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2 题,名句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组词加点字的注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埋怨/埋藏   炮筒/如法炮制   翘楚/翘首以盼

    B.蔓延/瓜蔓   勉强/强词夺理   寒舍/舍死忘生

    C.星宿/宿怨   里弄/弄巧成拙   记载/载歌载舞

    D.屏障/屏除   曲解/曲意逢迎   纤绳/纤纤玉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趴在8号位的黄大爷打枪的姿势显得特别专业,在打枪的几秒钟内,他目不交睫地盯着目标,丝毫不理会别人的叫好声。

    B.广州亚运会上,中国三大球似乎只能靠篮球撑撑门面,足球和排球正在用每况愈下的表现,一步步逼近公众的承受底线。

    C.最近我们的电视荧幕很是热闹,先是二十多年前的四大名著电视剧在各频道轮番重播,继而刚翻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又粉墨登场,一时间新旧齐飞,生老并现,观众可谓“大饱眼福”。

    D.最近,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中央军委临危授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战斗,谱写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新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筛选并概括出印尼政府考虑迁都的四点理由。(每点不超过5个字)(4分)

    雅加达在十五世纪时还是个小渔村,历经荷兰、英国、日本的殖民统治,经历了五百多年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但目前雅加达面临很多难题,如城市基本功能不足,人口超过1200万,来自各地的流动人口挤压着城市空间,同时还引发了不少社会治安问题。另外,雅加达如今的地理环境也令人担忧,有地层下陷和海水倒灌入侵地下水等问题。世界银行研究预测,十五年后海平面可能上涨到总统府门前。为此,印尼政府考虑迁都,位于雅加达以南50公里的绒果尔成了新首都最有可能的备选地。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假如今天是父亲(母亲)节,请你写一段话表达对你父亲(母亲)的感激、祝福的话,必须用两个比喻,50字左右。(5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①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②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③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④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鼓:振动。

    B.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腾:传播。

    C.汝识之乎                  识:知道。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几乎。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周景王之无射也

    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C.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D.今以钟磬置水中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C.文中标明了四处“笑”,其中①④的“笑”都是针对李渤观点的,有否定、嘲笑之意;而③处的“笑”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兴奋。

    D.作者以探究石钟山命名为由来提出自己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敢于探索的主张。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合作考察。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赵王以括代颇将。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

    (1)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3分)

    ________▲▲▲

    (2)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4分)

    ________▲▲▲

    (3)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3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栀子花诗

    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

    (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4分)

    ________▲▲▲

    (2)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 (2分)

    ▲▲▲________

    (3)诗的后两句描写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淡  竹         苏沧桑

    (1)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2)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3)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4)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5)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6)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7)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8)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

    (9)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10)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11)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12)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13)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

    (14)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足。

    (15)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盈满:________▲▲▲

    (2)他可以很入世。

    人世:▲▲▲

    2.本文题为“淡竹”。第(3)—(4)段却写到了稻子、银杳、梧桐等.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4分)

    答:________▲▲▲

    3.文章的第(l3)段.在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纵观全文。作为“植物中的另类”,“清瘦且憔悴’的淡竹有哪些特点?就这些特点作者赋予了它怎样的品格?(6分)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

    (2)东隅已逝, 。(《滕王阁序》)

    (3) ,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

    (4)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

    (5)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琵琶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解读毕加索

    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强悍茁壮、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我们常常只有惊叹。其他都是惊叹之余或曲终之后的惋惜与回味,或许还有细细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及咸涩。

    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些艺术家是难以超越的,他们本来就是这样一些强大特异的生命。这些生命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一生可以纵横涂抹而不知疲倦。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拥有一个长长的生命、漫漫的创造历史:从很早即开始起步,直到最后才缓缓终止。毕加索最早的作品是十岁左右画出的,如十四岁的《裸脚的女孩》《老渔民》等杰出作品——仅此一条就决定了这是一个非凡的绘画天才。

    纵观他一生的无数作品,可以从中找到各种风格倾向各种情绪,这些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它们本身即组成一个宇宙,其中繁星闪烁,风云变幻,既有风和日丽也有雷鸣电闪,更有惊涛骇浪,那种动人的美,让人过目不忘的最为独到的呈现与表达,简直比比皆是。我们可以一口气列举出《站在球上的孩子》《特技表演者的家庭与孩子》《奥尔喜肖像》《持扇的女子》……多到一时难以穷尽。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心底从来都是充斥了不安:怀疑自己的意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怀疑的结果就是艺术生涯中的无数次激变,是无头无尾的探求,大嬉戏和大玩笑,包括大绝望大痛苦;还有恶作剧,装傻与佯疯,傲世与自卑,欺世与自欺……这一切综合一起,让后来人去清理和辨析,去极为困难地分拣。后来人常常是不知所措的,在这亘古未见的一大堆斑驳灿烂面前,大半只有叹息,而没有能力去鉴别——他们甚至在这样的生命面前连起码的冷静都要丧失,视听失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的双重悲剧

    有人不止一次地指出他是现代绘画史上的“巨灵”,除了“野兽派”以外,几乎开创了所有潮流的先河。它们使当时和后来的艺术处于激活状态,它们也使各种尝试变得可信和可能。但当我们面对一大堆千奇百怪、巧思百出,有时直接就是丑陋怪异到目不忍睹的东西时,难道不应该产生一些怀疑吗?是我们错了还是当年的大师错了?追问的结果是:大概谁都没错,是时代错了。在一个人类正在物化、异化,正在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的时代,作为个体,一个生命,你尽可以呼号,但没有回音,更没有应答……至此,我们或许可以稍稍窥见毕加索当年的伤痛。面对那样的时代,人们所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像当时的大师那样,做下这疯癫无忌的大喧哗和大游戏了。他要可意地尽情地嘲讽一番,既嘲讽自己,又嘲讽时代;既嘲讽去者又嘲讽来者。因为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心中的全部感触、百缠纠结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

    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一个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时代,特别是一个虚荣的时代。看来一个艺术家被逼到了尽头,就偏要穿上皇帝的新衣,偏要以此为乐——他与另一些人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自觉与清醒。毕加索兴之所至任意涂抹,像儿童一样嬉戏不休,上下游荡,四方徘徊,进入化境般的流畅自如,实际上却是隐含了一个生命的全部悲冷无告。这儿有泪水,有傻笑,更有绝望的哀求,在他这儿等于是以歌当哭。

    就最后而言,就其背后的意义而言,毕加索是消极的。

    他没有将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将这种生命的搏斗进行到最后。他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屈服。我每一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的创造,就在心里悄悄发出叹息:伟大的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

    注: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派主要代表,一生画风和风格迭变。

    1.文中说毕加索的作品“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毕加索的作品中有这些“奇迹”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

    2.文中说“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句中的“双重悲剧”指什么?请结合文意分析作答。(6分)

    答:▲▲▲

    3.文章开头说,毕加索是一个“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毕加索的“伟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6分)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约翰·罗斯金的小诗《痕迹》,根据要求作文。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

    请以“痕迹”为题,自主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