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言文阅读 4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4 题
  1. 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虚(zhì)  永(juàn)   风(gāng)  期期艾(ài)

    B.饿(piǎo)  砂(lì)   整(chì)   踽独行(yú)

    C.拾(zhé)  漫(shuò)   颓(pǐ)  尽职守(kè)

    D.体(zǎi)   吞(shì)   瓦(fǔ)   六艺经(zhuà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雾霭流岚虹霓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B.想到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我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辛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

    C.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D.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付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的各引文,前后两个横线的字都是动词,并且是相同的字。根据各文文意,依序最适合填入横线的选项是(3分)(     )

    (1)有个美国友人来信说:孩子幼小时     在你脚尖上,长大了      在你心尖上。(琦君《桂花雨·妈妈,给你快乐》)

    (2)秋阳似酒,虽稍嫌辛辣,却已是老炭文火,静静       着他的世界。他的世界在这秋日的午后,慢慢     熟。(刘大任《秋阳似酒》)

    (3)米亚屋里      满百香果又酸又甜的蜜味,像金红色火山岩浆      出窗缝、门缝,从阳台、电梯流泻直下灌满寓楼。(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

    A.立  烘  飘      B.踮  焖  浮    C.系  烤  涨   D.踩  炖  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五一”假期刚过,赵鹏宇就来到了王教授家,请他把自己将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论文再审校一遍。

    B.要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C.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文学界就散文运动的得失、散文的可能走向等问题提供了一个争论和思考的平台。

    D.我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法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销量突破400万辆,成为美、日之后的第三大汽车销售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了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先后出现了被世人称颂的“唐宋八大家”:韩愈、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B、“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杜牧的《阿房宫赋》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属于此类文体。

    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尊称他为亚圣。今存《孟子》即为其所著,是记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D、舒婷,原名龚佩瑜。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代表作品有《致橡树》、《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面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虎同学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未来三年中,自己一定要不耻下问,经常向老师同学请教。

    B.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同学们发扬跬步千里的精神。

    C.2014年7月,在一次欢迎仪式上,某名校校长致辞道:“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D.公司明确规定,严格管理,对春节回家探亲但久假不归的两名人员已按相关规定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

    A.万户栖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

    A.下午还有两门课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文句出自张爱玲小说《色·戒》,请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      )

    平安戏院前面的场地空荡荡的,不是散场时间,也没有三轮车聚集。           见她挥手叫,踏快了大转弯过街,一加速,那小风车便团团飞转起来。

    ①一回头却见对街冉冉来了一辆,

    ②老远的就看见把手上拴着一只纸扎红绿白三色小风车,

    ③她正踌躇间,脚步慢了下来,

    ④车夫是个高个子年轻人,在这当口简直是个白马骑士,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孜孜焉惟进修是急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何陋之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巫医乐师百工人”相同的一句是( )

    A.辍耕之垄上               B.郯子之徒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彼童子之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划线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学不可以

    C.吾从而师之                D.蚓无爪牙之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评析下面加点词的修辞效果。(4分)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却有。(刘禹锡《竹枝词》)

    “晴”实指     ,暗指     ,其效果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4 题
  1. 根据语境,说说下面一段文字中孔子说的“鸡”、“牛刀”分别比喻什么?孔子说“割鸡焉用牛刀”有什么含义?(4分)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鸡: 治理小(武)城(教化百姓)     牛刀: 礼乐(弦歌、音乐)   

    “割鸡焉用牛刀”:    礼乐用于治理小城而不是用于治理国家,亏了。表示惋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解释加点字词(8分)

    ①金就则利    (      )       ②声非加也      (      )

    ③而江河     (      )       ④锲不舍,金石可镂(      )

    皆出于此乎   (      )       ⑥弟子不必不如师   (      ) 

    ⑦则耻师焉,矣 (      )       ⑧不相师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翻译:(7分)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

    ②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圯上老人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取履。父曰:“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之,常习诵读之。

    1.解释文中加点字(5分)

    衣:                     下:           

    履:                       后:         

    异: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①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②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下面是小说《红楼梦》第五回中出现的判词,阅读后回答问题。(4分)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分别指什么事?请作解释。“齐眉举案”和“空对着”暗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15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3.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         。                   (荀子《劝学》)

    5.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6.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7.师者,__________              。       (韩愈《师说》)

    8.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9.         ,自用则小。         (《尚书》)

    10.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              。             (曹雪芹《红楼梦》)

