利于餐后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和转化,从而控制血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矿井坍塌导致工人被长时间困在井下,缺少水源和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能减少水分丧失

    B. 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C. 机体缺水引发下丘脑调节中枢产生渴觉

    D. 机体内储存的糖原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 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 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 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 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 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A. 体液免疫   B. 细胞免疫   C. 自身免疫   D. 非特异性免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御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C. 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

    D.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 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 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

    B. 注射“甲流”疫苗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手段

    C. 过敏反应的人第一次接触过敏原即可引发过敏反应

    D. 效应T细胞直接吞噬病毒,进行细胞免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 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 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 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 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  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 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细胞④的增殖、分化有关

    C. 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几乎全部丧失

    D. 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

    D.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免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体内体液调节广泛存在,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保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意义重大。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和胃酸的混合物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________,该激素作用于________(填“胰腺”或“胰岛”),引起胰液的分泌,该激素还可抑制胃酸的分泌。

    (2)严重呕吐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通过刺激位于________的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_________________重吸收水;乙醇可抑制该激素的分泌,故饮酒后尿量会________。

    (3)寒冷环境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受垂体的调节,而垂体的活动又受下丘脑调控,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__调节。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B和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________中发育成熟的。

    (3)E和F都是________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产生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图中的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______________。

    (4)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细胞。

    (5)在上图特异性免疫过程中,D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6)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类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___________,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__________,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调节。乙酰胆碱属于__________(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