    1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苏轼《赤壁赋》)

    12.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1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苏轼《赤壁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山积雪

    王兆胜

    与那些直接飘落于田野、河流和村庄的雪花不同,高山积雪似乎是上苍的遗弃物,它远离人间,孤独寂寞地在严寒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月,长久地苦恼着。

    在焦虑万分的等待中,春天终于到来,阳光温暖明媚,地面热气升腾,靠近底部的积雪开始悄然融化,由一堆固体静止物一变而为生动的流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流水的积雪已经走上它的旅途,它甚至还没来得及向家乡向母亲告别。投身于脱缰野马般的奔跑之中,积雪感到了大山之外紧张残酷的竞争,那是一种万人抢走独木桥的惨烈景象。在这种拼命的拥挤中,积雪感到了有些头晕目眩,仿佛自己已非自己了。更可怕的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常有巨石挡住去路,而自己又没有时间思考就会被撞成粉末。在这种如雷爆炸般的轰鸣中,积雪虽然感到一种生命的飞扬,一种凌空高蹈姿势的优美,但内心也被一种嘶声裂肺的痛感所占据和震撼。化为流水的积雪也渐渐明白了,原来生命的旅行是要经过无数痛苦磨砺的。

    如风云流散而复聚一样,粉身碎骨的积雪之水又汇集在一起。路途渐渐变得开阔,行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积雪似乎看到了所谓的人类。在积雪的眼睛里,有的面目慈祥,行为优雅,举止大方,尤其是那些妇女和儿童比较可爱;而另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男人目中透出攫取的贪婪之光,他们有的肩扛猎枪,两只血红的眼睛像恶狼一样到处搜寻。最令积雪恐惧的是猎手曾毫不犹豫将一只只洁白的天鹅、幼小的动物打死,血红竟差点将自己染红!最令积雪感到无奈和不解的是人类对它肆无忌惮的污染,那些有毒的气体和液体,都让积雪看到了人类的自私、无知与可怕。积雪还经常看到自己身边的流水被人取用,或是浇灌庄稼,或是满足工业制造之口。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悲伤,在它看来那是同类的夭折与不寿,虽然是死得其所!此时,积雪总是扪心自问:“如果我突然被人取走而不能继续生命之旅,那将怎样?”

    有时,积雪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是怎样冰清玉洁的所在!而今,它却变成一团黑臭、肮脏和黏厚的液体。但积雪是富有牺牲精神的,因为它明白从走出那个神话般的世界开始,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踏上一条不归之路,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出生就意味着死亡一样。当然,积雪在旅途中也有值得回忆和留恋之处,那是它从高山出发始料不及的。如它看到山上如羊群一样游动的云霞,那给它带来多少美好的故乡信息与回忆。还有,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河边洗澡与游戏,他们天真无邪的欢笑曾让积雪久久不愿离去。最令它快乐的是,有一渡口留下过人类智者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由此,积雪感到了在人类中仍不乏知音。

    河道变得越来越开阔,污浊而黏稠的积雪之水显得苍老而疲累,它甚至能看到不远处有辽远而苍茫的大海和那呈扇形开放的洁白的海滩。那里有着与自己故乡相似的景象,如梦如幻,神秘莫测;那里也颇似自己母亲的怀抱向自己激情洋溢地张开。此时,积雪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冰冷就是另一种温暖,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于是,在对那个冰封世界的想念中,积雪无比快乐而又充满渴望地向大海扑去。

    最后,积雪之水被大海吞没,失去了自己的模样,而大海不满不亏,一如既往。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从而孕育一个新的梦想。”气息奄奄、魂魄如游丝般的积雪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闪念。

    (选自《天地人心》,有删改)

    1.请根据全文概括出高山积雪在不同时候的心路历程。(6分)

    2.此文主要是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积雪的?有什么作用?(4分)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4.文章的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老人与海》中的片段,按要求作文。

    早上,孩子朝门内张望时,他还熟睡着。风刮得正猛,那些漂网渔船不会下海了,所以孩子睡了个懒觉,然后跟像每天早上一样,到老人的窝棚来。孩子看见老人在喘气,接着看见老人的那双手,就哭起来了。他悄悄地走出来,去拿咖啡,一路上边走边哭。

    1、结合对原著的阅读,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这段叙述性文字改写成描写性文字。

    2、片段描写中必须出现老人和孩子的名字。

    3、不少于4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